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药酒如何成为大夫手中的一味良药?
人生百态,依附于心境。茶寓意酒陈情。豪情与失意是纵与殇,也是酒的烈与淡,而微醺是最清醒的意志。酒是好东西,大醉之后的孟浪晃荡街头对影三人,此处人生也是真性情。微醺是人最高的智慧,春意阑珊,伤感而不痛苦,有自己无能无力的悲悯,更有明日横刀策马的情怀。
独有一种酒,不言清欢,不语痛苦,浅饮独酌,那就是药酒,能喝出健康的未来,更能体会着时下的努力。
我的酒,我的故事
酒,宣行药势,辛者能散,苦者能降,浓者热而驱寒,壮心神,气雄刚猛善消愁;淡者利小便。可通行一身之表,行经络,御风寒,引药至极高之分。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遣兴消愁,辟邪逐秽,暖水藏,行药势。醇而无灰,陈久者良,藏之得法、数十年不坏。这是历代医家对于酒的药性解读,而酒又是何时出现,又因为什么机缘巧合成为大夫手中的一味良药呢?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世人皆知豪饮,却往往忽略了酒的最基本的功用—治病。
我国是酒的故乡,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医源于酒。医繁体字为醫,下半部分之酉在古汉语中的意思即代表酒。酒与医素有不解之缘,“医”字最早为“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释该字曰:“毉,治病工也。从毉从酉。毉,恶姿也;毉之性然,得酒而使,故从酉。”可见,上古的巫医们在治病时已经知道借助酒力,使药物快速取得成效,后人由此产生了“医源于酒”的认识。
《前汉书·食货志》中称酒为百药之长,充分肯定了酒的治病效果。酒甘辛而性热,无毒,可入心、肝二经。本品升阳发散,其气燥热,胜湿祛寒,故能开拂郁而消沉积,通隔噎而散痰饮,治泄痢而止冷痛。
商甲骨文中有“鬯其酒”之记载。“鬯”意为“以百草之香酿之”,这是我国目前最早的用中药制酒的记载。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载炙甘草汤,将炙甘草等九味中药放在清酒和水里面煎煮,这是治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金匮要略》有十分著名的栝楼薤白白酒汤,栝楼、薤白、白酒三味同煮,分温而服,提振胸阳,可以扩张血管,抗缺氧,抑制心率不齐。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有我国现存可见最早的药酒记载,全书283方中用酒就有40方之多,只是其所记载的药酒,并没有具体的方名。
医家好用酒多取其善行药势而达于脏腑、四肢百骸之性。百药之长并不是说在众多药物中酒是效果最好的药,而是说酒可以提高很多药物的效果。其发散之性可助药力外达于表;理气行血药物更是如虎添翼;滋补药物取长补短使其补而不滞,酒黄精便是此理;中药八大剂型之酒剂中的酒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析出。中药的多种成分能溶解于酒精而不溶解于水,许多药物的有效成分可借助酒的这一特性提取出来。酒还有防腐作用,能保存数月甚至数年时间而不变质。另外药往往味苦而难于被现在的年轻人接受,但酒却受欢迎, 酒与药的结合弥补了药苦味的缺陷,同时增加了酒的风味。
古人将各种中药与酒一起经过浸泡或煎煮制成酒剂,以药之功,借酒之力,既可治疗又可预防疾病,由此发展出我国独特的一个重要剂型――药酒。药酒的发明,是医疗史上的一大进步。
姜酒疗厥逆客忤;
葱豉酒解烦热而散风寒;
桑椹酒益五脏以明耳目;
牛膝干地黄酒更妙,渐滋阴衰;
枸杞仙灵脾酒尤佳,专扶阳痿;
……
后记
昔有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饱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此酒势辟恶,胜于他物之故也。可见酒还能杀虫驱邪、辟恶逐秽。
醒者享其用,迷者受其过,酒的本质在于酒,而不是人。一抹药香,一缕酒香,何不同?(小小神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师开方,教你泡药酒!腰腿疼的,想强身健体的必看!!
一张可遇不可求的药酒方
药酒
药酒:是酒更是药!
中医养生话“药酒”
白酒缘何被誉为“百药之首”?酒行药势,酒通血脉,酒散湿气,祛风下气,舒肝理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