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论建构方法】孙佼佼 / 如何做出“令人惊艳”的质性研究

Earl Babbie(2015)在《社会研究方法》一书中指出,质性研究是对来自参与观察、内容分析、深度访谈和其他定性研究技术的观察(数据)进行非数字化的评估。与“非数字化”相伴随的质性研究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深刻性和高度提炼性。

好的质性研究是令人惊艳的,是观察者通过敏锐观察和高度思考后,对人类世界日常现象进行的精准理论化概括。这一任务并不简单,合格的质性研究者需要兼具扎实丰富的理论功底、对日常平凡事物的好奇心、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力。这是一条漫长的积累过程。

质性方法适用于对新现象、新概念、新框架的探索,因此是旅游研究的重要路径之一,近年来也有数量庞大的质性论文发表于国内外重要旅游期刊。不过,随着方法使用日益普遍,质性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成为讨论的焦点。

2022年,Czernek-Marszałek和McCabe在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上发表了Why qualitative papers get rejected by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一文,探讨了质性研究遭遇拒稿的原因,指出质性研究常犯的几个错误包括:方法与研究问题不一致、方法阐述模糊、糟糕的“故事”等。以此为对照,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好的质性研究至少具有以下特征。

1. 对研究对象的深刻理解——扎实调研

要从日常现象中提炼出具有高度的理论,对研究对象及其文化的深刻理解是基本前提。这里举一个例子,“送礼物”是中国社会日常中平凡且普遍的一种行为,但文化人类学研究者能从其中观察到我国乡村发展历史和社会文化心理的广袤系统,这离不开对当地文化长久、深刻的观察。《礼物的流动》(阎云翔,2016)一书以中国北方村庄为案例地,从村民送礼的日常现象出发,深度且系统分析了乡村社会礼物交互体系和人际关系模式。作者阎云翔教授在案例地黑龙江省下岬村7年的生活经历、长久的人际联系,以及多次长期的专门回乡田野调查保证了作为观察者能看到村民最真实的行为和心理,对现象的解读也能直击文化的本质,如对“馈赠规则”的深刻分析、对“互惠原则”和“人情伦理”的解读等。此外,作者对“彩礼”和“嫁妆”这种在如今备具争议的社会现象,也能超越“对错”的主观判断,深刻揭示现象内涵的经济、文化和心理根源,这些都离不开对案例地深入骨髓的观察和理解。

2. 数据来源清晰——清晰汇报

通常来讲,质性研究数据多来源于田野调查、观察、访谈等,如今随着数字化的发展,网络成为质性研究新的数据来源,在旅游研究中,网络评论、游记、日志、blog、vlog、目的地宣传片等文本、图像、视频成为重要的新数据来源。然而,数据来源渠道的增加并不等同于数据质量的上升。Czernek-Marszałek和McCabe(2022)也指出,许多文章遭遇退稿的原因是文章对数据的汇报不够清晰。以访谈为例,应充分交代研究者在何时、何地、访谈了何人;为何访谈这些人;访谈的问题/主题是什么;访谈的工具、方式、时长等,以上情况的清晰介绍是向读者说明后续研究具有可靠性的基础。

3. 方法定位准确——量体裁衣

质性研究方法多样,以对文本的分析为例,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主题分析(thematic analysis)、叙事分析等方法就是常被含糊使用的名词。一旦方法定位不准确,研究步骤的论述就不清晰,方法的严谨性也会缺失。因此,在进行质性分析之前,需根据研究的目的,如建构概念、提炼维度、建构模型、发掘意义等,选择合适的方法以实现相应的分析目标。在方法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分析工具,当下丰富的CAQDAS(Computer-Assisted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Software),例如Maxqda、Nvivo,以及各种词频分析等软件都为质性研究者提供了高效率的辅助。

4. 分析过程严谨——(可)借助指标

不同于量化数据的集中处理模式,质性分析常常基于“个案”推进理论的提炼,或基于访谈对话进行解读。也正由于此特点,质性研究常在严谨性上遭受质疑。对于该问题,需要在两个层面上理解和应对。

第一,对于个案研究来讲,其常具有探索性,并不要求样本具有“总体代表性”,强调“代表性无涉”和“类型代表性”,其外推的意义在于“推广到这个同质化范围”,该范围不同于问卷调查的“总体”概念,因此不能套用问卷调查的标准(王宁,2007)。

第二,当下众多发表于高质量期刊的质性研究在分析过程中注重对严谨性的佐证,在分析中也通过信度(reliability)和效度(validity)来支撑质性研究的严谨性。其中,质性研究提出的信度指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效度指真实性、正确性和效力(Kvale & Brinkmann,2013)。以文本研究为例,常见的确保信效度的方式包括:采取两位以上研究者独立编码的方式、在不同材料之间进行交叉验证(Cross-check data)(Corbin & Strauss,2015)、通过不同数据来源建构三角验证法、通过指标对不同编码者之间“编码一致性”(coding agreement)(Kuckartz,2017)的程度进行验证等。

5. 理论提炼合理且“惊艳”——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好的质性研究不仅仅是对现象的描述,而是从现象中生成高度精炼的理论,这种理论能在深层次对此现象或其他类似现象提供解释。Czernek-Marszałek和McCabe(2022)在对“poor story”进行论述时提出好的定性分析需要“厚”描述(“thick” description),不仅是描述现象,更强调将质性内容提升为理论。

因此,高质量的质性研究常常让读者有恍然大悟的惊艳之感。例如,涂尔干在《自杀论》中提出的“失范”概念概括了社会规范的失序的状况;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中提出的“差序格局”提炼了中国文化中社会关系的独特格局;王宁(1999)在旅游研究中提出的“建构主义本真性” 等精准解答了旅游体验到底追求什么样的本真性的问题,这不仅为理解旅游者心理提供了理论入口,也为目的地建设提供了清晰的指南。以上都是通过高度凝练的概念将人们“似乎”感受到的某种普遍现象精准地表达出来,为人们更好地理解自身和社会提供了关键起点。

质性研究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Babbie,2015),它有助于创建本土理论,其成果渗透于时代精神(杨帆,陈向明,2019)。今天这篇简短思考旨在与大家分享、共勉,愿我们能在质性研究的道路上成为兼具理性和情感的观察者和创造者。

作者:孙佼佼

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Babbie E R.(2015).社会研究方法.邱泽奇,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Corbin J M, Strauss A L.(2015).质性研究的基础:形成扎根理论的程序与方法. 朱光明,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3]Czernek-Marszałek K& McCabe S.(2022).Why qualitative papers get rejected by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92,103338.

[4]Kuckartz U.(2017).质性文本分析:方法、实践与软件使用指南.朱志勇,范晓慧,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5]Kvale S,Brinkmann S.(2013).质性研究访谈.范丽恒,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6]Wang N.(1999).rethinking of the authenticity in tourism experience.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6(2):349-370.

[7]王宁.(2007).个案研究的代表性问题与抽样逻辑.甘肃社会科学, (5):1-4.

[8]阎云翔.(2016).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9]杨帆,陈向明.(2019).论我国教育质性研究的本土发展及理论自觉.南京社会科学, (5):142-14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质性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以直接用来备课了)
扎根理论在研究中的应用问题探讨
混合方法研究:方法论研究的新取向
质性研究
扎根理论
教育技术领域中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