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视农业—《论积贮疏》赏析

 本文选自《汉书.食货志》,题目是后人加的。“疏”是向皇帝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在秦汉之际,由于连年战乱,社会生产力受到很大破坏。汉朝兴起之初(这里指汉高祖刘邦起兵的时候),各路诸侯同时起兵,百姓不能从事农业生产,发生了大饥荒。米价涨到五千文一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死亡的人数超过一半。刘邦就命令百姓可以卖儿女,换得钱到蜀汉去逃荒。刘邦削平诸侯建立汉朝后,人民依然贫穷,家中没有可以收藏覆盖的东西。即使天子出行,也不能用四匹同样毛色的马,将相有时连马车还乘不上,只能乘牛车。汉高祖于是免除苛烦的法令,减轻田租,收十五分之一的税,根据官吏俸禄和政府费用的最低限度儿让百姓交赋。这样过了一段,到惠帝、吕后时,衣食逐渐丰足。汉文帝即位后,亲自实行节俭,用来安定百姓。但当时离战国还不远,百姓仍然受战国时风气的影响,脱离农业生产而从事商业。于是贾谊就上了这篇奏章。

管子曰(1):“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2)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3)。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4)。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5);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6)。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7),莫之振救(8)。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9)!

管子说:“粮食仓库装满了,人们才会讲究礼仪法度。”百姓没有足够的粮食,但是国家能够得到很好治理的事例,自古至今,从来没有听说过。古人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一个男劳力不耕田种地,就会有另一个人因此而挨饿;如果一个女劳力不养蚕织布,就会有另一个人因此而受冻。”粮食的生产都是有一定时间的,而用的时候没有一定的节制,那么这些财富必定要用完。古人治理国家,极其细致及其周详,所以他们的积蓄足以依赖。如今背离农业生产而趋向工商业的人太多了,这是国家大的祸害;过度享乐浪费的习俗,一天一天地滋长,这是国家大的危害。祸害公然横行,没有人去制止它,王朝的命运将要倾覆,没有人去拯救它。生产粮食的人太少了,而耗费的人太多了,国家的物资怎么能够不匮乏呢?

这是第一段,讲粮食积贮不足的危险性。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10)。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11),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12)。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13)?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之(14)?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15);罢夫羸老,易子而其骨(16)。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17)。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汉朝成立到现在,将近四十年了,国家和私人的积蓄,少得可怜。耽误了农时,天没有下雨,百姓常常担心;年成坏纳不了税,请求卖掉自己的爵级和儿子,这样的事情皇上已经听到了吧。哪有治理国家到了这么危险的地步而还不吃惊呢?年成有好有坏,是自然规律,禹夏、商汤都遭受到了。如果不幸有方圆二三千里的地方发生大旱灾,国家拿什么去救济灾难呢?或者边境上有战争紧急暴发,数十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来给这些士兵提供粮饷呢?战争和旱灾交加,国家的财力必然竭尽,那些年轻力壮的聚集一伙人作乱;老弱的人只能易子而食了。朝廷政令和治理达不到的边远地区,那些想夺取君位的人会纷纷起兵。于是皇帝才惊慌而想办法对付它,哪里来得及呢?

第二段,是进一步向皇帝提出警告:如果没有充足的粮食积贮,一旦发生战争或灾害,国家就会大乱。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国家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18),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田,皆著于本(19);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编(20),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21),窃为陛下惜之。

粮食、物资的积贮是国家的主要命脉。假如粮食多而物资丰富,什么事情干不成呢?凭借这种优势,用来攻城就能攻下来,用来守卫就能坚不可摧,对敌作战就能获得胜利。凭借这种优势能够使敌人归顺,使远方的国家归附,什么人不能被招来呢?现在采取措施驱使百姓归于农耕,都安心从事农业,而不四处流动;使天下人人都自食其力,工商业者都转变为农业生产者,那么粮食积蓄就会充足,人人安居乐业。本来可以做到使国家富足却造成这种叫人害怕的情况,我私下为皇上感到惋惜。

这是第三段,正面论述积贮粮食的好处。

根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贾谊上了这篇奏疏以后,汉文帝接受了他的建议,采取了一些重视农业生产的措施。由于汉文帝、汉景帝两代都采取了一些让老百姓休养生息、鼓励农业生产的政策,所以汉朝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好转。到了汉武帝时,国力就有所增强。由此可见,贾谊等人所提出的重视粮食生产的建议,在历史上是起了积极的作用的。

注释:

(1)管子,名夷吾,字仲,春秋时齐国人。他主张通货积财,富国强兵,辅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后面的引文见《管子·牧民第一,》。

(2) 这段引文也是管子的话。

(3) 亡:通“无”。屈:穷尽。

(4) 孅:同“纤”,细小。畜:同“蓄”。

(5)本:古代以农桑生产为本业,以工商为末业。残:伤害。此处做名词,意为灾害。

(6)贼:败坏,伤害。

(7) 大命:国家的命运。

(8) 振救:拯救,挽救。

(9) 蹶:竭,尽。

(10)狼顾:狼生性多疑,害怕来自后面的袭击,走路常回头看,用来比喻人有所顾虑。岁:一年的收成。恶:不好。卖爵子:朝廷卖爵位百姓卖儿女。

(11) 为天下:治理天下。阽危:面临危险。

(12) 饥穰:荒年和丰年。

(13) 即:假如,如果。胡:疑问代词,什么。恤:救济。

(14) 卒然:突然。卒,同猝。:以食物供人。这里指饷,军队的供给。

(15) 相乘:相随,相继。乘,趁。衡击:横行抢劫。衡:同“横”。

(16) 罢夫羸老:老弱病残的人。罢:同“疲”,疲困。羸:瘦弱。

(17)毕通:全都走上轨道。能疑者:僭越造反的人。能字是衍文。疑,通拟,指与皇帝比拟。

(18)怀:怀柔。古代统治者笼络外国或国内少数民族,称为怀柔,附远:使方的人归附。

(19) 殴民:驱使人们。殴,同“驱”。著:附着。

(20) 末技:古代指工商业。编:同“亩”。

(21) 廪廪:戒备,畏惧的样子。廪,同“懔”。

 
贾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言百练:汉书·食货志/管子·治国
管仲的这句话,展示了雄才伟略,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一点也不过时
《管子》是人类第一部政治经济学巨著
轻重乙第八十一
《过秦论》文言知识训练(教师版)
《管子》牧民第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