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标管理:“四字诀”打好人才队伍建设主战役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主战场众所周知,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产值效益的来源、展示形象的橱窗,所以项目是施工企业的基本工作单元,某种程度上讲施工企业是若干项目的集合。同时,在施工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当中80%以上分布在工程项目部从事工作,每年招收的大中专毕业生80%以上初次分配是到工程项目部,每年流失的人才当中80%以上是项目员工,这三个80%足以说明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队伍建设的主战场,围绕工程项目做好人才的“选用育留”,就牵住了牛鼻子,抓到了主要矛盾和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顶层设计的人力资源政策,应突出考虑行业特征,充分涵盖工程项目;我们工作开展的人力资源举措,应及时推进到工程项目这个“终端”,应阳光普照到项目员工这个“末梢”;我们考核评价的人力资源成效,就要看工程项目是否人才辈出青蓝相继,项目员工是否乐业成才价值实现。


       人才是“干”出来的什么是人才,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光有知识技能,那仅是一种主观唯心,必须通过劳动实践予以转换,取得工作业绩,才能成其人才。关键是“想不想干”、“愿不愿干”、“能不能干”,这三个问题不仅依次递进,更是考量工程项目人才队伍建设成效的“试金石”。要做细量才适用,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让合适的事找到合适的人,加之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发员工心理动机,解决好“想干”的问题;要做活分配驱动,真正体现不劳不得、少劳少得、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激发员工同场竞技,解决好“愿干”的问题;要落实以人为本,多一点正能量少一点负情绪,多一点宽厚包容少一点求全责备,多一点组织“圈养”少一点放任“散养”,让员工在实践中感知并积累工作自信,解决“能干”的问题。
            

      人才是“带”出来的。“将熊熊一窝”“名师出高徒”,说明人才的成长靠带领、靠培养。而带领培养的一方主体是工程项目经理、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各业务线条带头人、员工的直接上级主管,我们一方面感叹人才难得、抱怨人才短缺,另一方面却对自己在一个项目、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线条、一个团队中理应承担的带培人才主体责任缺失漠视不管。我们都是管理者,“管理”顾名思义“管人理事”,不管人只理事,那是舍本逐末,“剪不断理还乱”,先管人再理事,那是抓住了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各级干部的成长经历以及面临的客观现实,都已证明人才队伍建设是我们领导干部的能力短板。如何带好人才,选好带人才的“人”是首要问题,毛主席讲“正确的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用人是导向,抓好了用人就是抓住了关键的少数。俗活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希望寄托一个选用不当的单位的头、不够称职的项目经理带好人才队伍无异于刻舟求剑。如何带出人才,工程项目是广阔天地理应大有作为,项目经理责无旁贷理应守土履职尽责。意识先行是前提、教练引导是基础、榜样示范是保障。意识是行动之因,借用稻盛和夫的话“培养人才是企业经营者留给企业的最大资产”,工程项目是否培养了人才,应同考核项目创效一样纳入衡量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要将培养人才同经济指标一道纳入工程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要将项目人才培养指标细化量化具体化,可操作、可考核、可兑现。我们项目员工,有的是工作激情“很想干”,缺的是工作经验“不会干”,我们项目经理、项目班子就要当好教练,教练就是不仅要教会员工、而且要员工练习,要多用用“松下教人五步法”,说给他听、做给他看、让他做做看、做得好就肯定、做不好就改进继续做。模仿是人的天性,身教重于言教,项目经理的榜样示范不可替代,同时人才成长过程中,要让员工在团队中随时随地感受到学有典型、赶有榜样,我们有些项目开展的“每周一星”“荣誉榜”就是很好的实例。
    

      人才是“育”出来的。人才需要培育、培育需要组织、组织需要机制。任何人成为人才,培育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有些培育是系统的、有些培育是零散的,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有些是由内而外的自发、有些是由外而内的灌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合适的土壤、充足的养分、清新的空气,员工成长成才,同样需要高效的工作机制、敏捷的行动计划、向上的文化氛围。五局在人才培育机制上做了大量工作,诸如青苗计划、导师带徒、信和学堂、施工项目青年人才职业规划、“金条 老虎”、绩效考核强制分布等,五局浴火重生的实践证明这些机制是有效的。但这些机制的系统连贯性、相互咬合性需要进一步加强,要打“组合拳”;这些机制在工程项目是否做到了全覆盖,项目广大员工是否做到了全知会,需要定期评审并持续改进,要“接好地气”,制定把全体项目括进去、把每名员工摆进来的人才培育行动计划,让项目员工切身感受到培育计划就是自己的工作计划,既有“套餐”又有“自助餐”,随用随取,用则即灵。有了机制、有了计划,还得有氛围,氛围就是习惯,就像我们吃饭用右手拿筷子,既是我们长期的养成,更是儿时父母的引导,养成和引导二者不可偏废。我们工程项目缺人才,这是普遍现象,与其坐而论道,天上不会“掉”人才、上级不会“生”人才,不如起而行之,人才就在你的项目内部、就是你的属下员工,要让主管主动培育人才、员工自觉接受培育,蔚然成风

       人才是“逼”出来的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在演讲中提到“人的成功靠潜力加努力,但如果没有努力,潜力也会消失的无影无踪。”人就是应通过自己的努力,逼出自己的潜力,才会成其人才。五局经营规模在做大、业务结构在转型、运营品质在提升,各类人才显得短缺,工程项目市场竞争在加剧、合同条件更苛刻、业主需求更多元,急缺相关人员更缺合适人才,站在组织的角度,这既是我们成长中的烦恼,又是我们借助问题倒逼培育人才的机遇窗口。站在员工的角度,谁都想成才,但人才不是天生的,更不是“自封”的,人才必须立足岗位付诸生动的实践取得骄人的业绩,才具备管理自信,成为组织的人才,“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人就应该自己逼自己,在克服困难砥砺前行中成就自己。“逼”人成才,除了内因,还需外因,组织要给机会、压担子、搭梯子,让想干事的员工有发展机会、让能干事的员工有施展舞台,“逼”人成才就有了基础;要用好“七成定律”、要善识人之长,用当其时、用当其所,及时给员工压担子,让员工在挑战中实现价值最大化,“逼”人成才就有了动力;要认识到人才追求进步的客观规律,系统谋划好员工全生命周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在职务职级工资渐次晋升中感受到组织的肯定,“逼”人成才就有了通道。

      (内容转自中建五局)


      


用人之“七成定律”:系原中建五局董事长鲁贵卿提出的用人之道,创新实践解决了企业人才不足、能力不匹配等突出矛盾,具体有六个方面内容:在看人上:一个人70%是优点,30%是缺点,就算是优秀人才;知人上,要用70%的注意力去发现人的长处,用30%的注意力发现人的短处;用人上,当候选人具备应征岗位70%的要求后就可以使用;管人上,一个团队有70%的人符合职位要求,工作尽心尽力,就是不错的团队;做人上,能做到有70%的人认可就可以了;容人上,对别人给你提的意见,包括批评和建议,要花70%的精力去反思自己,花30%的精力去考虑别人的意见是否合理。

-----------------------------------------------------------------------

黎照安】  国家注册壹级建造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建设高级职业经理人、浙江省建设工程专家库及招投标专家库成员   从事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及建企管理近20年,七年大型国企工作经历,先后参加了湖南江垭水电站、湖北三峡水电站、青海公伯峡水电站项目建设管理,而后一直在全国500强民营建筑企业从事项目及企业管理,担任工程部经理、副总工、区域总经理、副总裁、执行总裁等职位。针对行业内技术及管理类岗位之需求,结合自身经验,竭力整理一份建筑人自己的管理笔记,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关注下方二维码哦!!!

(完)

“工程壹家”为工程同行提供一个技术交流、讯息分享、合作推荐的专业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优秀项目经理应具备的能力
央企相继出台人才规划,国际工程人才发展体系日趋成熟
攻坚克难提质效 接续奋斗显担当——记九冶优秀项目经理吴欢
建筑施工企业核心人才管理六步法,“拿捏”住了!
最高法:承包人在签订施工合同的同时,与非内部员工签订“项目施工管
项目经理不骗项目经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