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朝官员个个头顶大宝石 雍正:全部换成玻璃珠子

如果你穿越回到清朝,混迹于官场之中,如何辨认官员级别的高低呢?

很简单,看他们的帽子——准确地说,是看帽子上面的珠子。这种珠子叫“顶戴”。清朝时期,朝廷以“顶戴”来区分官员级别的高低。

一品官员,“顶戴”为红宝石;二品官员,“顶戴”为珊瑚;三品官员,“顶戴”为蓝宝石;四品官员,“顶戴”为青金石;五品官员,“顶戴”朝为水晶;六品官员,“顶戴”为砗磲;七品官员,“顶戴”为素金;八品官员,“顶戴”为阴纹缕花金;九品官员,“顶戴”为阳纹镂花金。

在这些官员里,一品、二品大员的“顶戴”都是红色,所以,人们尊称为“红顶戴”,对他们采取“仰视”的态度。比如,晚清有两个很著名的商人,胡雪岩和盛宣怀,他们为国立下功劳,被朝廷赏戴头品顶戴,因此被称为“红顶商人”。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

有一次,某县的知县因为衙役犯错,要打他的板子。衙役说:“你没资格打我,我有红顶戴!”知县不信。结果,衙役当真拿出一顶红顶戴官帽和一件一品朝服。知县看了,顿时傻眼,不但不敢打他,还得恭恭敬敬地给他行礼。

衙役的红顶戴是怎么来的?原来,是衙役花钱通过关系买来的。虽然并没有授任实际职务,但在社会上的地位很高。此后,这个衙役被尊称为“红顶戴衙役”。当地知县以下的官民,都要让他三分。

就“顶戴”的材质而言,都是比较贵重的材料。特别是三品以上的大员,不是宝石就是珊瑚,相当华丽奢侈。

雍正皇帝继任后,注意到上朝时,官员们几乎个个都顶着一个大宝石(级别低的官员不够资格上朝),觉得不是滋味。雍正皇帝向来以勤俭节约著称,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的场景:

雍正皇帝的饭桌上,摆着一碗米饭、一碗清汤和几样简单的蔬菜。雍正皇帝把剩下的半碟“雪里蕻”倒进了米饭碗里,又用筷子把掉在饭桌上的几个米粒夹进碗里,随便搅了搅,就开始大口地吃起来。

清朝入关以后,皇帝都居住在乾清宫。雍正皇帝即位后,主动搬到陈设朴素的养心殿,就是想给外界留下一个勤奋节俭的形象。

基于这种念头,1730年,雍正皇帝对官员们的“顶戴”进行了一番改动,将华丽奢侈的红宝石、蓝宝石、珊瑚等全部换成玻璃珠子。

具体而言,就是除了七品、八品、九品官员保持原状外,其余官员的“顶戴”换成各种颜色的玻璃珠子。

一品官员是红色透明玻璃,二品官员是红色不透明玻璃,三品官员是蓝色透明玻璃,四品官员是蓝色不透明玻璃,五品是白色透明玻璃,六品是白色不透明玻璃。

这样一改,官员们“顶戴”的身价就一落千丈,不值钱了。

雍正皇帝似乎对玻璃情有独钟。

雍正皇帝刚刚即位的时候,在西暖阁办公。为了防范别人从外面偷窥,雍正皇帝派人在西暖阁外设置了红色挡板。这样一来,在挡住偷窥眼光的同时,也把外面的光线全部挡住了,西暖阁变得昏暗起来。

怎么办呢?雍正皇帝将西暖阁的隔扇窗换成了玻璃窗,于是狭小的西暖阁变得明亮通透起来。

【参考资料:《清史稿》《大清会典》《雍正王朝》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官员“顶戴花翎”上面的那个小珠子是什么做的?(Hannibal Lecter的回答,390赞)
清朝一至九品官员的官帽品级(值得收藏)
你知道清朝官员“顶戴花翎”上的那颗小珠子,到底有多值钱吗?
清朝官员“顶戴花翎”上面的那个小珠子是什么做的?
清朝官员一至九品顶戴
清朝一至九品官员的官帽品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