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回忆】有一个杭州叫“四拐角”

杭州老字号的摇篮——四拐角近代建筑群


人们提到江南,总会不由地联想到白墙黑瓦、木窗阁楼、院子水井……无论城市发展如何迅猛,巷子、弄堂都是最市井、最地道,也是最生气勃发的存在。


而杭州无疑是江南城市的典型,如果要问杭州城里最富有杭州味道的地方在哪儿?那一定会有人告诉你,清河坊




(文字版讲解下拉继续查看)


在杭州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河坊街和南宋御街的交叉口,有四幢风格独特的建筑,它们与周边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沿街店面不同,呈现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风东渐的近代建筑特征。


老杭州人对它们有个很接地气的叫法——“四拐角”。



在“四拐角”的这些“洋楼”,有意思的是,它们大多只是“表面文章”,里面的建筑装饰仍然带有浓浓的中国风,中西建筑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并结为一体。


20世纪末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四拐角”建筑进行了修缮,呈现出现现在我们看到的效果。


当然,四拐角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建筑上,20世纪初,有多家杭州老字号都选择在这里经营,为建筑注入了更多的生机与内涵。


孔凤春


在四拐角的西南角,这座建筑目前是由王润兴酒楼所使用,但1926年这座小楼建成时,迎来的第一任主人却是大名鼎鼎的“孔凤春香粉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孔凤春香粉店由萧山人孔传鸿兄弟仨创立,始创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距今已有155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家化妆品企业,回顾过去,孔凤春真可以说是走入万家闺房梳台也是一代皇家贡品


店铺原名“孔记香粉号”,后来因为店主梦见一对对孔雀、凤凰凌空飞来祝贺开张,便改名为了“孔凤春”,凭借孔传鸿做香粉的好手艺,“孔凤春”很快在商铺林立的河坊街声名鹊起,其中的鹅蛋粉也成为姑娘家梳妆台上少不了的妆品。考生进京赶考、江浙一带官员探亲后携礼回京,都会带上鹅蛋粉。


一来二去,孔凤春鹅蛋粉便名扬京城,成为了后宫贵人的最爱。当年慈禧太后也是孔凤春鹅蛋粉的忠实粉丝。



在距离旧址不过百米的位置,一家孔凤春的门店正在经营中,作为一个百年老字号,孔凤春依靠鹅蛋粉起家发展至今,它的15道工序是任何香粉品牌所望尘莫及的,是一项需要多年经验累积的手工技艺。“百年品牌美丽流传”,孔凤春也通过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连接历史记忆,重换光彩。



宓大昌烟店


与孔凤春隔街对望的曾是大名鼎鼎的杭烟鼻祖宓大昌烟店的旧址,同治八年也就是公元1869年,慈溪人宓庄晓在杭州清河坊开设宓大昌烟店,前店后坊,经营旱烟,质量上乘,远近闻名。


说起创始人宓庄晓原来是杭州湖墅一家烟丝作坊的刨丝工人,不但刨得一手好烟丝,而且懂得烟丝的配方。


后来有了点积蓄,就到当时商业十分繁华的清河坊拐角盘进一家小店,经营自制旱烟,由于其烟丝质量上乘,营销手段新颖,生意一下了做开了,再加上清河坊是进出官衔和上吴山烧香、旅游的必经之路,通过官衔中人的交往,烧香客、旅游者的传播,声名远扬。


当年老板宓晓庄每天还带着烟丝乘坐水上班船给乘客免费品尝,不断打响店里的名气,通过各种方式使得宓庄晓赚了不少钱,故在改建马路时,不惜巨金,买地皮、造新楼,成为清河坊四大拐角的一家资金雄厚的大店。



虽然如今宓大昌早已不复存在,但是纵观宓大昌历史沉浮,从小庄到名号,一直坚持质优价高的经营策略,创新营销手段,他的经营理念一直流传至今影响世人。


张允升百货店


如今麦当劳餐厅的位置就是大家熟悉的张允升百货号旧址,建筑外立面的洋派风格以及内部的西式吊顶、楼梯、门窗大多仍保留着当时的样子。


“张允升”原是家乾隆年间的百年老店,主营蚕丝,清末有这样的说法:“龙洒如丝贡上方,鲜明首屈允升张”,可见当时张允升丝线已享誉杭城。



923年,绍兴人孙仲舒与友人盘下了这间老店,沿用了原有的店号,并在1926年将新店开在了四拐角。


商店选用上好的清水蚕丝作料,络丝、打线、印染,交给作坊的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同时还在三楼自设了线帽工场。这时的“张允升”全称绒线洋货帽庄,外立面墙柱上,标着“采办欧美时装物品”等字样,不仅有很多上海来的新潮货品,还自行设计了男士西瓜帽和女士乌绒帽,引领着杭城的时尚潮流。


为了招揽顾客,商店每年还会举行一两次减价展销,很多杭州人蜂拥而来抢购“血拼”。




“张允升”经历“转制”后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曾经时尚摩登的百货商场也与门外的市井万象一道,变得平和家常起来,却依然延续着百年来的经营。


万隆火腿庄


现“四拐角”里,目前仍在原址经营的就只有西北角的万隆火腿店了。


万隆火腿庄是一家有近一百四十年历史的百年老店,始建于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以经营金华火腿为主,兼营一些南北货,腌腊制品。



现在看到的三层水泥砖木洋房是1928年在原有基础上扩大翻建的,外墙上就写有“万隆”二字。


由于经营商品正道,因此在杭城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腌腊上品推万隆”。


鲁迅先生任教浙江两极师范学堂时,曾多次光顾万隆,鲁迅先生定居上海后,还经常托人到万隆买火腿。



如今,一楼的店铺内,仍在经营火腿、腊肉等腌腊制品,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万隆一直坚持质量、诚信与重义的理念,传承百年文化。


四拐角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备受商家的青睐,是杭城当之无愧的老字号摇篮。而杭州“老字号”倾注了几代人的智慧和心血,也逐步演化成风土文化的象征。


四拐角近代建筑群以浑厚的文化底蕴,记载着杭城的变迁,而历史建筑的活用,也将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文章转自“杭州历史建筑”公众微信号,若涉及侵权请与小编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宋御街·中山路商业街
香粉
百年前她们喜爱用的这种化妆品,听说连慈禧太后都曾为之着迷!
杭州|去杭州旅行,别忘了去看看这些老字号店
去那些和杭城一样“上了年纪”的老店走一次心
杭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