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穴位施灸有先后,次序错误,疾病没有出路,就不能治愈
第五回见习笔记 连载之一
12月1日,先生到金鸡学院授课,我也随侍前往。以前,安冈正笃氏常请先生到金鸡学院去授课,我这一回却是第一次去听。先会见安冈氏,治疗身体之后,同吃午饭,然后到讲堂去授课。那一天的讲师,是泽田先生和田代丰吉郎,大部分的时间都给泽田先生占去了。听讲的人主要是学院的学生,此外还有几位研究医学的。先生所讲的完全是杂谈,没有一定的次序,所以笔记也只能片断地记出。讲完后,我们在学生中选出几位虚弱的人,给他们指出了灸点,灸治了一下。
X           X          X
一阴三色五病  肾之一阴,肝、脾、肾之三色,五脏之五病,称为一阴三色五病之法则,灵应如神。身体中以肾为根本,肾为万病之所出,故称肾为一阴。三色即是肝、脾、肾的三色,五病就是说五脏之病。疾病不是从一处发生的,互相均有关联。一阴之故障,出于中脘,从中脘到五脏俞,所以先取阳脘(阳池、中脘)二穴。总之病起于一阴之肾,从肾出于中脘,从中脘影响于上(天)中(人)下(地),出于五脏之俞。治疗时要先取阳池、中脘二穴。
第58图
中脘灸后,病即向身柱和腰俞出去(参阅第58图),因为阴病被逐是向阳处出的。从脊的方向去治疗,这个次序如果错误,疾病没有出路,就不能治愈,所以要先取阳脘二穴。因为中脘和脊骨,互为表里,脊中因为相逆,故不能灸。灸中脘后,如再灸脊中,会使内外相搏,病没有了去路,反而对身体不利了。
X            X           X
针上中下三脘,三焦中有针感。针上脘时,上焦有针感,针下脘时下焦有针感,针中脘时中焦有针感。中脘能吸收上中下三焦的全部,所以上面的病在上脘调理,下面的病由下脘调理,中间的病由中脘调理。上中下三脘影响于三焦,三三得九,九再自乘,即成为九九八十一难,八十一难书是由此起的,这就是八十一难的道理。
译者注:八十一难说法,应看为泽田氏之说法。
X            X           X
疾病是从血液循环不良所起的。什么地方有了阻滞,即会发生症状,只要排去这阻滞,就会好的。“大医治太极,小医治小极;大医愈体,小医愈病。”这是医学的分类。
X            X           X
其次讲述疾病活动的次序。病均由肝入,由肝、脾、肾传布。膈是天地之境界,由膈入期门,由期门入肝,由肝入章门,由章门入脾,由脾入京门,由京门入肾(此为门脉)。这是病的进入次序。相反地由下往上治疗,上面也就不治而愈了。
背部的三行及其动态  经在背部有三行,腹部也有三行。但以前经络的取法谓腹上有三行,背上只有二行。我认为是不对的。我苦心研究了二十七年,才发现了背部的第一行。背部的第一行是通过骑竹马的,当腹部肾经中,正如肾经在任脉外五分处似的。背部第一行在督脉外五分处。第一行的穴,也在俞穴的旁边,内藏有热的时候,即从此外出。例如眼睛痛的时候,是肝的热,出于肝俞的内侧,在此处针后,只要五、六分钟眼晴即可以不痛。舌头痛时是心中之热出于心俞的内侧,于此处诊后,可以立愈,是很有效的。
所以诊脊可知舌色,从脊知舌、知眼的诊断是一点也不会错的。从前人们遇到发热,不知道从何处发生,所以不知道应取哪一个穴好。这个问题,自从发现了第一行经络之后,都可以解决了。
张仲景等着重在病,论热的话很多,但没有知道热的本源。现在用了第一行经络,可以很容易的知道热是从何处发生的。用这个诊断法,简直用不着温度计了。
来源:《针灸真髓》(江苏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本)
⊙免责声明:文章仅供学习参考,如涉及用药灸疗,请在执业医生指导下施治。
⊙投稿信箱:690136565@qq.com
⊙转载本平台文章,请联系潇湘君授权,微信号1351052192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穴位归类 各个经络的要穴 针灸穴位歌诀
特效穴位
小诀窍巧治常见病
肾阴虚:取穴
治疗失眠穴位有哪些
针灸经纬-杨维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