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钟南山如是说:父亲是怎么教育我,而我又是怎么管教儿子的呢?

一次采访中,主持人问:“您父亲和您儿子都是医生,您觉得你们三代从医,有没有什么不变的东西?”

钟南山说:

“最大的不变有两个:第一个是对病人的责任感;第二个是不满足于现状,就是对研究孜孜不倦的追求。”

父亲钟世潘对钟南山的教育和影响

钟南山出生在医学世家,父母都是医生,父亲钟世潘是国内著名的儿科医生,钟南山的从医之路便是在父亲的启蒙下开始的。

钟南山小时候,父亲即便下班回到家,仍有许多小孩找父亲看病,经过他老人家的诊治,孩子们恢复了健康,家长们很高兴,父亲也感到很欣慰。

所以,钟南山从小便认为治病救人是一件开心并且很有意义的事情,对学医产生了兴趣。

在漫长的从医之路上,父亲工作上的严谨,一丝不苟的精神深深影响了钟南山。

钟南山说:“我父亲很少说话,但他一般说话都有证据的。”

我国著名儿科医生钟世潘先生

“我记得在1969年,我们遇到一个孩子,尿血很厉害,我就说这是一个结核病人,父亲就问我,你怎么知道他是结核?”

“这句话就把我问住了,因为我从来就没想过,你凭什么说它是结核,因为尿血是很普通的,它可以是膀胱的炎症,可以是结石,当然也可以是结核,但你得有证据。”

他坦言:“这个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对我影响很大!”

对于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他归功于父亲对他的教导。

非典过后,主持人采访钟南山:

“在那样一个特别时期,您是跟死神做过斗争,见过生死的人,那么如果要让您打开您记忆的时光瓶,您觉得您印象当中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什么?”

终南山如是说:

“我想应该是,在1971年的时候,我从北京调回广州。父亲有一天问我:南山你多大了?我回答道:35岁了,父亲就说:35岁了,真可怕!后来就不出声了。

“这句话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因为我知道我父亲是1932年协和毕业的,他毕业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比较优秀的年轻大夫了。”

主持人:“所以您父亲是不是觉得,如果跟他的35岁的同期相比,您在事业上还没有取得任何成就?”

钟南山解释道:“我想不是单纯跟他比,而是跟一般的他认为是一个比较好的医生来比的话,我差得太远了。”

主持人:“这句话,对您来说是一种刺激吗?”

钟南山坦言:“当然是个刺激,这个刺激,整个地重新唤起了我对工作的更强烈的追求,我想着要把失去的时间都赶回来。”

钟南山还强调,父亲曾告诫他必须要讲实话、讲真话,这是父亲的态度,也是自己的追求。

在抗击非典时,他力求事实,敢讲真话。他说:“当看到事实跟权威不一样的时候,我们首先尊重事实,而不是权威。”

他还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正是他这种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救助了千千万万个垂死挣扎的病人,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和社会的敬重。

钟世潘曾说:“只要能为人类创造点东西,那就没有白活。”钟南山如今仍然坚守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这句话。

不仅如此,钟世潘老人家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眼睛都看不清了,还在认真的工作,释放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钟南山在一次采访中回忆道:“父亲75岁的时候,想写一本书,因为那个时候中国整个医疗技术水平低,设备都很落后,父亲希望把自己的从医经验传递给儿科医生,让他们能够通过症状体征,大致判断出是一个什么样的病,从而做一些简单的检查就能够进行治疗。”

“父亲的眼睛不太好,我母亲也在那个时候去世了。我对他说:您年纪大了,就算了,不要写了。他回我说:不写让我干什么?让我等死吗?这对我触动很大。”

他讲起父亲每天都去图书馆,最早去,最晚出来。在图书馆手写,因为两个眼睛有复视,就是看东西看成了两个了,所以他常常捂着一个眼睛来写,感觉累了,就捂着另外一个眼睛来写。

就这样手写了40多万字的一本叫《儿科的症状学》的书,他就是想把自己几十年的积累传承下去,就是想给儿科留点东西。

父亲钟世潘的所作所为深深的影响了钟南山,现如今已经84岁的钟南山依旧奋斗在疫情的第一线。

钟南山对儿子钟惟德的教育和影响

钟南山的儿子钟惟德是一名泌尿科教授,2002年被评为“广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对于子女的教育,钟南山秉持两个原则。

(1)以身作则

孩子许多时候会观察父母的行为,参照父母的行动。在待人处事中,你要求他做什么,他会想着你是怎么做的,父母起的就是表率作用。

儿子钟惟德小时候特别调皮,逃课、打架是常事。钟南山并不以父亲的身份加以训斥,而是以平等、诚恳的态度与儿子沟通。特别是涉及到对社会的看法时,他总是将自己的经历与儿子分享,力求“言传身教”。

(2)善于鼓励

儿子钟惟德总被老师投诉太调皮,但也会夸奖他,说他乐于助人。

钟南山捕捉到了儿子的这个优点,经常鼓励儿子做好事。他说:“通过发挥和发扬孩子的长处,帮助他们建立荣誉感和自尊心就足够了,孩子自然会慢慢成长。”

在钟南山的这种鼓励教育下,钟惟德不断的成长成熟,他追随父亲的脚步,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专业医生。

钟南山虽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子女相处,但他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子女的品格和习惯。

钟惟德接受采访时说:“父亲对我的影响应该是最大的。我懂事后就看到父亲一心扑到工作上,他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患者的病好了。”

“父亲的快乐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也立志做一个有医德医风的好医生,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从打算从医开始,父亲钟南山便成了钟惟德学习的榜样。他谨遵父亲舍己为人、对病人负责的行医准则。

他没有去父亲所在的医院,也没有选择同样的科室,正如他所言:“我和父亲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贡献,我努力做好自己,这些努力大家看得见。”

他兢兢业业,奋力进取,伴随的是一项项科研成果、一张张荣誉证书。他获得了中国泌尿外科最高荣誉“吴阶平泌尿外科奖”,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及6项省、市、国家科技进步奖等等。

钟惟德

他曾半开玩笑地说,名人父亲是“先天资源”,给了他很多帮助。

父亲曾鼓励他降低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1998年,钟惟德有一个下乡任务,为村民治病。同时,他有一个“药物经济学”的研究课题,正好把下乡的地方作为研究的试点。

课题结项之后,他的“下乡”活动并未停止,每隔一个星期左右他都会去村里义诊。

有一次,他发现村民不按处方买药,因为处方药对于他们来说太贵了。当时他们一筐豆角才卖5毛钱,卖不掉就会烂掉。而处方里一种药就要几十元,按处方拿药,村民一个月至少要花上百元。

于是钟惟德就和父亲讨论这个问题,父亲鼓励他说:“你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把你专业领域里很常见的病的治疗费用降低到非常低的水平,如果你能把这个做好,对老百姓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钟惟德后来开展了一项“药物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效价研究”的课题,课题攻克之后,将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治疗费用由每周100元降低到每周5元。

因为能找到便宜的药,很多病人都来找钟惟德,他说:“花都有一个73岁的老人,没儿没女,已经病到拉不出尿了,只能插着导尿管。农村卫生不好,经常阻塞。如按照常规治疗,医疗费每周要100元左右,老人家负担不起。我给他使用便宜又有效果的药,每周只花不到10元钱。后来老人拔了插尿管,每周吃一次药,生活很好。”

钟惟德救助了一个又一个患者,以最低的医药费带给患者最好的治疗效果。

“父亲对我帮助很大,他帮我确立了研究方向,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一直给予我中肯的建议。”钟惟德感叹道。

虽然他们处于不同的时代,也选择了不同的领域,但他们对未知的追求和探索,他们对患者的仁爱之心都是一样的,祖孙三代可谓一脉相承!

最后,用200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授予终南山的颁奖词做个总结:

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他冷静无畏,他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他以令人景仰的学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我们战胜疫情的力量。

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希望他们代代相传下去,也希望更多的医者也能传承下去。

作者简介:夏杨柳,一位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女子。

#钟南山##教育##我要上头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钟南山之子钟惟德和女儿钟惟月谈父亲对他们一生的影响
钟南山的家庭教育 看似简单 可你能做到吗?|钟南山|家庭教育|钟惟德
感动!钟南山有这样的父亲!他又成为了同样的父亲!
钟南山等她8年完婚,她等他一辈子回家吃饭,相爱可抵岁月漫长
【钟南山儿子谈家教:从小挨揍,长大罚抄】...
神仙眷侣!钟南山妻子的一段视频,看哭无数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