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军用的“铍”究竟是什么兵器?长度竟达4米!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不断,各种兵器也竞相发展,种类繁多,再加上骑兵的不断发展,士兵在马上用的兵器也越来越讲究长度和锐利。比如商周时期,原本是短兵器的戈,逐渐演化成柄长三米的长戈、长戟等。当时还出现了一种新式兵器,叫"铍",也有些书上称之为"铦"或者"锬"。

河南博物院藏有一件青铜铍,是1971年在河南新郑白庙范郑韩故城出土,长31.8cm,刃宽3.5cm,锋尖刃长,身细脊高,装上木柄后,杀伤力很高。上面的铭文,大意是"三十三年,郑令郭 、司寇赵它、库工师皮耴、冶尹启造",属于战国时期韩国兵器。

"铍"形成于何时不知道,但史书上最早的记载是在公元前556年。

宋华阅卒。华臣弱皋比之室,使贼杀其宰华吴。贼六人以铍杀诸卢门合左师之后。——《左传》

查资料可以发现,"铍"的别称"铦"和"锬",都有长矛的意思,这是因为"铍"看起来确实像长矛。不过,"铍"比一般的矛头更长,准确来说更像当时的短剑,所以"铍"刚出土时,人们曾错把它归于剑类。

后来,日本考古学家林巳奈夫根据传世的"战国八年相邦建信君剑"(现已经改成战国八年相邦建信君铍)的拓本,第一次把这种剑纠正为"铍",从此"铍"在兵器类中才有了一席地位。

近年来,随着更多青铜铍的出土,证明了林巳奈夫的正确性。由于铍杀伤力惊人,所以各国都有,尤以秦国为重。当时,秦国的军队都是弩兵在前,拿着长达4米的铍和戈在后面,气势凌人,苏秦就曾说秦军是"强弩在前,锬戈在后"。

铍到后期,还发展出带有护手格挡的"铩"。到汉代时,铍更是军队中使用最多的长兵器。1993年,连云港市东海县尹湾村汉墓出土了一批简牍文书,内有一件《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是公元前13 年武库中的武器报告。

根据这份报告,人们发现铍的数量最多,为451222支,远比矛(50178支)、戟(78392支)多和铩(24170支)。由此可见,秦汉时期,铍已经是最有杀伤力、使用数量最多的长兵器了。

众所周知,长兵器一头很重的话,是很难拿起来的,更别说战场使用,所以后来铍逐渐被长矛,也就是隋唐时期的马槊所代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长不过1米5的车战利器青铜戈,为何能成为中国最特色的兵器?
中国古代战法2
一剑寒光,残刀饮血!盘点老祖宗的冷兵器
中国古代特种兵的战斗力有多么恐怖?
中国古代十大冷兵器排行,冷兵器的巅峰
中华之武器巅峰,冷兵器排名大盘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