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家评文献|余震教授:骨骼肌质量降低与肌肉功能降低相结合可能会优化肌少症的诊断

现任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教育处处长、肠外与肠内营养诊疗部主任。兼任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营养支持与治疗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外科营养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营养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医用营养食品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专科分会委员兼秘书长等。

余震教授近年来主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课题1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和中医药科技奖二等奖各1项等。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 30余篇,主编或参编10部教材或著作。担任《肠外与肠内营养》《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上海高等医学教育》等杂志编委,NutritionJournal ofsurgical research等国际学术期刊特约审稿人。

余震教授主要擅长于胃肠道手术和临床营养,包括胃癌、大肠癌、便秘、消化道瘘的手术治疗以及临床营养和术后疲劳综合征、肌少症的研究等。

肌少症(sarcopenia)是一种进行性、广泛性的骨骼肌疾病。过去认为该状态常为疾病伴随症状,直至2016年才被正式确认为一种肌肉疾病。下述两个为前瞻性研究(ChenXY, Yu Z, et al, 2019WangSL, Yu Z, et al, 2016),以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一附院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分析肌少症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和传统胃癌根治术预后的影响,阐明肌少症是否是胃癌术后预后的有效指标。

Wang SLYuZ等(2016)观察了255例接受传统胃癌根治术患者,发现肌少症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显著增高,提示肌少症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此外,肌少症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也较非肌少症患者有明显增加,这可能与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关。因此,外科医生可通过肌少症的诊断来预测患者的不良预后,并运用不同的方法来维持肌肉量,可能改善术后效果,为胃癌围手术期的护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随着手术技术的革新,近年来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已被广泛接受。而在接受腹腔镜治疗的患者中,肌少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与传统术式类似,包括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有明显增高和延长,即肌少症是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短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ChenXYYuZ等(2019)认为,仅根据骨骼肌质量降低来定义肌少症是不充分的,骨骼肌质量降低与肌肉功能降低相结合可能会优化肌肉减少症的诊断,并更准确地预测术后临床结局,这也与最新的《2018欧洲共识:肌少症的定义和诊断》(EWGSOP2)相吻合。

相比Yu Z团队2019年的研究结果(ChenXY, Yu Z, et al, 2019),2016年的研究结果(WangSL, Yu Z, et al, 2016)在发表之时,对于肌少症诊断标准,尤其是亚洲人群诊断标准尚无准确的共识,研究中所依据的诊断标准仅基于已有的亚洲人群研究,但其仍为后续肌少症与传统胃癌根治术预后相关性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ChenXYYuZ等(2019)应用的肌少症指标测量标准较此前研究更加准确、更加适合亚洲患者,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综上,肌少症是胃癌根治术患者较好的预后指标。不仅是胃癌,未来肌少症还需要更多的长期随访数据来进一步完善论证其对不同疾病预后的影响,希望更多临床医务人员能将肌少症纳入患者的风险评估中。

原文参见:

摘要 

背景:肌少症与腹腔镜下胃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肌少症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术后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

方法:我们前瞻性地收集了2014年8月—2017年10月两个大型中心接受择期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测量L3骨骼肌指数、握力和6m步速来诊断骨骼肌减少症。随后,我们旨在确定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本研究纳入患者313例,其中有37例(11.8%)确诊为肌少症。与非肌少症患者相比,肌少症患者年龄显著较大(P< 0.001)、NRS2002营养不良风险(P=0.013)、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P=0.033)均较高,BMI(P< 0.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 0.001)以及血红蛋白数(P<0.001)均较低。肌少症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02)、术后住院时间(P= 0.020)、住院总支出(P=0.001)均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CCI指数≥1(OR:2.424,95%CI:1.309—4.487;P=0.005)和肌少症(OR:2.752,95%CI:1.274—5.944;P=0.010)是术后短期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肌少症是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术后短期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背景:肌少症的特征是骨骼肌减少、肌肉力量和/或体能下降。本研究旨在探讨肌少症与胃癌术后短期预后的关系。

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相继有255例胃癌患者接受了根治性胃切除术。术前测量骨骼肌指数、握力、步速等指标。随访患者以获得实际的临床效果。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255例患者中有32例(12.5%)存在肌少症,且与高龄、较低的BMI、较高的NRS 2002评分、较低的术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显著相关。与非肌少症患者相比,肌少症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住院时间更长,住院费用更高。单因素分析中,肌少症(P<0.001)、营养风险(NRS 2002评分≥3分;P = 0.003)、高龄(≥75岁)、贫血(P = 0.012)、低蛋白血症(P= 0.029)、糖尿病(P= 0.014)与术后并发症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肌少症(P<0.001)和糖尿病(P = 0.006)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肌少症是胃癌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预测指标。

摘自

[1] ChenXY, Li B, Ma BW, et al. Sarcopenia is an effective prognostic indicator of postoperative outcomes in laparoscopic-assisted gastrectomy[J]. Eur J Surg Oncol, 2019 , 45(6): 1092-1098.

[2] Wang SL, Zhuang CL, Huang DD, et al. Sarcopenia Adversely Impacts Postoperative Clinical Outcomes Following Gastrectomy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A Prospective Study[J]. Ann Surg Oncol, 2016, 23(2): 556-56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详解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现况与进展
胃癌外科诊疗进展
盘点三种胃癌常用手术方式
胃癌患者术后呈现并发症怎么医治作用好
胃癌急性穿孔的外科诊疗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