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追根溯源【8】元宵节小考

                    元宵节小考

 

    元宵节,现代是指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华夏民族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明帝点灯敬佛之说

   相传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汉明帝提倡佛教,要求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汉文帝纪念“平吕”之说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惠帝死后,吕后篡权,把持朝政,朝中大臣和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敢怒不敢言。老臣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这一天,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三元说”

   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在《岁时杂记》有记载: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三元配三官,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起源“火把节”之说

   传说汉代时就有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的习俗,到隋、唐、宋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还有像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走百病等,在一些地区也很盛行。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最主要最普遍的节日习俗,在中国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江南又多称“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热热火火、团团圆圆之意。

   赏花灯

   历朝历代都有张灯结彩办灯会,人们走上街头观灯之盛事。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到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沿至宋朝,张灯结以外还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情景更加热闹。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热闹,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花灯焰火照耀通宵,鼓乐游乐,喧闹达旦,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延续到今日,各地仍以张灯结彩为元宵节主要内容,人们都要赏花灯一番。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还对猜中者给予一些奖励,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据说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舞龙灯

   “舞龙灯”也称“耍龙灯”或“龙灯舞”,是华夏民族独具特色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舞狮子

   据说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舞狮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有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时都有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多为南派,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多为北派。

 

   划旱船

   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踩高跷

   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各种庆祝活动外,中国民间还有信仰性的活动,就是“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元宵节夜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走桥渡危,登城串巷,摸钉求子,直到夜半方归,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节特刊丨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10大民间习俗,你知道几个?
元宵节|人文之窗微信晚会
正月十五的民间习俗大盘点
正月十五闹元宵!传统民俗之元宵节十大开运习俗
人约灯火下仰看元宵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