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法鼓经(节要)
——求那跋陀罗译(16200,10%)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尔时如来于彼四众说如是法:有有则有苦乐,无有则无苦乐。是故离苦乐,则是涅槃第一之乐。……
  [波斯匿王,卧起思佛,击鼓吹贝,往诣佛所。佛告阿难:汝今亦应,击大法鼓,我今当说,大法鼓经。]
  佛告迦叶:今此会众,虽复一切清净纯一,然于隐覆之说有不善解。迦叶白佛言:云何名为隐覆之说?佛告迦叶:隐覆说者,谓言如来毕竟涅槃,而实如来常住不灭。般涅槃者,非毁坏法。此修多罗,离覆清净,明显音声,百千因缘,分别开示。[彼菩萨摩诃萨,信解法身常住不变者,尔乃安住受持一切如来藏经。]……
  迦叶白佛言:世尊。如来云何说有三乘。佛告迦叶:譬如导师,勇猛雄杰,将诸亲属,及余人众,从其所住,欲至他方,经由旷野,嶮难恶道,作是思惟:此众疲乏,将恐退还,为令诸人,得止息故,于其前路,化作大城,遥以指示,语诸大众:前有大城,当速至彼。诸众悉见,渐近彼城,各相谓言,是我息处。即共入城,休息快乐,乐于中住,不欲前进。尔时导师,作是思惟:此诸大众,得此小乐,便以为足,羸劣休懈,无前进意。尔时导师,即灭化城。彼诸大众,见城灭已,白导师言:此为何等?为幻为梦?为真实耶?导师闻已,即告大众:向者大城,为止息故,我化作耳。更有余城,今所应往,宜速至彼,快乐安隐。大众答言:唯然受教。何缘乐此,鄙陋小处,当共前进,安乐大城。导师告言:善哉当行。即共前进,复告大众:所往大城,先相已现,汝当观察,彼前大城,极甚丰乐。以渐前行,见彼大城。尔时导师,告诸大众:诸仁当知,此是大城。时诸大众,遥见大城,安隐丰乐,心得欢喜,各共相视,生希有心。此城为实?为复虚妄?导师答言,此城真实,一切奇特,安隐丰乐。即告彼众,入此大城。此则第一,究竟大城,过此处已,更无余城。彼诸大众,俱入城已,生希有心,心得欢喜,叹彼导师:善哉善哉!真实大智,大悲方便,哀愍我等。迦叶当知,彼初化城,谓声闻缘觉乘清净智慧、空无相无作解脱之智。真实大城,是如来解脱。是故如来,开示三乘,现二涅槃,又说一乘。佛告迦叶:若有说言,无此经者,非我弟子,我非彼师。
  迦叶白佛言:世尊。诸摩诃衍经,多说空义。佛告迦叶:一切空经,是有余说;唯有此经,是无上说,非有余说。……
  佛告迦叶:为破世间我故,说无我义。若不如是说者,云何令彼,受大师法?佛说无我,彼诸众生,生奇特想,闻所未闻,来诣佛所。然后以百千因缘,令入佛法。入佛法已,信心增长,勤修精进,善学空法,然后为说,常住安乐,有色解脱。
  复次,或有世俗说:有是解脱;为坏彼故,说言解脱,悉无所有。若不如是说,云何令彼,受大师法。是故,百千因缘,为说解脱,灭尽无我。然后我复见彼众生,见毕竟灭以为解脱。彼无慧人,趣向灭尽,然后我复,百千因缘,说解脱是有。
  迦叶白佛言:世尊。得解脱自在者,当知众生,必应有常。譬如见烟,必知有火。若有我者,必有解脱。若说有我,则为已说,解脱有色,非世俗身见,亦非说断常。
  迦叶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不般涅槃示般涅槃,不生示生。佛告迦叶:为坏众生计常想故,如来不般涅槃示般涅槃,不生示生。所以者何?众生谓佛尚有终没,不得自在,何况我等,有我我所。……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无量相好,庄严照明。以彼性故,一切众生,得般涅槃。如彼眼翳,是可治病。未遇良医,其目常冥;既遇良医,疾得见色。如是无量,烦恼藏翳,障如来性,乃至未遇诸佛、声闻、缘觉,计我非我,我所为我。若遇诸佛声闻缘觉,乃知真我,如治病愈,其目开明。翳者谓诸烦恼,眼者谓如来性。如云覆月,月不明净,诸烦恼藏,覆如来性,性不明净。若离一切,烦恼云覆,如来之性,净如满月。如人穿井,若得干土,知水尚远;得湿土埿,知水渐近;若得水者,则为究竟。如是值遇诸佛声闻缘觉,修习善行,掘烦恼土。得如来性水。如瓶中灯焰,其明不现,于众生无用,若坏去瓶,其光普炤。如是诸烦恼瓶,覆如来藏灯,相好庄严,则不明净,于众生无用。若离一切,诸烦恼藏,彼如来性,烦恼永尽,相好照明,施作佛事,如破瓶灯,众生受用。如此四种,譬喻因缘,如我有众生界。当知一切众生,皆亦如是,彼众生界,无边明净。
  ……
  附:涅槃经如来性品
  当知如来法身常住,非变易法,非磨灭法。
  如来常住,法僧亦然。此三事者,非无常法。常住不变,清凉真实,离诸恼患。若不尔者。彼善男子善女人,清净三归,悉不成就。
  如来身者,是常住身,是不坏身,是金刚身,非秽食身,是则法身。
  真实我者,是如来性,当知一切众生悉有,但彼众生无量烦恼覆蔽不现。
  如来方便诱进开化,令知自身有如来性,欢喜信受。初为众生说一切法修无我行,修无我时灭除我见,灭我见已入于泥洹。除世俗我故说非我方便密教,然后为说如来之性,是名离世真实之我。
  四大和合,譬如毒蛇。然此身中,先有佛性。
  如彼良药。其如来性。始终常有。非作所作。
  我如寸灯在于心中。
  如来之性最为真实。
  
  附:胜鬘经自性清净章
  生死者依如来藏。以如来藏故,说本际不可知,有如来藏故说生死。是名善说。生死生死者,诸受根没,次第不受根起,是名生死。
  死生者此二法是如来藏。世间言说故,有死有生。死者谓根坏,生者新诸根起,非如来藏有生有死。如来藏者,离有为相,如来藏常住不变。是故如来藏,是依,是持,是建立,不离不断,不脱不异,不思议佛法。断、脱、异外,有为法依持建立者,是如来藏。若无如来藏者,不得厌苦,乐求涅槃。何以故?于此六识,及心法智,此七法,刹那不住,不种众苦,不得厌苦,乐求涅槃。如来藏者,无前际,不起不灭法,种诸苦,得厌苦乐,求涅槃。如来藏者,非我非众生,非命非人。如来藏者。堕身见、众生颠倒、众生空乱,意众生,非其境界。
  如来藏者,是法界藏、法身藏、出世间上上藏、自性清净藏。此性清净如来藏,而客尘烦恼上,烦恼所染,不思议如来境界。何以故?刹那善心,非烦恼所染。刹那不善心,亦非烦恼所染。烦恼不触心,心不触烦恼。云何不触法,而能得染心。然有烦恼,有烦恼染心。自性清净心,而有染者,难可了知。唯佛实眼实智,为法根本,为通达法,为正法依,如实知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佛珠的分类
自性清净章第十三
佩戴佛珠的好处及意义
佛珠,1080颗、108颗、54颗。。。意义大不同!
佛珠手链有多少颗,代表着什么含义?
《地藏十轮经》第四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