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魏晋时期河西走廊曾经有过兴盛的蚕桑业

刘生平

甘肃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历史上不仅为丝绸等商品的流通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曾经有过兴盛的蚕桑业。

酒泉市区以西约二十公里的戈壁滩上,散落着一群魏晋时期近一千五百座的大小古墓,保存了大量的珍贵壁画及彩绘画像砖,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酒泉魏晋墓壁画,包括酒泉市肃州区果园丁家闸、西沟、高闸沟魏晋墓壁画和彩绘砖画、嘉峪关新城镇魏晋墓壁画和壁画砖、敦煌佛爷庙湾魏晋墓室砖画等。这些墓室壁画多方面反映了魏晋时期酒泉经济社会状况,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酒泉魏晋墓中,有大量关于蚕桑业的壁画,形象地反映了魏晋时期酒泉桑养业兴盛的历史。养蚕业的发达,带来了服饰的变化及生活的多姿多彩,并且通过服饰的变化来表现人物的地位与民族区别。墓画中桑园、采桑、护桑、蚕茧、丝束、绢帛等图幅应有尽有,而且还有蚕桑丝织工具图。画中有采桑女在树下采桑,有童子在桑园门外扬杆轰赶飞落桑林的乌鸦;采桑的妇女既有服饰较好、长衣曳地的贵妇,又有短衣赤足的婢女;画中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各族老幼普遍参与桑蚕生产的景象。画面上桑树枝叶茂密,桑椹累累,且排列有序,为人工精心培育的桑园。观其树形以及树高和采桑人身高比例(妇女站立采桑,童子站立采桑,树上挂筐采桑,甚至跪坐采桑)可知,这些桑树多是质地好且低矮易采的地桑。《采桑护桑图》中一位婀娜贤淑的女子提篮采桑,一位英俊年少的男子拉弓射箭,保护桑林,生动地描绘了魏晋时期男耕女织的安定生活。(图5-16采桑护桑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种桑养蚕和缫丝纺织技术的国家。山西运城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半个切割过的蚕茧。春秋时期,亦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轲《孟子·梁惠王》,中华书局,2005年版)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产区扩至西北、西南地区,河西偏安一隅更是处于蚕桑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晋书·张轨传》载,西晋凉州刺史张轨“课农桑”,明确提及“桑”业。西凉蚕丝生产仍受重视,李歆时期主簿氾称曾上疏谏曰:“后宫嫔妃、诸夷子女,躬受分田,身劝蚕绩,以清俭素德为荣,息兹奢靡之费,百姓租税,专拟军国(《晋书》卷87《凉武昭王李玄盛传》)。”由上疏内容可知当时妇女授田应多为桑田,“蚕绩”为其主要劳作。北魏时期,河西地区蚕丝业沿而无衰。《魏书·尉古真传》记载,西土出产的丝织品中,“凉州绯色,天下之最。(元)叉又送白绫二匹,令聿染”,可见此时期河西丝织品质量更进一筹。从生态环境来说,河西地区地广人稀,种桑养蚕的效益较高。桑树病虫害少,可作生态林、用材林、经济林。河西春夏秋季节气温适宜、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生产出来的茧丝产量高、质量上佳。三季蚕的质量没有明显差别,全年蚕茧均可缫制质量极好的生丝。其次,从地理位置来说,河西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其北接匈奴,羌族部众散居西北各地,因此西北地区汉族与匈奴、羌等少数民族间的贸易及西域各国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丝绸贸易都非常频繁(高荣《先秦汉魏河西史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再加上古代中西贸易的最大宗商品就是丝绸,出现了“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胡商贩客,口款于塞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中华书局,1998年)的景象。河西地区蚕桑业的发达不仅为丝绸之路提供充足的货源促使其延伸到更远的地方,更使其成为河西地区支柱产业之一。嘉峪关新城魏晋1号墓后室南壁上绘有八幅绢帛图,每幅中间均绘蚕茧,左右各画绢帛数卷,其中两幅各绘两条丝束,一幅所画数卷绢帛上方饰有日月状饰物,一幅将绢帛数卷与挂有衣服的衣架画在一起。3号墓中室东壁和后室北壁的3幅画中两侧亦绘数卷绢帛。4号墓后室南壁上几幅显示墓主人财富及其家庭日常用具的画中,6幅画面的两侧绘数卷绢帛,4幅画中绘有丝束,1幅画中还绘有满置蚕茧的高足盘,说明丝帛的多少已成为当时衡量财富的重要标志。5号墓前室西壁3幅画中绘蚕茧和丝束,一幅画中绘布帛二卷,还有一幅画绘蚕笼与蚕茧。6号墓前室东壁、北壁和中室南壁各画布帛一捆,后室南壁画布帛4幅,中室东壁、南壁、西壁和后室南壁共画丝束12幅。7号墓后室南壁14幅画中均绘布帛二卷,12幅画绘有丝束。12号墓后室后壁画有7幅布帛、5幅丝束。13号墓后室后壁有5幅布帛、10幅丝束。画面所见养蚕、缫丝的工器具有高足盘、扁笼、方盒、锅、鐎斗、奁、笊篱等。整个墓画中专绘采桑、蚕茧、丝帛以及蚕丝工器具的画面计有140幅。说明当时蚕丝业生产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魏晋墓壁画内容反映的是当时河西走廊真实的社会生产、生活场景和历史状况,这些壁画均出自当地民间画工之手,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和极高的史料价值。由此可以认定墓画中图幅众多的桑蚕丝帛画面,绝非外来情景的搬置,而是魏晋时期河西蚕桑业兴旺发达的真实写照。嘉峪关魏晋墓中还先后出土二十多件丝绸残片,为衣服衬里、衣面、领口、垫肩、裙带、云耳以及招幡等的残件。质地有绢、绮、锦等,颜色有浅红、浅灰和淡黄色,花纹多为八字形和菱形,图案多系套色印染,其织造、印染技术堪称上乘,可与中原地区的丝织品媲美。

                                                                              原载于《民主协商报》2014年4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韵遗风-甘博藏魏晋壁画砖
画像砖:藏于地下的河西风俗画廊
嘉峪关壁画墓遗址<div>壬辰年立夏河西狂奔记第五篇</div>
【了解】古冢丹青,地下画廊——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
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画像砖艺术
韦正 | 不同寻常的社树图——酒泉丁家闸5号壁画墓年代及社树图内容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