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霁蓝与洒蓝

霁蓝和洒蓝都是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烧造的瓷器品类,二者烧造成本都极高,烧成十分不易。其中霁蓝又有“祭蓝”、“积蓝”、“宝石蓝”等等名称,多在祭祀时使用。霁蓝为高温石灰碱釉,是在1280到1300度的高温下一次烧成的,发色深沉、浓淡均匀。而洒蓝又称“雪花蓝”,需要二次烧成。首先施以白釉,烧制完成后,出窑再用竹管喷吹一层青釉后,再次入窑烧成,其釉色如雪花飘浮其上。



故宫博物院藏霁蓝梅瓶足内无釉露胎,造型端庄古朴,釉色浓重而匀净深沉,釉面莹润,近底处积釉较厚已经呈现出紫黑色。


明嘉靖 霁蓝釉梅瓶 高27.4cm,口径3.8cm,足径8.6cm 故宫博物院藏



霁蓝釉小茶壶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首都博物馆藏



清雍正霁蓝釉小杯 “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口径7.2cm,足径2.9cm,高3cm


祭蓝瓷器还有一种蓝釉白花样式,蓝白对比鲜明,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蓝釉白花样式是元代景德镇窑的创新品种,明代宣德时进一步发展,图案刻画更加细腻,造型品种及装饰题材亦大为增多,造型有盘、碗、尊等,装饰题材有龙、鱼莲、萱草、折枝花果、缠枝花等。清代康熙时景德镇御窑厂还曾仿烧过宣德蓝釉白花鱼莲纹盘,但图案刻画不如宣德时作品细腻。


祭蓝釉白花鱼莲纹盘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高4.0cm,口径19.2cm,足径


除此之外,还有描金以及刻、印暗花等装饰样式。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明弘治年间的祭蓝釉金彩牛纹双系罐,为皇家祭器。蓝地施金彩,庄重而华丽。


明弘治 祭蓝釉金彩牛纹双系罐 高32.2cm,口径16.5cm,足径18.5cm 故宫博



另一故宫藏祭蓝釉暗花云龙纹盘,内壁暗印双云龙戏珠纹,因釉层厚,纹饰不太清晰。足内施白釉,中央青花双圈内“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其造型规整,釉色纯正,是宣德朝祭蓝釉瓷的典型器。


明宣德 祭蓝釉暗花云龙纹盘 高4.6cm,口径20.1cm,足径12.7cm 故宫博物院


洒蓝瓷器,创烧于明宣德年间,短短十年便断烧不见,也因此明代洒蓝瓷器十分稀有,直到康熙年间才又恢复烧造,但制作工艺却十分成熟。因为其器物表面的斑纹看起来就像是白色雪花在飞舞,也称“雪花蓝”。产生这种艺术效果,是其工艺使用了竹管将青料喷吹在瓷胚上,细密而深浅不一的蓝色斑点露出了白色地的缘故。《陶冶图说》记载:“截径过寸竹筒,长七寸,口蒙细纱,蘸釉吹。吹之数遍,视坯之大小与釉之等类而定,多则十七八遍,少则三四遍。”洒蓝工艺其实在元代精品青花瓷器上就已有发现,但十分少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洒蓝器。


宣德“洒蓝釉”钵 首都博物馆藏


故宫博物院藏洒蓝地五彩人物纹笔筒,外壁洒蓝地五彩装饰,外底新心施白釉,无款识(音“志”)。所绘图案为魁星手执笔与银锭,而“笔”谐音“必”,“锭”谐音“定”,寓意着“必定夺魁”的美好祈愿。


清康熙 洒蓝地五彩人物纹笔筒 高14.3cm,口径18.3cm,底径18.3cm 故宫博


而另一藏品糊斗洒蓝釉描金花卉纹带盖糊斗,足内白釉无款,盖顶、器身以描金绘以纹饰,尽显皇家富贵之气。


清康熙 洒蓝釉描金花卉纹带盖糊斗 高6.2cm,口径3cm,足径3.3cm 故宫博物院藏


总之,霁蓝和洒蓝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霁蓝釉色深沉均匀,洒蓝釉色则观之如雪花飞舞,只要细细观察便能分辨。

作者:YJJ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极品中国古玩艺术
典藏精选1
故宫博物院藏部分高古陶瓷(完结篇)
你拿什么抵抗同治粉彩的魅力?
台北故宫的国宝瓷器
古瓷装饰手法大全(干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