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生:中国香文化与传统生命观

牧青按语

古人惯于附庸风雅,是喜好,是修养,是礼节,也是养生。“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是谓八大雅事。八大雅事,琴棋书画无不流韵,诗酒花茶无不飘香,其中当属花香四溢。

早在战国时代,屈原就在吟咏几十种香草,如兰、蕙、艾、萧、郁、椒、芷、桂、木兰、辛夷、茅等,《离骚》中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子以香草为媒,支持并丰富了庞大的美人意象,从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其诗富有蕴藉而生动,以致于后来被评价为“香草美人”体,甚至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也有“九雅”之说,那就是又加了一个“香”字,不过此处之“香”,是通常意义上的名词,如蚊香、佛香、熏香、沉香、檀香等,这就有了香文化体系。香文化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主要功能有四点:一是祀先供圣,礼仪的表达手段;二是祛疫辟秽,草药的重要部分;三是安魂正魄,宗教的必备用品;四是启迪才思,文人的读书伴侣。

人对香气的喜好是一种自然的本性,香气与人身有密切关系,可以用作养生。香气不仅是一种享受,也是对身心的修养。用现代医学的视角分析,用多种香料制成的药香的主要疗效,也可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行气作用,二是发散作用,三是助阳作用,四是消炎作用,五是松肌作用。(马牧青)

说到'香',我们第一反应过来的是美食的香味,或者市面上售卖的玲珑满目的香水。这是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的香。华夏的艺术,透露出无处不在的'香',这种'香'我们不能真真切切地闻到,它从艺术的意境中散发,飘进我们的心里。'香'成为华夏艺术的精神。从另一角度说,这种更是'以形写神'的体现。

我国古代的艺术常常遵循'以形写神'这一点。将绘画中的人物、景象放到一个'形'与'无形'中,太像现实的就显得很呆板失去风味,太虚显得不贴近行为实践。于是我们看到,很多的文艺创作很好地平衡了现实与抽象的关系,他们不是纠结做到'像不像',而是将'形'融入到意境、体态之中。从'香'的角度上,我们发现,还是能够解释得通'以形写神'的意义。古人云:'不愁明月尽,自有暗香来。'香气隐藏在文艺作品中,我们细细感受,这份沁人心甜的力量。


 01 

园林、绘画的'香'

园林风景中处处有'香'。位于扬州的瘦西湖,就是最好的见证。王士祯这样说到'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一下子,由'香'带起的神韵就出来了。华夏子民喜欢将无形与有形的东西给予一个想象空间。一草一木、亭台楼榭,成为催生'香气'的根源。华夏的园林艺术,一定会蕴含着精神气质,正是'香'将它勾勒出来。春天,水波粼粼,点点微风,点缀在飘动的柳絮之间;岸边的鲜花,含苞待放,浅斟漫酌,幽幽清香充盈着整个园林。岸边人来人往,或是低头细细欣赏,或是行色匆匆,'香'悄无声息地飘进他们的心中。古时候,迁人骚客去瘦西湖,总会骑一个小毛炉,细细品味江南园林的恬静优雅。

瘦西湖

我国的园林创作,存在两个世界,我们肉眼看到的世界,有树、有湖、有楼阁。而它展现的无形世界里,'香'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怎样才能做到'香'氤氲在园林呢?答案就是将花草适当的衬托。映入眼帘的柳树,使用倒插的方法,更能显得柳絮飘飘,丝丝柳絮在岸边,随着风飘扬,就会有'绊惹春风莫放归'感觉。青藤蜿蜒盘绕,郁郁葱葱,让'香'有了生机勃勃的味道。

苏州园林的花

路边的花,适宜地点缀。花散发的是有形的香味,但是一旦多了起来,香味浓郁,就会破坏'香'的韵味,我们知道,我们看到的是有形景物,而那种无形的'香',需要'花香不在多'映衬。花的映衬,有的是迂回婉转,有的是闪耀全场,有的是欲扬先抑,有的则是默默无闻,总的来说,花的作用,让'香'有令人遐思的味道。

宋徽宗的梅花绣眼图

'香'还体现在我国古代的绘画中。清代的恽南田就是一个善于发掘'香'的代表。他是这样评价赵子昂的《夜月梨花图》'朱栏白雪夜香浮',朱栏、白雪是真真实实看到的景象,它们细致入微,将'香'西化到了每一片雪花、每一朵梨花之中,'香'在这其中牵连波动,激荡的是梨花的灵魂,我们隔着画布,嗅到了梨花绽放的花香。

宋徽宗的《腊梅山禽图》

说到花鸟画,我们不能忽略掉一个人---宋徽宗。姑且说他的政治能力,我们在这里讨论他的艺术创作。他的《腊梅山禽图》就很好地演绎了'朱栏白雪夜香浮'。整幅绘画的色彩凝重,唯独枝头上那几朵白花瞩目,呼之欲出的是画中的花香,不经意得被我们感知到,有'暗香浮动'的意味。

恽南田画的花

恽南田,童年时期正好遇上两个朝代的更迭,本是名门望族的他沦落为逃难的贫民。不满汉族的政权被少数民族掠夺,他加入了反清复明的潮流。但是,面对逐渐成长起来的清廷,汉族的实力还是太小了。恽南田还是幸运的,他没有身首异处,颠背流离期间被当地的总督陈锦收养。而后为了自己汉族的意志,逃离富贵荣华,宁愿卖画也不为残杀汉人的清廷服务。于是我们在他的画作中,看到的是一种淡淡的忧愁、一种诗意的境界,像是一种经历过平静的思考,也是一种文人的孤傲。尽管经历大风大浪,心中绘画的信念也没有丢失。


 02 

文学创作中的'香'

实际上,最接近我们生活的是文学艺术作品。像近年很热的清宫大戏《甄嬛传》,里面就提到很多香料,里面有让玫瑰饼的香味变得浓郁的'欢宜香';有用来安眠的'鹅梨帐中香';还有可以和我们现在的香水用途差不多的'蜜合香'。四大名著的《红楼梦》也有'香料'描写的段落。比如宝钗服药的药丸,叫'冷香丸',她经常发的是一种叫'禄蠹'的病,是一种'功利'性的病,只能通过'冷香'镇静下来,有劝解的意思。

我们在很多的诗词歌赋、小说话剧中都会感受到'冰清玉洁'。或许是我国古代艺术家的最高追求,崇尚精神的'冷香',精神的洁白。像我们高中时期背诵古文中与《逍遥游》一齐并称'魔鬼'的《离骚》,屈原用'香''洁白'等意境描绘自己的心境。'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等,用很多洁白、芳香的词来说自己的志向,控斥当时混沌的时政。

《离骚》

想到屈原,就会想到楚辞,想到楚辞,'香草美人'这四个字就出现了。是的,楚辞与'香草美人'紧紧地勾连在一起。这种'香'实际上是人格的风标,我们看到屈原的'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正是诗人对自己生命的眷恋,愿意将生命赋予'香'的滋养。


 03 

佛教中的'香'

能与'香'联系起来的,还有佛教。我们知道,我们叩拜佛祖,双手合十,总不会忘记上一炷香,这就是佛教的'香',蕴含了华夏文化中的生命观。这里有一个故事,有一天,兔子、马、香象渡河。兔子在河面上漂,比喻的是对知识一知半解的人;马渡河的时候将自己的腿埋在了水中,寓意那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香象呢?它是直接将河流堵住了,河流就这样被它生生切断。这就说明,香象有无穷的力量与信心,用自身的水平直接了断地将河流阻挡住,也悟出了佛法的精髓,学以致用。

一柱香

这里为什么象的前面要加形容词'香'呢?'香象'在古印度的语言的意思就是处在发情期的大象,这时候的大象最有力量,借这个'香象'启示着我们佛教的生命观。我们知道,佛教的寺庙中,总是仙雾缭绕,佛像面前挤满了信男善女。他们叩拜、上香、捐款。香味充盈着整个殿堂,这里的人们,说话的语调比平时降低了很多。佛教有一本书叫《香积佛品》,讲述的是一个充满着香的世界,寺庙里面堆积着香料,供奉的菩萨叫香积菩萨,他们吃香食、讲香语,处处都浸润着香,香积菩萨,就是集聚天下的'香'的美德。

我们知道,佛教能够适应华夏水土,最明显的特征是它强调修身养性,和华夏民族的观念相近。而香,是佛教信仰追求的最高境界,它代表了人世间最高的精神追求,我们生活在尘世,总会被莫须有的灰尘玷污了自己的内心,我们来到佛教圣地,在一声声直击心灵的叩问中,逐渐净化自己。这种'香',可以说是一种源于对生命观的使然,或者说,是一种让我们能够回归到'性本善'。每一个的独立个体,都有自己'香'的力量。

结语:形体有形,香无形。总而言之,我国古代艺术追求的不是'香'通过气体的媒介被人们感知,而是将香的神韵,香的姿态,镶嵌到'以形写神'的定义中;镶嵌到佛教的思想中。让固有的物体形式退散,让不被轻易捕捉到的东西呈现在艺术创作上,呈现在人们的拜祭祈祷中,'香'的思想经历了许多年的传承,成就了华夏生命观。


来源:小郭叙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园境欣赏之舟
香草美人,佩之如晤
香草美人 明眸皓齿
【转载】香草美人
香草美人、 姹紫嫣红
香草美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