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质视角解读多彩张掖

作者

简介

张忠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理事、《地质论评》编委,河南省地质学会旅游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河南省地质旅游发展促进会秘书长,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主要从事全域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提升、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废弃矿山修复治理、旅游地学调查研究、地质公园规划建设和地学旅游产业的策划等工作。

地质视角解读

多彩张掖


      2023年7月10-16号,利用参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文化研究院在甘肃张掖召开的“第三届自然文化研讨会”的机会,应张掖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的邀请,我对张掖世界地质公园进行了系统考察,作为一名从事地质旅游的专业人员,我主要从地质或地质旅游的视角对张掖世界地质公园的自然资源(冰沟丹霞、彩色丘陵、裕固草原)、历史文化(农业文化、丝路文化、裕固民族文化)形成的地质背景做一探讨。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文中对一些认识的分歧在所难免,如有不同认识,敬请交流。

美景欣赏

1.

七色彩丘-南台子向斜(夕晖归帆)

2.

七色彩丘-熬河台(摄影:白中科教授)

3.

七色彩丘-卧虎峡

4.

冰沟丹霞-城堡山(卢浮魅影)

塞上江南金张掖

丝路旅游放异彩

      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段,以《汉书》“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素有塞上江南金张掖之美誉。全市辖甘州区、临泽县、山丹县、高台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1区5县,面积3.86万KM2,常住人口112万,有汉、回、藏、蒙、裕固等38个民族,其中的裕固族是全国唯一、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
      张掖是中国西部地区高品位旅游资源富集区(上图),主要表现为“白、绿、丹、彩、沙,红、文、史、乡、特”。冰川雪山、森林草原、绿洲沃土、湿地芦苇、七色彩丘、冰沟丹霞、峡谷湖泊、戈壁沙漠等自然旅游资源交相辉映;大佛寺、马蹄寺、金塔寺、北凉故都骆驼城、汉明长城等历史文化资源遍布全境。是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线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下图)
      张掖世界地质公园总面积1289.71平方千米,由彩色丘陵、冰沟丹霞、中华裕固风情走廊景区和九个泉板块构造科考区组成。公园主要发育有1.35亿年至6500万年前的白垩系'红层',经构造运动、流水与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彩色丘陵和红色碎屑岩地貌。公园地貌景观独特,文化积淀深厚,地质遗迹和动植物种群丰富,彩色丘陵、冰沟丹霞、九个泉蛇绿岩套地质遗迹世所罕见,裕固族民族风情浓郁独特,榆木山岩画、冰沟肃南二齿兽化石、冰沟硅化木等历史文化和自然遗存丰富多彩,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是一座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观光、历史文化展示、民族风情体验、地质遗迹保护于一体的大型地质公园(下图),2020年7月7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209届会议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中国提交申报的张掖地质公园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沧海桑田祁连山

蛇绿岩套九个泉

      九个泉位于祁连山北麓的张掖市肃南县境内(上图),是张掖世界地质公园的世界级地质遗迹蛇绿岩套所在地,区内生态环境原始良好,湿地、草甸、瀑布、温水泉、矿泉、河流、溪潭、矿产、牧场、地貌等是优势资源,旅游潜力较大。其裂谷拉张成洋形成的蛇绿岩套由地幔橄榄岩、堆晶辉长岩、均质辉长岩、枕状熔岩和火山角砾岩等组成,被地学界称为大陆造山带研究的摇篮和经典,是板块学说在我国重要的研究场所,地质研究历史长达百年,具有世界对比意义。从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许多学者对北祁连山蛇绿岩的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时代等开展了系统研究(下图)

      在该处可以找到北祁连造山带构造演化的痕迹,对恢复和重建祁连山构造演化史等具有重要的大地构造意义。
      祁连山是我国地层出露最为齐全的地区之一(上表),是我国南北两大板块对比的桥梁。祁连山和九个泉蛇绿岩的地质演化特点可以用以下顺口溜进行表达:
曾经裂谷扩张成洋(北祁连洋),
复理石层(∈~O1)记忆扩张。
板块对冲(阿拉善板块、祁连板块)大洋闭合,
九个泉)蛇绿岩套细说(北祁连洋)消亡。
绿(志留系)红(泥盆系)砾石(磨拉石)深海堆积,
石炭二叠历尽沧桑(海陆交互相、煤系地层)。
中生代是山间盆地(河湖相红层),
气候环境复杂多样(七色彩丘)。
喜山运动地层褶皱(红山向斜),
大地琴弦旅游华章(七色彩丘多变的纹理)。

七色彩丘世罕见

冰沟丹霞种类全

“七色彩丘自然梦幻,冰沟丹霞造型多样。”

      人们总是以“多彩”来形容张掖,张掖的“多彩美景”主要表现在彩色丘陵(彩)、丹霞地貌(丹)、绿色草原(绿)、白色冰川(白)、金色丝路(金)、红色文化(红)等方面。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张掖的彩色丘陵和丹霞地貌。张掖的彩色丘陵处于向斜的核部,两翼产状相对(上图,网上下载),由于构成彩丘的岩石质地较软,在形态上低缓圆润、波状欺负、连绵不断;在颜色上紫红、黄绿、灰黑、黛青、灰绿、浅白等相间呈现、五彩缤纷。整体表现为层次分明、极富韵律感和节奏感,举目远眺,起伏的山丘就像彩色涌动的波涛,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类彩色缤纷的地貌在全球范围分布非常稀少,具有世界级对比意义。
      张掖冰沟的丹霞分布面积广阔、气势雄伟,各种类型的地貌造型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同时,由于丹霞层的岩石中泥质和钙质含量较高,在丹霞崖壁的表面常常形成窗棂状的泥钟乳,使这里成为我国窗棂状宫殿式丹霞(上图)的命名地。冰沟丹霞之所以会有各种不同的造型,主要与形成冰沟丹霞的地层产状变化很大有关,一般来说,缓倾斜或近于水平的地层多形成宫殿式丹霞、城堡式丹霞等,而倾角较陡或陡倾斜的地层则形成各种各样、七扭八歪的象形石景观(下图)
      张掖地区悠久的地质历史和系统的地层岩石为彩色丘陵和丹霞岩层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复杂的地壳运动,使中生代红层的地层产状变化较大(下图),导致地貌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造型奇特、色彩瑰丽、异彩纷呈,引起了世界的瞩目,获得了国内外众多殊荣。
      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评为中国七大最美的丹霞地貌之一;
      2009年被《图说天下.国家地理》评为奇险灵秀美如画-中国最美的六大奇异地貌之一;
      2011年被美国《国家地理》评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
      2013年被美国《郝芬顿邮报》评为“全球最刻骨铭心的22处风景”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彩虹山”。

裕固草原风光美

风化土质是关键

“世界奇观地质铸就,裕固草原水土滋养。”

      裕固草原距离张掖市区60公里,由草原和森林组成,草原总面积268万亩,森林面积约45万亩,这里山势起伏、中间有一沟壑横贯,大致以沟壑为界,南边苍松翠柏、林木参天,似一座天然秀丽的屏风;北边草木茂盛,山花争妍;沟壑内清澈的河水弯弯曲曲、泻玉喷银。整个草原空气清新,景色壮观美丽(上图,网上下载)。春夏涛涛林海、茫茫草原碧绿如毯;金秋野果累累、红叶满坡、繁花似锦;严冬皑皑白雪、银装素裹。九排松因九排有序排列的青松而得名,是裕固草原久负盛名的景点之一;

      每年七月,来自四面八方的牧民群众身着节日盛装汇聚在一起,举行规模宏大的草原盛会,举办赛马、摔跤、射箭、顶杠子、文艺汇演、祭鄂博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和文艺表演活动(上图, 网上下载),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康隆寺最早建于清康熙年间,迄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寺院每逢农历正月十四、六月初四、十月二十五日都要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每月十五日举办一次小的佛事活动;

      石窝山是当年西路红军欲血奋战的地方,是召开西路红军军政委员会会议的会址,红石窝也由此而得名(上图,网上下载),在红石窝山顶,建有石窝会址纪念碑,是红色旅游的圣地。
      裕固草原之所以会出现松柏林、茂密草原、稀疏草原有序分布的特征,主要与他的地层岩石和风化土质有关(上图)。松柏林分布区是下泥盆统的砾岩、砂砾岩,岩石抗风化能力强,但透水能力也强,环境适合松柏林生长;茂密草原分布区是下志留统的砂岩、板岩,岩石易风化,形成了以残坡积物和亚砂土为主的风化壳,蓄水能力强,环境适合草类植物生长;而稀疏草原分布区是上奥陶统的灰岩、砂岩及火山岩,岩石不容易风化,残坡积层很薄,加上地形坡度陡,蓄水能力弱,难以生长呈茂密的草原。

自然环境育文化

民族特色成亮点

      张掖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隘口,自北魏以来一直是中西方通商的必经之地,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在肃南县大河、康乐、白银等乡镇,居住了裕固族、蒙古族、藏族、汉族等民族,其独特的建筑、服饰、生活习性等构成了公园重要的民族文化景观。其中,裕固族文化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裕固族以前称为“尧乎尔”,其祖先是宋朝初期出现于塔里木盆地东南部的黄头回纥。1953 年7 月 15 日至 18 日,当时的酒泉专署主持召开了“祁连山北麓各族各界人士座谈会”,经充分协商,一致同意将与“尧乎尔”音相近的“裕固”二字作为族名,兼取汉语“富裕巩固”之意。报经政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裕固族”。
      裕固族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在特殊的自然地理、地质环境和生产生活中,勤劳朴实的裕固人掌握了许多手工制作技艺,其手工制品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如用牛、羊、骆驼的毛皮和其他材料加工制作的毛绳、褐子、褡裢、马缰绳、皮绳、皮口袋、马鞍、木制奶桶、木碗等生产生活用品(上图),工艺精美,方便实用,体现了裕固族游牧生活的鲜明特点。
      裕固族服饰是裕固族文化的外在表征、形象展示和象征符号,是少数民族服饰大花园中一朵耀眼的奇葩。裕固族服饰的形成来自于裕固族人民对七色彩丘和绚丽丹霞等独特自然景观的推崇和喜爱,是裕固族人民一种推广的方式,同时,还保留了浓郁的古代北方草原马背民族的服饰文化特色,也就是说,地质、自然地理与游牧民族文化(马背民族)的交融共同形成了裕固族服饰文化的多元成分和独特风格(下图)。2008 年,裕固族服饰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还有许许多多裕固族文化的形成,都和所处的地质地理和生存环境密切相关。

张掖地质公园提质升级

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思考一

整合景区,真正形成多彩张掖大旅游

张掖旅游目前已经开发的自然景区有七色彩丘、冰沟丹霞等,造山带遗址有九个泉等,人文景区有马蹄寺和乌兰古镇等,自然人文景区有裕固风情走廊等,这些景区各具特色,呈互补关系,因此,可以全面整合资源,统一规划,真正形成红、丹、绿、彩、金为一体的多彩张掖。

思考二

加强自然文化融合,推动深度旅游开展

从本次考察情况看,张掖的七色彩丘、冰沟丹霞、裕固草原、马蹄寺等分布特征与所处的地质背景密切相关,各种景观的形成(如宫殿式丹霞景观、七色彩丘景观、各种象形石景观等)与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产状)密切相关,各种文化的形成与所处的地理生态环境有关。而这些都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加强地质自然文化融合,讲好自然文化故事,推动深度旅游开展。

思考三

加强自然文化景观的形成机制研究,

推动研学旅游的开展

张掖世界地质公园,是自然文化融合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对其自然文化景观的形成机制目前尚存在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地质研学旅游的开展。

思考四

加强科学解说系统建设,

保障张掖旅游的提质升级

目前张掖世界地质公园的科学解说系统存在大量的重复性内容,解说系统的故事性、文化性明显不足,无法引起普通公众的关注,科普效果很不明显。

思考五

加强景区之间和景区与美丽乡村之间

有效衔接,拉大多彩张掖的旅游格局

截至目前,张掖地质公园所有景区之间都是相对独立的旅游单元,而各个景区的自然景观的形成都和区域的地质发展历史、地层结构、岩石特点、地质构造、古地理环境等密切相关,张掖地方文化的形成更是与张掖所处的地质环境密切相关。如何通过地质历史的发展和地质环境的形成,把地质公园各个孤立的、不同景观、不同类型的景区有效的衔接起来,把地质公园内各景区与公园内的美丽乡村以及裕固文化等联系起来,打造独具特色的自然文化融合典范,是地质公园应该思考的问题。

结束语


      探秘亿万年的地球印记,追寻天地间的诗与远方(上图)。历史将曾经的辉煌留给过去,也将无限的希望带给未来。张掖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让自然文化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融合,让地质科学知识得到了更广泛的普及,也让张掖的深度旅游成为现实,他必将在推动科研科普和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实践中谱写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

      注:文中的文字资料是在综合张掖地质公园管理处提供的各种资料的基础上总结而成,文中引用的有些图片资料为网上收集,感谢张掖地质公园管理处,感谢图片提供人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丝绸之路重镇一金张掖的绝美景观
甘肃张掖丹霞地质公园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
[转载]【河西走廊·张掖】走进美得令人窒息的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图)
山水肃南,裕固家园
张掖这份夏日避暑攻略请收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