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日推荐:藏砚有道 砚必宋唐

传承和推广砚台文化,是我们的责任!砚界观点,百分齐放。

宋代,洮河砚,龟形


传承中华砚台文化 关注砚台之家


在中国历史上,砚台曾有过令今人艳羡不已的黄金时代。一方好砚台,一锭好墨,滴水旋磨,用力匀柔,清水渐黑,由稀渐厚,终于光润如油,继而引发创作灵感,进入如醉如痴、天人合一之佳境。古代文人们以之或撰诗文,或作书画,以毕生之智慧和勤劳,创造出无数名篇佳作。以之绘写画作,墨色清润,层次丰富,高逸华滋,当今瓶装墨汁远不能为之。即使在现当代,书画大家创作精品,还是以砚研墨,且多用名砚佳墨。如果说墨汁是文人流淌的血脉,砚台则是文人高尚不屈的脊梁。


何况,古砚本身作为文物艺术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内涵丰富,赏心悦目,美感十足。晴窗之下,焚香品茗,把砚赏玩,思古会今,三五好友,交流切磋,谈笑风生,逸兴遄飞,人生一大乐事也。


砚与其它器物一样,由原始到成熟,由简单到精美,经历无数次历史变革,散发出时代的灿烂光芒。砚又称“研”,由新石器时代为陶器着色使用的颜料研磨器演变而来。后来,砚的功能逐渐从研磨颜料转向研磨书写材料,出现了早期的书写砚。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不需借用研石、研棒而直接用墨块、颜料在砚台上研磨的石和陶瓷砚,自此砚成为独立的专用研磨工具。


宋代,洮河砚,莲花形


到了唐宋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繁荣发展,以及优质墨锭的成批生产,为砚的兴盛提供了精神和物质的基础,砚台制作、使用进入一个辉煌的时代。唐代陶瓷砚仍流行,端、歙、红丝、澄泥、洮河等优质砚材在这个时期出现,砚形主要以箕形砚和辟雍砚为主,造型古雅,线条简洁,风格浑朴大气,深受当时社会各阶层特别是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当时名家如褚遂良、柳公权、刘禹锡等或作诗或撰文,对砚品、砚式作品评或赞誉,用砚、爱砚、藏砚、品砚,蔚然成风。


宋代,石砚普遍使用,澄泥、红丝、洮河、端砚、歙砚等五大名砚臻于鼎盛,砚式、形制及纹饰比唐代大为丰富,文人味增强,铭款也增多。雕刻技法多样,有阴线刻,浮雕、高浮雕、圆雕等。王公贵族、文人墨客除了用砚研墨,还喜爱鉴藏、馈赠、研究佳砚,著书立说,乐此不疲,爱砚之风大兴。


明代著名学者、书画家陈继儒在他的著作《妮古录》中说:“文人有砚,犹如美人有镜也,一生最相亲傍,故镜为秦汉,砚必宋唐。”唐宋砚以其古朴谐和的艺术造型,精美佳绝的工艺技法,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独步千古的神韵丰采,达到中国古砚史上第一个高峰,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绚丽瑰宝。其上汇聚了儒释道文化、民俗文化、金石书画文化等,充分展示了唐宋文化的多样性和广阔性,可谓唐宋六百多年文化之缩影。唐宋以降,砚台集雕刻、书画等艺术于一体,实用性与艺术性共存,并与笔、墨、纸等文房用具一起,为中华古代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宋代,洮河砚,佛背光形


古砚大美,但鉴藏古砚不易。如何鉴藏古砚呢?限于篇幅,不能展开细说,但无非以下几点:


第一,要发自内心的喜欢古砚。


眼里看的、心里想的都是砚,而不是看的是砚,想的是值多少钱。固然,砚也有经济价值,但这是其历史、文物、艺术价值之附属,而不是主要的。如果主次颠倒,就不可能真正懂砚,也成不了一个真正的砚台收藏家。古代文人艺术家爱砚藏砚的故事甚多,如南唐后主在被俘北上途中,怀里还揣着一方珍爱的砚台;宋代米芾爱砚成痴,乃至抱砚入睡。这使我想起今天的南京,也有一位“砚痴”郭光德君。郭先生原为南京市文物局干部,三十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几方唐宋古砚,一下子就为其古雅的造型和精美的工艺所吸引,从此迷上了古砚,特别是唐宋砚。多年来,他工作之余,节衣缩食,餐风饮露,东西南北,风尘仆仆,来回奔波,收集、抢救了一千余方唐宋古砚。他陶醉在他的古砚世界里,一有空闲,即观赏、擦拭、修补、整理、研究,渐有心得,从对古砚的半懂似懂,成为一个对古砚深有研究的鉴藏家。他的成功,完全得自内心对唐宋文化的仰慕,得自对古砚的深切喜爱和不懈研究。


宋代,端砚,琴形


第二,要了解砚石质地、石品、颜色、纹理等。


如何了解?首先要深入砚材产地察看坑口、石质,并向采石工人和制砚大师请教,与他们一起仔细辨认、研究各种砚材的特性和工艺技法。郭君藏砚多年来,曾多次不辞辛苦,去山西绛州考察澄泥砚,与澄泥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蔺涛大师共同研究唐宋澄泥砚的工艺特色、制作方法。他曾两次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去甘肃卓尼县洮河乡,考察当地洮河砚石开采情况,以所带的唐宋洮河砚,与洮河砚研究专家祈殿臣及洮河砚制作大师张建材、王玉明等,共同研究宋代洮河砚的石质、石品、颜色等,最后确认宋代采有六色洮河砚石,即红洮、绿洮、赭洮、黄洮、白洮、黑洮等,解决了多年困扰洮河人相互争议洮河砚石品颜色的问题。另多次赴端砚、歙砚、红丝砚等产地考察、学习、交流。


宋代,洮河砚,辟雍形


第三,要研究古砚的文化特质、工艺技法、图案纹饰等。


怎么研究?一句话,即文献与文物相结合,深入分析和研讨。比如,唐宋古砚中出现菩萨、飞天、仕女等图案,这就需要查阅大量唐宋相关图书、绘画和文物资料,研究唐代各时期菩萨、飞天、仕女的画法和时代特点,以及唐宋之间此类题材的不同特点。


屈原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收藏古砚之路也是这样。只有真心喜欢,耐得寂寞,深入考察,反复研析,广泛交流,才有可能探得古砚之真谛,成就收藏之正果。


(本文作者:欧阳摩壹,是南京博物院研究员,江苏省文物鉴定评级专家组成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写记录千年岁月,中国古砚几千年传承,解读砚台里的多彩历史
【国学】古今多少事 都付砚台中:书写中国历史的砚台
砚台:收藏市场的蓝筹股
遗墨留香——浅谈砚台之美
邹涛|说砚
砚台分哪几类?是什么因素能使砚台有如此高的市场价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