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贵州:品牌引领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建设

2022年7月,贵州旅游行业一个迎来重磅消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新晋12家5A级旅游景区名单,毕节织金洞景区位列其中。

从2018年以“洞天福地·花海毕节”为品牌形象打造织金洞5A级景区,到“一洞一花海”的“双5A”格局最终得以现实,仔细观察毕节旅游突破路径会发现,品牌已成为引领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毕节织金洞。贵州文旅厅供图

品牌对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市场腹地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来,贵州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加快旅游品牌塑形提质,赋能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建设。

省级旅游品牌形象提质

曾经,旅游业被看作“靠天吃饭”的行业。各地靠着优势旅游资源、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经营产业发展。

贵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省土地面积92.5%为山地和丘陵,多山、多河、多瀑、多洞、多湖,是世界自然遗产最多的省份。同时,全省夏季平均气温23.6℃,森林覆盖率达62.12%,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98%。另外,全省民族文化多姿多彩,18个世居民族各个历史阶段鲜活的文化遗产把贵州点缀成“文化千岛”。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贵州文旅厅供图

捧着资源优势,如何进一步改变“靠天吃饭”局面?贵州精准提出“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的品牌形象定位,引领旅游业转型升级。

品牌代表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让外界充分认识了解贵州旅游品牌是提升品牌的首要任务。引进来,贵州2006年来在全国率先举办旅发大会,举办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深度借会营销、借会宣传。走出去,陆续赴广东、湖南、四川、广西、昆明等客源市场开展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同时,贵州通过“线上+线下”“大屏+小屏”“动态+静态”等形式加大文化旅游宣传力度。

名声在外,打造与品牌知名度相匹配的优质旅游产品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贵州结合自身优势差异化推出漂流亲水、山地运动、康体养生、研学旅行、生态农旅等山地旅游业态和个性化、定制化、多元化的产品。年终岁末,游客王琳琳特意自驾体验了一回贵州推出的“解密茅台·长征寻迹·赤水丹霞”酒旅融合线路,“从茅台镇到土城古镇再到四渡赤水纪念馆,一路有美酒,有美景,果然名不虚传。”她说。

找准旅游业发展痛点,贵州以抓服务为重点树立品牌口碑。围绕“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贵州持续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2021年,全省百万人次游客投诉件数较2019年同比下降4%以上。贵州计划到2025年,全省百万人次游客投诉件数较2019年下降10%以上。

铜仁梵净山。贵州文旅厅供图

有声量、有产品、有服务,“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增加。据统计,“十三五”期间,除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外,贵州省旅游总收入保持30%以上的增速,成为该省历史上旅游业增速最快的时期。10年间,贵州接待旅游总人数从2011年的1.7亿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6.4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从1429.48亿元增长到6642.16亿元,正式迈入全国省级旅游目的地“第一方阵”。

地方“文旅ip”持续泉涌

在“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强力带动下,贵州各地精准推出特色文旅品牌,推动旅游实现突围。

面对城市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态势,贵阳市认准“全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招牌,打响“爽爽贵阳”城市IP品牌。一个“爽”字当头,全市各区抓紧跟进,“爽爽贵阳·文昌云岩”“爽爽贵阳·甲秀南明”“爽爽贵阳·美美观山湖”等区县文旅形象品牌应运而生,为构筑一个兼具爽身、爽心、爽眼、爽口、爽购、爽游气质的优秀西南城市旅游目的提供了支撑。

贵阳甲秀楼夜景。贵州文旅厅供图

红色是遵义的底色,红色旅游是遵义最具代表性的旅游名片。以红色旅游为基础,遵义推出“红色圣地·醉美遵义”旅游品牌,进一步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全国著名的红色文化传承基地,同时发挥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做足山水、生态、茶酒文章,大力培育壮大康养产业,让游客不仅知道遵义不仅只有亮眼的“红”,还有自然山水、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等同样精彩纷呈。

黔东南州是全国苗族侗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被誉为“原生态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但长期以来,境内文旅资源面临“藏在深闺无人识”的局面。近年来,当地依托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精准定位“民族原生态·锦绣黔东南”品牌,引领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目前,全州国家A级旅游景区已超过90家。

六盘水是个工业城市,旅游曾一度是六盘水市发展的短板。近年来,当地按照“康养胜地·中国凉都”“南国冰雪城·贵州六盘水”等品牌打造凉都四季游产品,全年重点围绕“春天赏花、夏季避暑、秋季乡游、冬季滑雪”,包装推出组合性强、富有文化内涵、符合旅游市场需求的特色旅游项目,实现旅游业从无到有、有中变优,旅游业增幅连续七年名列全省第一,旅游业已成为六盘水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兴义万峰林。贵州文旅厅供图

在旅游强省建设进程中,贵州各地围绕大市场将山地旅游、多彩文化作为基本盘,守住存量,开拓增量,打造全域旅游品牌。“康养福地 瀑乡安顺”“梵天净土·桃源铜仁”“洞天福地·花海毕节”……一批文旅叫得响、有特色的ip持续泉涌,进一步提升了全省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旅游商品产业不断增强

到黔西市化屋村停车后,贵阳游客杨圆源直奔村里的蜡染作坊。体验了一批刺绣产品后,她又到村里的黄粑加工厂购买一袋特产黄粑。“化屋的苗绣和黄粑名声在外,来了肯定要看一看,尝一尝。”她说。

旅游商品承载着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符号,具有满足旅游者购物需求和传播旅游地形象的双重价值,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贵州精心梳理各地物产、文化等特色资源,以品牌引领,推动各地旅游商品规模化、规范化、市场化发展。

化屋村的苗绣产品。人民网 龙章榆摄

打造旅游商品基地。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编制《贵州文化旅游商品基地规范与评价》,指导各地对旅游商品研发、设计、生产企业(基地),推动文化旅游商品基地发展工作,加快培育一批在创新创意、研发设计、生产销售。2022年12月,贵阳市南明区多彩贵州风景眼文创园旅游商品基地、遵义市正安国际吉他产业园等10家单位被评定为第一批文化旅游商品基地。

培育农特产品品牌。贵州省工信、商务、农业农村等部门紧紧围绕旅游产业化,制定了《全省农产品深加工(食品)高成长企业培育工作方案》,集中资源对16家农产品(食品)深加工高成长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准确定位产品销售区域及群体,优化包装设计,组织企业带产品参加省内外展示展销会,打造一批具有黔味特色的旅游农产品(食品)。

推进“贵州老字号”品牌建设。贵州加快认定一批“贵字号”企业,强化品牌宣传推广,打造一批“贵字号”品牌旅游商品。组织“贵字号”项目申报,支持建设改造“贵字号”聚集区,开设专区专店。突出商文旅融合,打造丰富多元消费场景,集中展示展销,促进“贵字号”产品销售。

贵州本土企业结合当地旅游业态开发的旅游商品。

贵州还进一步旅游商品搭建线上线下融合销售平台,满足游客购物需求。利用省高速服务区的“贵高速·最汇购”品牌连锁便利商超、惠民生鲜超市等线下门店以及“一码贵州”等省内电商平台,发挥线上、线下联动效应,在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游客必经通道等游客集中场所设置旅游商品购物店铺(专柜),并在景区导游系统、指示牌、地图等醒目标注。2022年底前,贵州实现全省5A级旅游景区文创旅游商品购物店(专柜)全覆盖。

据初步统计,当前,贵州全省已开通超市的115对服务区均设置了“地方特产”专(柜)区,共销售贵州特色旅游商品近4000种,全力满足八方游客的个性需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域旅游怎么做?这些省的成功经验是...
贵州将怎样发展山地旅游
参事建议|我省山地旅游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从价值链角度看旅游商品开发原则
破产危机来临,景区能否凭借爆款旅游商品转危为安?
整合旅游商品优质资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