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村庄规划案例84】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反排村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综合规划
积极收集和介绍村庄规划案例,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乡村委”)自成立起即着眼的重要工作之一。乡村委在2020年度将继续介绍“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村镇规划类)”中的部分乡村规划获奖项目。为更好的推广,我们将不断收集整理有关案例,并陆续推送,欢迎村民朋友们反馈意见分享心得。

1

1

编制单位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获奖情况

2015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村镇规划类)三等奖

设计人员

刘兆丰、杨辉智、陆玲、李玉柱、刘爽、蔡仁盛、彭仕林、罗孝琴、王茂臣、杨潘、王晓青、陈佳俊、杨帅锋

1

1

@

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

方召镇反排村

FIRST

项目背景

1

全国传统村寨保护发展情况

中央及有关部门将传统村落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意义提到事关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文化自信这样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陆续颁布了相关政策,还组建了七部门共同牵头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组。

在多方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各地方机构、企业、个人都纷纷涌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领域。但是,伴随着“农业现代化、乡村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开发”的多重挑战和冲击,传统村落不断遭受“建设性、开发性、旅游性”破坏,使传统村落破坏状况日益严峻,加强传统村落保护迫在眉睫。

2

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性

和面临的巨大挑战

贵州传统民族村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原始性、稀缺性、奇特性,具有“生态博物馆”、“露天民俗博物馆”之称,能够全面的、真实的体现出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因此在对民族村寨保护和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贵州传统村落多数保存较好,但是在对传统村落稀缺性认识、保护力度、开发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建设的认识误区和急功近利追求政绩导致“建设性破坏”、“重开发轻保护”和“旅游性破坏”。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保护传统村落,如何寻找传统村落示范性理念成为本次规划的重点和难点。

3

项目任务

2013年,中国民生银行决定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台江县反排村实施“美丽乡村——民生银行反排古村落保护与发展项目”,将反排村打造成“美丽乡村—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示范村。为此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本土营造工作室受中国扶贫基金会委托,承担反排村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

希望通过本次村庄综合规划,促进村庄经济组织建设、文化传承,帮助反排村形成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的环境优美、生活富裕、文化有活力的苗寨。并通过规划探索一个比较好的从理论到理念到模式到实践的传统村落示范。

项目区位

SECOND

规划构思

1

规划目标

通过本次反排村的综合规划,形成贵州省同大类的传统村寨理论和理念的示范,同时再通过大类理念形成小类里的具体模式,最后针对不同的传统村落制定特定的规划设计,通过规划实践,形成从理论到理念到模式到实践的探索性传统村落示范。

2

规划定位

规划以整体、多层次地保护村落文化景观与传承村寨活态文化为核心,以民生为导向,以保护与更新发展的充分结合为特点,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人文乡村旅游著名苗族古村落,形成传统村落理念与模式示范。

3

总体思路

✔ 建设传统村落乡村共同体的保护与传承发展,乡村共同体的重建。

✔ 五规合一,分别使用,以自下而上的社区规划为基础。

✔ 理论构建,构建传统村落规划十大理念与模式。

✔ 社会责任,事业规划思路取代项目规划思路,代替项目规划,推进社会进步。

4

规划理念与规划模式



传统村落规划十大理念

理念一:乡村主体性和传统村落共同体的保护重建

理念二:整体性保护与可持续协同发展

理念三:村落生计出路与乡村产业发展

理念四:乡土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活态更新发展

理念五:村落非物遗产保护传承与移变重释

理念六:乡土文化空间与精神中心的承续建构

理念七:传统村落旅游的适宜性策略

理念八:乡村本位的教育及其设施

理念九:乡土本色的生态设施

理念十:五合一乡村规划及其编制方式:保护规划+建设发展规划+旅游规划+扶贫规划+社区规划

10+:+互联网



传统村落规划十大模式

模式一:文化保育与社区发展模式·社区主导的乡村培训教育模式·现代乡村治理模式

模式二:二元结构模式 ·替代模式·农耕田园整体保护利用模式

模式三:乡村生计与产业的多样性发展模式、精准扶贫模式

模式四:民居保护与更新发展导引与村民自建专业协造模式·历史建筑利用模式 ·村寨建设自营模式村寨民间建造体系

模式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模式

模式六:社区文化中心建设模式·游客中心、信息中心等与社区中心叠加建设模式

模式七:传统村落的多样性文化旅游模式·限制性旅游模式·非旅游模式

模式八:作为精神象征和文化平台的乡村学校扩展建设模式

模式九:基于传统的人——地生态建设模式·更新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

模式十:多规相融的规划模式

THIRD

规划内容

1

保护规划

规划中运用理念二(整体性保护与可持续协同发展)和理念五(村落非物遗产保护传承与移变重释),通过二元结构模式、农耕田园整体保护利用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模式对反排村进行整体保护,明确保护对象、保护区划、保护措施等内容。

保护分区规划

2

发展规划

规划运用理念四(乡土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活态更新发展)、理念六(乡土文化空间与精神中心的承续建构)、理念八(乡村本位的教育及其设施),通过二元结构模式、民居保护与更新发展导引与村民自建专业协造模式、村寨建设自营模式村寨民间建造体系、社区文化中心建设模式、作为精神象征和文化平台的乡村学校扩展建设模式、基于传统的人地生态建设模式、更新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确定总体空间结构、道路交通、给排水、电力电信、环卫设施、综合防灾、公共服务设施、传统建筑保护与更新模式等内容。



二元结构模式



民居保护与更新发展导引与村民自建专业协造模式、村寨建设自营模式村寨民间建造体系

规划通过对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更新、乡村建设,指导村民组建专业建造模式,逐步形成地方传统材料的原产、加工、销售、成品完整建造体系。



基于传统的人地生态建设模式



社区文化中心建设模式

构建乡土文化空间与精神中心,重建以村民为主体的文化中心,文化中心具有文化传承兼培训、服务接待、民俗场坝表演三大主要功能。

3

旅游规划

规划对反排村旅游资源进行整合,采用理念七(传统村落旅游的适宜性策略)和传统村落的多样性文化旅游模式、限制性旅游模式,明确旅游形象定位及总体定位,确定旅游产品设计与旅游空间构成和服务设施等内容,促进反排村旅游发展。

传统村落的多样性文化旅游模式

4

扶贫规划

规划以扶贫为出发点和立足点,采用理念三(村落生计出路与乡村产业发展),以乡村产业为切入点和主要方式,寻找合适的精准扶贫模式,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指导贫困户从事旅游接待、劳动用工和发展特色旅游商品加工等,使贫困户基本实现稳定脱贫致富。

精准扶贫模式

5

社区规划

规划通过理念一(乡村主体性和传统村落共同体的保护重建)、理念三(村落生计出路与乡村产业发展)以及文化保育与社区发展模式、社区主导的乡村培训教育模式、乡村生计与产业的多样性发展模式,通过与村民意愿的形式,制定生计策略和模式,制定社区组织、文化认知培训、社区能力培训及专业技能培训的形式与内容,努力使反排村成为自主组织、自主自治、自主发展的古村落。



文化保育与社区发展模式

历史共同体:通过对反排迁徙路线的研究,需找反排历史共同体,为乡村共同体的保护和重建提供依据。



社区主导的乡村培训教育模式

村寨社区居民进行的培训是重要内容和基础,根据村寨的情况,应包括三类培训,即:文化认知培训;社区能力培训及专业技能培训。



乡村生计与产业的多样性发展模式

FOURTH

特色与创新

1

探索示范性

理论——理念——模式——实践的探索示范性:规划是在传统村落发展新形势下的关于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理论、理念、模式、实践的全新探索。

田野调查模式的探索性:规划采用全新的田野调查模式,对乡村基线信息、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村民意愿等内容进行全面而又深入的调研。

2

创新性

理论创新:规划以大量专业的、主要是社会与民间的力量,以文化保育方式大力推动乡村主体的文化自觉,重树文化自信,通过自下而上保卫和建构能自我发展的乡村共同体。

理念、模式创新:通过规划的编制,建立了传统村落规划十大理念与十大模式。

实践创新:通过规划的实施,建立工学营,成立合作社、协会、村民组织、规划协编师、建筑协造师。

3

复合性

规划包括保护规划、发展规划、旅游规划、扶贫规划、社区规划、社会保障等内容,具有高度复合性。

FIFTH

规划实施

1

指导相关规划编制工作

指导《台江县方召乡反排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规划编制工作,并在规划中有所体现。

2

乡村建设情况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文化中心已于2016年5月建成。



基础设施建设

起鼓山:已修建完成起鼓山游道、起鼓场、起鼓山休憩亭一座。

游道:村寨内部旅游步道已修建完毕。

观景亭:两个观景亭正在修建当中。

田耕道:已修建完成5000米。



危房改造

根据本规划建筑保护整治措施,2015年反排村危房已改造农户28户。

3

村民生活生计改进情况



安全生产方面

通过社区指导培训工作,村委已对30户以上的村民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并对地质灾害排查。同时按规划已安装村庄消防设施,包括消防胶管、消防枪头、消防水袋等,并进行消防学习演练。



环境卫生整治

目前反排村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已对村庄环境卫生加强治乱、责任到人,分工到户的长效性和长久性。



生产技能培训

妇女刺绣扶贫项目培训250人,这些培训不仅保障今后妇女经济产业收入,还能获得技能培训补贴,使她们对反排未来的旅游产业发展满怀信心。



成立协会

新成立木工协会,作为村民乡村自建队,并参与乡村文化中心活动建设。



成立村庄旅游规划编制组

新成立村庄旅游规划编制组,主要负责与设计院商讨本村旅游规划意向。

4

实践活动



“美丽乡村”青少年志愿者传统村落践行

活动于2015年8月5日至8月14日举行,活动以乡村调研活动为契机,让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少年志愿者与指导人员共同践行,增进传统村落与外界的交流互动,使青少年更多的关注乡村传统、更深入了解乡土中国及乡土文化遗产,激发乡村社会创新实践。



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本土营造工作室乡村建筑师志愿者贵州行动

该活动于2015年8月22-27日举行,通过组织高校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走进古老神秘的苗族村落,在认知苗族文化与景观、体验苗寨古朴民风,深入了解村寨和村民的同时,与专业名师、建筑师、村庄建筑工匠和村民一起在共同的启蒙中,实现对乡土的营造。本次活动主要内容包括田野调查、传统民居更新利用、乡土文化景观认知与营造、非遗体验、图文记录、乡土文化田野沙龙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讯书评 | 李光涵《传统的生命力:一个黔东南侗寨的遗产价值变迁》
中华民族“最后”一支花——走进神秘基诺族洛特老寨
申论热点 | 让村民共享传统村落保护“红利”
乡土中国 ‖日本“里山”理念对我国新农村景观规划的启示
焕发传统村落新活力
保护古村落 只为那一抹乡愁——我市文化惠民工作巡礼之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