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福建地名由来:政区名称
福州市】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两岸。唐开元十三年(725年)设福州都督府。据《元和郡县志》:“因州西有福山,故名。”1946年设市。现辖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马尾区、晋安区、福清市、长乐市、闽候县、连江县、罗源县、闽清县、永泰县、平潭县5区6县2市。
  【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马尾区】【晋安区】
  【福清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699年置万安县,923年定名福清县。据《舆地广记》,因境内山来自永福里,水来自清源里,会于治所,故此得名。1990年设市。
  【长乐市】位于福建省闽江口南岸。唐武德六年(623年)置长乐县。据《读史方舆纪要》,以境内长乐山为名。1994年设市。
  【闽侯县】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两岸。623年分别设闽县和侯官县,1912年并为一县,称闽侯县,取两县首字命名。
  【连江县】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282年设温麻县,后井入闽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唐置连江县,因县境有一独流入海的小江名连江,县因江名。
  【罗源县】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据《罗源县志》,宋代置罗源县,因县境有一小水,名罗川,古称罗江,源出县西境,东南入海,县以此命名。
  【闽清县】位于福建省东部。911年定名闽清县。据《闽清县志》,五代时闽国由梅溪县改名,梅溪为闽江支流,据说流到县城处特别清澄,因此名为闽清。据《八闽通志》:闽清县“县溪与大江汇,江水浊而溪水清,故名。”
  【永泰县】位于福建省东部,大樟溪中上游。唐代置永泰县。据《元和郡县志》,因其建于永泰二年因年号而得名。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避哲宗陵讳,改为永福县,1914年复名永泰县。
  【平潭县】位于福建省东部,四周靠海。1798年置平潭厅,1912年置平潭县。县在海坛岛上,据《读史方舆纪要》,“岛周围一百里,其山如坛,故名海坛。”县名由此而得。
  【厦门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清设厦门厅,1933年设厦门市。厦门处于九龙江口部外侧,与内侧的“海门”相对而言,位置在下的出海口,人们原先俗称其为“下门”。厦门的得名,似系“下门”的谐音雅化,并赋以“大厦之门”的新意。据《厦门志》,厦,即大的意思,门,在东南沿海一带指河流入海口和海港。现辖思明区、海沧区、湖里区、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6区。 
  【思明区】【海沧区】【湖里区】【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
  【莆田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木兰溪下游,别名荔城。南朝陈置莆田县,原为莆禧镇,镇名又来自莆口。1983年设市。辖城厢区、涵江区、荔城区、秀屿区、仙游县4区1县。
  【城厢区】【涵江区】【荔城区】【秀屿区】
  【仙游县】位于福建省东部,木兰溪上游。唐置清源县,742年改为仙游县。据《元和郡县志》,“仙游山在县西三十里,县因以命名。”据《福建通志》:仙游县“临川何氏兄弟九人学道,于此仙去,故名。”
  【三明市】位于福建省中部偏西。1940年设三元县,1956年明溪县并入,置三明县,以两县首字命名。1963年设市。辖辖梅列区、三元区、永安市、明溪县、清流县、宁化县、大田县、尤溪县、沙县、将乐县、泰宁县、建宁县2区9县1市。
   【梅列区】【三元区】【永安市】
  【明溪县】位于福建省西部,明设归化县,1959年改为明溪县。据《归化县志》载:“明溪在县东,亦曰明江,……东北流,岩侧有大小二阜,对如明字,因曰明溪”。县因溪得名。
  【清流县】位于福建省西部。据《清流县志》,原为清流驿,北宋时升为县。因县北有清溪,为沙溪的上游,沿溪山林茂密,溪水澄清似练,故名清流。
  【宁化县】位于福建省西部,唐置黄连县,742年改为宁化县,取安宁顺化之意。
  【大田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据《读史方舆经要》,明置大田县,因县境众山环绕,中有原田,又有大田溪环县治之南,故名大田。
  【尤溪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据《尤溪县志》,唐置尤溪县,因县境有溪,名尤溪,为闽江支流,故以名县。
  【沙  县】位于福建省中部。东晋置沙戍,后置沙村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唐置沙县,因在闽江支流沙溪北岸而得名。
  【将乐县】位于福建省西部,据《将乐县志》:三国时吴置将乐县,原为建安县的将检、长乐二乡,各取一字命名。
  【泰宁县】位于福建省西部。唐置归化镇,后周置归化县,宋置泰宁县,意为国泰民宁。
  【建宁县】位于福建省西部。三国置绥安县,后唐改设建宁县,取义于安宁。
  【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唐久视元年(公元700年)武荣州迁徙鲤城。因古泉州城状若鲤鱼,有鲤城之称。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武荣州改名泉州,得名于。,隶属闽州都督府。唐开元八年(公元720年)泉州刺史冯仁知因州治无县,于南安县东南地置晋江县。1951年以晋江县城区和城郊8个乡析置县级“泉州市”,隶属晋江专区,1971年归属晋江地区。1985年撤销晋江地区行政公署,设立地级“泉州市”。现辖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金门县4区5县3市。
  【鲤城区】唐久视元年(公元700年)武荣州迁徙鲤城。因古泉州城状若鲤鱼,有鲤城之称,取名为鲤城区,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武荣州改名泉州,1951年以晋江县析置县级“泉州市”,隶属晋江专区。1985年撤销晋江地区行政公署设立地级“泉州市”;原县级泉州市(小市)的建制改设为“鲤城区”。
  【丰泽区】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是泉州市中心城市重要组成部分;与台湾隔海相望,丰泽区于1997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
  【洛江区】因辖区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洛阳桥,且地处洛阳江南岸而取名"洛江"。1951年以晋江县城区和城郊8个乡设立泉州市(县级),隶属晋江专区,1971年归属晋江地区。1985年撤销晋江地区行政公署,设立泉州市(地级);原泉州市改为鲤城区。1997年从鲤城析出置洛江区。
  【泉港区】现所辖地区原隶属惠安县,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的湄洲湾南岸,辖地区原隶属惠安县,1991年设立肖厝镇,1996年成立正县级泉州市肖厝经济开发管理委员会,辖5个镇一个盐场。2000年设立泉港区,县级行政体制正式建立。
  【石狮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宋明清至1987年直属晋江市,相传隋代此处有一风穴,故名凤里,后建凤里庵,庵前建有石亭,亭前屹立立一对石狮,惯称石狮亭,商旅往来,以石狮为标记,久之,成地名“石狮”。1942年因亭设石狮镇。1987年以石狮镇为驻地划出晋江的石狮、蚶江、永宁、祥芝设立省辖县级市,1988年石狮市正式成立。1987年设市。
  【晋江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唐开元六年(公元718年)析南安县东南部置县,以晋江命名,《晋江县志》载:“晋南渡时,衣冠土族避地于此,帮曰晋江”。唐设县。因水得名。1992年设市。
  【南安市】简称“柳城”,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中游。三国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置“东安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改为“晋安县”,属晋安郡。南朝梁天监中析晋安郡南部置“南安郡”,以保持闽疆南部安定取称。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郡为县,据《元和郡县志》:“因县有南安江,取以为名”。1993年设“南安市”。
  【惠安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介泉州湾与湄州湾之间。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析晋江县东乡十六里置惠安县,取“以惠安民”之意。因县治城北有山似螺又简称“螺”。
  【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唐咸通五年(864年)析南安县西部2乡置小溪场,五代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升场为县,取溪小清澈意,名清溪县。宋宣和三年(1121年)睦州清溪洞“盗”起,吏恶其名,故改称安溪,反其意为“溪水安流”。据《安溪县志》:北宋置安溪县。在晋江中游,可通航,江水绕城而过,据说:“溪流清莹,顺下好驶,故曰安溪。”
  【永春县】位于福建省中南部。隋开皇九年(公元933年)置“桃源县”,以其众水会于桃溪一源,故曰“桃源”。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因与湖南“桃源县”重名,遂以境内草木繁盛,四季如春,改名“永春”。据《永春县志》,五代时闽国所置,初名桃源县,后又改为永春县,县据晋江上游,气候四季皆宜,或永春之命名是因此缘故。
  【德化县】简称“浔”。位于福建省中部,大樟溪上游。五代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析永泰县归德场置“德化县”,据《德化县志》,唐代析置归德场,五代时闽升为县。
  【金门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历代属同安县管辖,1915年属思明县,1914年成立金门县。据《金门志》载,因在金门岛上而得名。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下游。唐置漳州。唐代将陈政屯兵火田时,见盘陀岭下溪水自西林出海,来自铜山的海水自海门流入,清浊汇流成章纹,很像河南家乡的清漳河,遂名为“漳江”。漳州因此得名。1951年设漳州市。辖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市、云霄县、漳浦县、诏安县、长泰县、东山县、南靖县、平和县、华安县2区8县1市。
   【芗城区】【龙文区】
  【龙海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下游。1960年将原龙溪县和海澄县合并,设龙海县,以二县首字为名。1993年设市。
  【龙海市】
  【云霄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原是漳州最初的州治,元设云霄驿,明为镇,1914年设云霄县,有云霄山,以高耸霄汉而名。县因山得名。
  【漳浦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据《读史方舆纪要》:唐垂拱年间置漳浦县,初设时县治位于漳溪之滨,故名漳浦。
  【诏安县】位于福建省最南端。据《今县释名》:“奉南诏地,宋为南诏场,今有南诏驿,蛮语谓王曰诏,明嘉靖九年置县,取南诏靖安之义。”
  【长泰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下游北岸。唐□宗乾符三年(876年)始置武德场,后改武胜场、武安场。南唐保大元年(944年)升场为“长泰县”。是以原武德、武胜、武安场名称的含义,取意歌颂“祟武常胜,德政安泰。”“常”与“长”谐音,故名“长泰县”。另据《读史方舆纪要》:五代置“长泰县”,因县有“长泰溪”而得名。
  【东山县】位于福建省南部诏安湾。明置铜山营,1916年置东山县。据《铜山志》:“因在今东山岛上,东山岛原名铜山,据说因环海为区,屹立于五都之东,称曰东山。”
  【南靖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元析置龙溪、漳捕、龙岩三县地置南胜县,后改胜为靖。
  【平和县】位于福建省南部,九龙江上游。据《读史方舆纪要》,明正德十四年设平和县,因王守江镇压了象湖农民起义后,为控制起义地区而设县。
  【华安县】位于福建省南部,九龙江中游,1928年设华安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县境有华峰岭。据《今县释名》,“民国以龙溪县之华封镇置县。”
  【南平市】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闽江上游。东汉196年置南平县,当时地方割据势力大混战,置县希望南方平定之意。1956年设市。辖延平区、建阳区、邵武市、武夷山市、建瓯市、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2区5县3市。
  【延平区】
  【建阳区】位于福建省北部。汉置建平县。据《读史方舆纪要》,晋置建阳县,因在建溪北岸,故名。1994年设市。
  【邵武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据《读史方舆经要》:三国时吴置昭武县,晋太康初因避司马昭之讳而改名邵武。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北端。据《读史方舆纪要》,宋置崇安县,因县东南有祟溪,绕县城东南下,故名。1989年改为武夷山市,因境内武夷山得名。
  【建瓯市】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东汉末置建安县,以年号为名。宋治干三年置瓯宁县,因有瓯水,出宁山。1913年并建安、瓯宁二县置建瓯县。取二县首字为名。1992年设市。
  【顺昌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偏西北。据《今县释名》,唐以建安地置将水镇,寻改为永顺场,南唐因置今县,有顺阳溪,在县西顺阳乡。
  【浦城县】位于福建省最北端。汉置汉兴县,唐天宝年间改浦城县。据《浦城县志》,因县治在建溪上游的南埔溪边,故名。
  【光泽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据《读史方舆纪要》,宋太平兴国六年,由邵武县划出光泽,鸾风二乡置光泽县,即以前一乡名作县名。
  【松溪县】位于福建省北部。南唐(951年)置松源县。据《松溪县志》,宋代改为松溪县,县在闽江支流松溪旁,据说古代溪水“两岸皆乔松,昔人榜曰‘百里松阴’。”
  【政和县】位于福建省北部。宋政和五年(1115年)置政和县,以年号为名。
  【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九龙江上游。据《读史方舆纪要》,唐天宝时置龙岩县,据说是“县东四里有龙岩山,山有大小二洞,壁有双龙纹,县以此名。”1981年改为龙岩市。辖新罗区、永定区、漳平市、长汀县、上杭县、武平县、连城县2区4县1市。
   【新罗区】
  【永定县】位于福建省西南,博平岭山脉西麓。据《永定县志》,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置永定县。此时明王朝在镇压钟之、黎仲端起义后为“镇抚”而设立的。
  【漳平市】位于福建省中南部,九龙江上游。明(1470年)置漳平县。据《漳平县志》,因“邑据漳江上流,万山之中,此为平衍云。”1990年设市。
  【长汀县】位于汀江上游。据《读史方舆纪要》,唐置长汀县。“天下之水皆东,惟汀水独向南,南,丁位也。”县名得自长汀村,因县治迁此,故名。长汀村以境内有长汀溪为名。
  【上杭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据《上杭县志》,“唐大历四年,析龙岩湖雷下保地置上杭场”,宋升场为县。
  【武平县】位于福建省最西南部。据《舆地广地》,宋代置武平县,原为唐时武平镇,因境内有武平河,为汀江支流,武平一名,来源于此。
  【连城县】位于福建省西部。据《读史方舆纪要》,南宋置莲城县,因县治以东莲峰山而得名,元代改为连城县。
  【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据《读史方舆经要》,五代时闽置宁德县,原为长溪县的宁川乡和古田县的感德乡,合为宁德,以二乡名命名。1988年设市。辖蕉城区、福安市、福鼎市、霞浦县、古田县、屏南县、寿宁县、周宁县、柘荣县1区6县2市。
  【蕉城区】
  【福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原属长溪县。宋析长溪县西北部韩阳坂等地,设置福安县。据《今县释名》,县西有福源山。1989年设市。
  【福鼎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沿海。原为霞浦县的劝儒乡地,清1739年置设福鼎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因县有福鼎山而得名。1995年设市。
  【霞浦县】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公元623年设长溪县,1734年升为福宁府,并就府治设霞浦县。据《霞浦县志》,“清置霞浦县,县境西南有霞浦讧,东流入海。又有霞浦山,海中有青、黑、元、黄四屿,日出照映,江水如霞彩,这是山以江名,县以江名。”
  【古田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据《福建通志》,古田县因治临于闽江支流古田溪之故。另一说认为,“有谢能者,因古时田亩开垦而居,故名古田。”
  【屏南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据《屏南县志》,清置屏南县,以位于古屏山之南而得名。
  【寿宁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据《今县释名》,明景泰初,因歼平矿贼置县,取安宁之义。
  【周宁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原属宁德县的一部分,1933年设周墩特种区,1945年设周宁县,取宁德县之宁字,周墩特种区的周字为县名。
【柘荣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明中叶设柘洋巡检司,清改置芦门巡检司,1945年置柘荣县,县名似以拓洋得名。据《读史方舆纪要》:“柘洋东山,东望海外数百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所不知道福建省各市县的历史得名由来
福建省地名由来
福建省
福州为什么叫福州?原因竟然是······(福州人必读!!)
中国福建省县级名称全收录(9)
说说永春县的来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