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4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

5.4.1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

截至2022年,贵州共获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6项,分别是松桃寨英滚龙、黔东南施秉端午龙舟系列活动、黔南平塘布依族水龙节、黔西南晴隆传统民间舞蹈阿妹戚托、铜仁松桃苗族花鼓、六盘水盘州彝族大秋千。

1.松桃寨英滚龙

松桃寨英滚龙文化艺术至今有600多年历史,因舞动时龙身翻滚幅度大,像滚动着一样,故名“滚龙”。寨英滚龙构思奇特,工艺精湛、造型完美,集编扎、剪纸、蜡染于一身,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其栩栩如生的形象和变幻莫测的招式,堪称中国一绝,令人叹为观止。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壮观的表现形式,2003年,寨英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滚龙);2007年,寨英滚龙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8年亮相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贵州黔东南分会场;2018年,第十二届中国滚龙文化艺术节在寨英古镇拉开帷幕,向世界展示了寨英滚龙文化的独特魅力。2021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列入中华体育文化优秀节庆项目。

 

1)滚龙艺术的形成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酷爱龙,把龙视为祖先、视为神,华夏民族因此被称为龙的传人。而寨英人继承了中华民族崇拜龙神的传统,对龙更是情有独钟,在明朝以前就形成了独特的龙文化,且源远流长。

自明朝以来,寨英人每年都要模拟龙,用竹篾编扎龙头、龙骨、龙肋,用白布做龙皮,再在各栋(洞)点上用石蜡炒纸做成的捻子,使龙身发出光亮,从正月初六一直玩到十五元宵。以此来庆贺新春,一则丰富春节生活,表达欢快之情;二则借龙的神威消灾避邪,扫除瘟疫;三则祈求龙神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随着时光的流逝,在历经了上百年漫长的历史后,寨英滚龙形成了独特风格。寨英滚龙全长36米,共分17节(又称洞),用34个体魄健壮的人轮番舞动,以9根拇指粗的竹篾捆扎连接成龙骨,500个直径60公分左右的篾圈等距排列成龙身,再以整幅的绸布画上斑斓的鳞甲,罩在篾圈上。龙头以粗竹揉扭而成,固于龙架,蒙上特制的防火布料后加以描画。龙头龙身点上油捻,光彩照人,远远望去,婉如真龙。

2)寨英滚龙走出大山

改革开放以后,寨英滚龙文化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寨英滚龙又多次走出山门,参加省、市、县组织举办的各种大型庆典、节日灯会以及迎宾等活动表演,接待海内外观众10多万人次,其精湛的编扎技巧和表演技艺,令观赏者惊叹不已。1999年,贵州省文化下乡艺术团专门邀请寨英滚龙参与演出;2001年11月,中央电视台专程来寨英拍摄滚龙艺术,同年12月,贵州卫视《走遍公园省》栏目专题播出寨英滚龙;2002年,又分别被中央电视台第七套《乡村大世界》、贵州电视台《走遍贵州》栏目作为春节特别节目和旅游节目搬上荧屏;2003年春节,中央电视台第一套、第七套曾多次报道了寨英滚龙;2004年“五一”节期间,贵州卫视对寨英滚龙进行专题报道;2005年元宵节,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七套和贵州卫视对寨英古镇当年举办的“滚龙闹春”活动进行了报道;2006年,贵州卫视《多彩贵州》栏目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两度介绍了寨英滚龙。

寨英滚龙文化底韵深厚,编扎和表演技艺十分超群,展示出了中国滚龙的神姿,成为了中国民间滚龙的领头雁,2002年3月被省政府命名为“寨英滚龙艺术之乡”,2003年3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滚龙);2007年6月,寨英滚龙被列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3)滚龙文化的传承

寨英古镇几百年的滚龙文化历史,如今成了寨英古镇最靓丽的一张名片。从2006年至今,为了繁荣寨英的滚龙文化,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当地党委、政府都会举办一次规模盛大的滚龙艺术节,为周边数万观众献上一场盛大的滚龙文化大餐。

为了使滚龙文化得以传承,今天的寨英,村村寨寨都成立了滚龙协会,每当春节期间、重大节日或外出表演的时候,男女青壮年,人人都能舞龙,人人都能玩龙。

近些年来,为使滚龙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滚龙文化已经进入了当地中小学。比如寨英镇完小特别邀请民间艺人进入校园,进行现场滚龙编扎,并向学生传授编扎技艺,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寨英滚龙文化的历史渊源。同时,学校还结合乡村少年宫社团活动,专门开设了滚龙表演课外活动课,让学生在展现滚龙表演技艺同时,也能感受滚龙艺术的无穷魅力,使滚龙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2.黔东南施秉端午龙舟系列活动

贵州苗族龙舟节是中国贵州黔东南地区清水江施秉台江流域苗族人每年在端午节后农历五月二十五的传统民俗活动,当地苗族人会在这天划独木龙舟。除赛龙舟外,还有跳踩鼓舞、对唱山歌等其他活动。苗语称龙为“瓮”,龙舟叫“娄瓮”。贵州的苗族划龙舟活动独特的龙舟形状和比赛规则,与其他地区的龙舟相比,苗族的龙舟比赛并非在端午节,而是在端午节之后,且龙舟古朴硕大,别具一格,舟身用三根高大杉木掏空而成,中间一根独木为母舟,用竹篾将子舟和母舟并列扎成一排,装上精雕细刻的五彩龙头,被誉为民族体育运动的一朵奇葩。

苗族独木龙舟节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每次开始龙舟竞赛前,还要将作为信物的毛草丢入江中,告诉龙王要开始比赛了。每组龙舟上可载四五十人,舟上有鼓头、撑篙、艄公、锣手各一人,桡手若干。鼓头负责有节奏的敲打两面鼓,把控整艘船的划行节奏;撑篙由年轻力壮者站在船头担当,负责龙舟的停顿或运行;艄公由老人担当,主要以长桡片控制船向;锣手由十一二岁的小孩子担任,和着鼓点的节奏敲锣;桡手即划桨的人,则依据鼓点来划船,保证所有人的力使在一处。桡手们都头戴黄色锥形竹帽,身穿民族服饰,统一的着装让人感受到他们的团结。当比赛开始的那一瞬间,龙舟如入水的鱼,飞快地往目的地驶去,水上激烈的鼓点和锣声也掩盖不住岸边的热情呐喊。

龙舟节还有一个很受关注的活动,就是万人“姑妈”回娘家活动。每年端午节,出嫁的姑娘都要回到自己从小生长的地方和亲友团聚,她们不会一人上路,都是提前邀约相熟的姐妹,到日子了,就一大群人挑着从婆家带回来的几捆枕头粽,说说笑笑赶回到家。因着龙舟节的加持,施秉县城会摆上长桌宴,专门迎接回娘家的姑妈们,这也造成了万人空巷的热闹景象。一千多排桌椅排成长长的宴席,长达500余米,几百名厨师为姑妈们下厨,桌上熟悉的菜肴激起人们的味蕾,必不可少的米酒飘香十里,还有“凑热闹”的外地人过来向姑妈讨教划拳,共饮香甜的米酒。活动还有很多,比如观赏音乐喷泉、水上飞人表演、龙舟文艺晚会等。

端午龙舟节不仅仅只是一个活动,它更多的是表达了苗族人民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愿景,它让平时辛勤劳作的人们趁着节日载歌载舞、放松欢愉,让久久不见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一解思念之苦,虽然热闹之后不免要落回平静,但如水般安稳的生活偶尔也需要泛起愉悦的涟漪,来年的龙舟节再约。

(1)黔南平塘布依族水龙节

   平塘舞水龙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至今已延续了600多年。水龙节作为平塘县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2019年列入第五批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龙节”活动有请龙、迎龙、舞龙、送龙、赛龙舟、抢鸭子等环节。舞水龙用的龙用当地龙须草扎成,舞龙队伍在街上巡游,沿途的游客和市民用瓢、盆、水枪等向水龙泼水,人们之间也互相泼水,水代表美好的祝福和祈愿,水泼得越多,这一年就越会吉祥如意,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4)黔西南晴隆传统民间舞蹈阿妹戚托

阿妹戚托,是贵州省晴隆县传统民间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阿妹戚托为彝语音译,意为姑娘出嫁舞,俗称跳脚舞,是彝族姑娘出嫁前夕举行的传统群体性舞蹈。关于它产生的时期,没有文献有准确记载。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迁徙流传到贵州省晴隆县三宝彝族乡境内,逐渐形成了当地特有的民间舞蹈。舞蹈表现形式以脚为主要载体,踏地为节,节奏欢快、气氛热烈,表达了对新娘的美好祝福。

2007年5月29日,阿妹戚托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4年11月11日,阿妹戚托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阿妹戚托共由12个动作组成,分别为:插秧、翻脚板、转脚尖、打脚板、男左女右、背和背、喂狗饭、踢鸡冠、鸭喝水、跨三步、耍克膝和踢板壁,舞蹈依次从第一个动作开始至最后一个动作(第12个动作)结束,舞者边歌边舞,唱词对应相关舞段,以此反复。跳阿妹戚托短可一小时,长可通宵达旦。整个舞蹈肢体语言的形成,无不来源于生产生活,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向往。其动作主要靠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部位的运动变化来展示舞之美感。表演者相互配合默契,可谓丝丝入扣,使其动作整齐无误、干净利落,脚掌发出的踢踏之声,极为脆响,以足传情,使人震撼,予观者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令人叹为观止,被誉为“东方踢踏舞”。由于没有文字记载,阿妹戚托靠口传身授的方式在民族内传承,其传承方式为父母传子女,姊妹传,兄弟传,朋友互传,在传承人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传播和发展的。在21世纪,阿妹戚托的传承方式逐渐发生了改变,它的传承主要依托学校来完成。

阿妹戚托特色小镇是晴隆县集搬迁安置和景区为一体打造的易地扶贫安置示范点,因发源于三宝乡的彝族姑娘出嫁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妹戚托”而成名。依托历史文化名片“二十四道拐”,安置点建设结合旅游扶贫示范小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小镇、文化创意示范园三个定位进行打造。依山而建的彝族、苗族特色民居,高标准建设的教育园区、产业园区,不断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完备的农贸市场、商业区、医院,浓郁的民族风情,不断优化的旅游服务业态等,已使这座4A级旅游景区声名远播。

(5)铜仁松桃苗族花鼓

打花鼓是松桃苗族自治县各族群众参与最广泛的一种民族体育活动,不论是民间传统节日、喜庆丰收、盛大活动、迎接贵宾,还是农闲时节自娱自乐,都可见到热闹喜庆的打花鼓。在松桃,除两面鼓外,还有四人乃至八人表演的四面鼓。特别是盛大节日活动时,数十面鼓同时击打,鼓音、节奏、动作一致,场面气势磅礴。

打花鼓有“淑女接龙”、“弯弓射月”、“跋山涉水”、“耕田种地”、“播种插秧”、“金鸡报晓”、“雪花盖顶”、“习武练棍”等鼓舞套路100余种。花鼓种类有80余种,主要有神鼓、战鼓、年鼓、喜庆鼓、拦路鼓、叙事鼓、生产鼓、接龙鼓、迎亲鼓、迎宾鼓等。每一种鼓中又分许多种类,如摆鼓在堂屋里、院坝中,让众人娱乐献艺的叫“坐堂鼓”;遇上来客,以鼓相邀的“邀请鼓”;生产鼓则用鼓舞的形式将耕耘播种庄稼到收割和庆丰收的各个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今,打花鼓已遍及松桃苗乡大地,不仅成为人们强身健体的一种娱乐形式,更体现了苗族同胞对追求和平、幸福、富裕的生活和崇尚艺术的美好愿望。

6)六盘水盘州彝族大秋千

    彝族秋千主要分布于盘州市北部的淤泥彝族乡、坪地彝族乡、鸡场坪镇以及普古彝族苗族乡等多个传统彝族村寨,其中又以淤泥彝族乡麻郎垤村和鸡场坪镇保存最为完整。盘州市境内,彝族秋千主要分3种:磨磨秋、高索秋和观音秋,每年的彝族火把节、彝年(农历十月初一)和正月初一到十五,男女老少便会聚集到村寨背靠大山、前面空旷的地方打秋,通过各自不同的打秋技巧和比赛规则,大家互相配合,娱乐身心。
  作为一项全民参与性强的传统体育项目,彝族秋千具有高、飘、悠、柔、美、欢等特点,既能强身健体、寓教于乐,在历史研究、学术研究、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5.4.2传统体育小镇建设

1.七十二寨民族体育斗牛小镇

七十二寨斗牛小镇位于榕江乐里镇三联村,项目始建于2015年3月,于2018年12月正式运营。自运营以来,景区先后举办了四届共18期大型斗牛赛事、50余场次小型斗牛联赛 、一届冬泳友谊赛、两届水库垂钓比赛、两次民间山地自行车友谊赛等赛事活动。

 

几年来,景区通过各种体育竞技赛事吸引省内外众多游客观众前来旅游体验,举办的斗牛赛事当天观众均达1.5万人,垂钓和山地自行车等民间赛事观众累计达 3.5万人次。截至目前,赛事累计观众近170万人次、年均带动消费额约1.3亿元,累计带动消费总额约6.5亿元,平均每次赛事创造就业岗位约500个。

景区赛事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基础设施,景区自建设以来,为了游客更好地旅游体验,不断进行升级改造,提升景区服务水平,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景区于2018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贵州省级乙级旅游村寨;于2020年,被评为贵州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截至目前,景区内建设有可容纳5万人的斗牛场、东方斗牛博物馆、高端斗牛交易市场、侗族生活体验坊、侗族文化长廊,配套生态停车场、接待中心、酒店民宿等服务设施。景区通过开发亲子游、研学游、民族文化游、康养游、户外游、体育赛事等多种主题旅游,广受省内外游客好评。

七十二寨民族体育斗牛小镇建设的经验启示。一是挖掘特色众牛文化,打造斗牛小镇。乐里镇斗牛旅游文化产业项目采取社区联建模式运营,由旅游公司、村委会、合作社联合经营,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深入挖掘七十二寨特色众牛文化,努力探索“斗牛+”发展模式,“斗牛+旅游”、“斗牛+新媒体”、“斗牛+扶贫”等模式,大力开展斗牛文化实体展演,完善七十二寨众牛文化活动,建立完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借助新媒体网络直播平台直播斗牛比赛增加企业收益。二是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建立生态农业综合体验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土地、生态环境资源,搞好镇、村、组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探索“三变”改革,盘活存量土地,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动力,规划建设好生态农业观光综合体验区,大力发展金银草种植、生态蘑菇培育、牛养殖、牛交易、牛衍生品加工制造业,通过这一系列产业链带动乐里镇脱贫致富的步伐。三是以全域旅游大开发切入点,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借助全域旅游大开发机遇,打造好精品乡村旅游路线,紧扣脱贫攻坚主旋律,大力发展乡村、民族文化、生态环境游,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打造美丽新农村,延长旅游产业链,挖掘打造七十二寨特色民族文化,进一步完善牛博物馆文化内涵及旅游价值,进一步狠抓生态农业发展和扎实推进生态旅游业建设,并努力将两种业态高度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增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贵州晴隆】阿妹戚托小镇天天都过火把节
藏在深山里的宝贝
贵州松桃腊尔山红石林
这些奇形怪状的怎样形成的?是如何到山顶来的?——贵州松桃红石
彝族薅秧山歌调
文史天地|寻踪懒龙河:贵州六枝安氏土司百年沉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