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方奇蔬——蕹菜的滋味

蕹菜,也叫空心菜

蕹菜是小时候夏天吃得最多的菜,现在也是,几乎每餐必设。

老家河坝边上那块菜地,祖母每年都会种上八仙桌面大一块的蕹菜。种蕹菜在谷雨前后,此时土壤变得松软温润,大地百谷生发,万物竞长。种蕹菜不撒种子,圩上有专门育苗的农户卖蕹菜苗。蕹菜畏霜雪不耐寒,露地不能越冬,得在入冬前连根带土整蔸挖起来,藏进专门的土窖里,待到来年春天惊蛰时节,地气上升后再移栽到菜地里育苗,苗育好后挑到圩上卖。一般人家为了省事都是从圩上买回带两三节芽眼的蕹菜段,直接扦插到翻松的土里,浇上定根水,蕹菜缓苗后见风就长,藤蔓四处伸展开来,很快那块菜地就铺满了绿色。

蕹菜作为蔬菜的种植历史悠久,西晋嵇含在《南方草木状》中写道:“蕹,叶如落葵而小,性冷味甘。南人编苇为筏,作小孔,浮于水上,种子于水中,则如萍,根浮水面。及长,茎叶皆出于苇筏孔中,随水上下,南方之奇蔬也。”这种种在水上的蕹菜,叫水蕹,茎粗,节长可达十几厘米,直立生长,因种在水里,叶大味淡,水气较重。

还有一种叫旱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蕹菜,蕹与壅同。此菜惟以壅成,故谓之蕹。”很明显李时珍写的就是旱蕹。旱蕹匍匐在地面蔓生,茎节细短,脆嫩味厚。

我们那种植的多是旱蕹,因其蔓延如龙形,当地人又称之为龙蕹,又因其茎部略呈紫色,也有叫紫蕹的。当地人也一直延续着李时珍提到的壅土这一种植习惯。祖母隔上十天半月就要给蕹菜培一次河土,培土的时候还要施上两挑草木灰,或者浇上几桶发酵好的猪牛粪尿,这样蕹菜才长得肥嫩葱绿。旱蕹虽种在地面,但喜湿润,上小学时每天放学回家后,祖母委派给我一个任务,就是去给蕹菜浇水。蕹菜地就在河畔,此时夕照把河面染得通红,我操起长长的粪瓢直接从河里舀起满满一瓢河水,一扬手,那瓢水倾出,宛若万千金珠溅泼在菜畦上,浇完水再掐下一篮子鲜嫩的蕹菜,出了一身臭汗,三下五除二旋剥了衣裤,跳下清悠悠的小河里洗澡,洗完澡上了岸一身清凉,河柳上蝉鸣四起,我提着满篮子滴水的蕹菜往家里赶,祖母等着下锅呢。

烧青椒

我们那吃蕹菜做法不一般,使普通的一盘蕹菜成了赣南的名菜,当地人叫擂钵蕹菜。所用擂钵平时是擂擂茶的,内壁有一排排的细齿,客家人爱吃擂茶,家家厨下备有。

擂钵蕹菜

做这道菜关键之一须选用本地的紫蕹,梗细脆嫩,味浓爽口;关键之二是擂制烤青椒。青椒得选用细长的七八成熟的那种,辣而不燥,香味浓郁,朝天椒和灯笼椒都不行。用细竹签把长青椒串成一串,送进不见明火、留有余烬的灶膛里烤,烤至椒皮皱缩成虎皮状,香味逼出就可以了。把烤好的青椒和蒜瓣放入擂钵,用擂棍擂成泥。现摘回的蕹菜,只可用手掐成小段,不可用刀切,刀切的说是会带有铁腥气,就像有的人做拍黄瓜,讲究用木棒拍,不用菜刀。掐好洗净的蕹菜下滚水焯八成熟捞起沥去多余水分,直接倒入擂钵中,和擂烂的青椒蒜泥拌匀,滴几滴熟油,撒点盐花,味道鲜辣脆爽,能对付整个胃乏的炎夏。

擂制烧青椒

赣南蕹菜的好吃,得到了宦游半天下的著名植物学家吴其濬的赞美,有一年吴其濬出使岭南,患了湿热症,心火如焚,没有食欲,每天只能吃点冷粥下切碎的腌菜。随后来到赣州,因为蕹菜而胃口大开。在其所著的《植物名实图考》中兴奋地写道:“抵赣骤茹蕹菜,未细咀而已下咽矣。每食必设,乃与五谷日亲。盖其性滑能养窍,中空能疏滞,寒能抑热。”吴其濬这个人是个有意思的人,官做到封疆大吏这种位置,依然葆有一颗好奇之心,每至一个地方,总是细细考究一番当地山川草木,吴其濬做过提督江西学政,对赣南这个地方有好感,多次提到赣南风物。

蕹菜掐得越勤,生发的新芽越多。正所谓“节节生芽,一本可成一畦”,与乡野小民的生存习性相近,所以他们无有不爱吃的。早年的赣南客家人避战乱逃荒灾饥馑,奔入这大山长谷的僻远安宁之地,单家独户,绝处逢生,于是垒石为屋,开荒莳田,家业日隆,像四处蔓发的蕹菜,终至开枝散叶,人丁兴旺。你会发现这里的一个村庄几乎全是一个族姓的的人。

炒蕹菜梗

吃到后面,蕹菜不再那么水嫩,择菜的时候就得把下面的一截老梗掐掉,这掐下的老梗也不浪费,可炒一盘下饭菜。老梗切成细圈,朝天椒也切成细圈,下热油锅快炒,一盘红绿相间的蕹菜梗,煞是好看,咸辣脆爽,下粥下饭都好。

进入秋天,天气转凉,蕹菜叶茎开始老化,茎尖停止伸长,爆出米粒大小的花苞,在一个露水纷纷的早上,几朵紫心白瓣的喇叭花点缀在蕹菜畦间,似乎在向摘菜的人喊话,后会有期,我们明年再见。


有关“稻荷艺文”的话

在我还小的时候,水稻在故乡一年种三茬。惯常是,山下的田块种两茬,头一茬我们叫早禾,晚的一茬叫翻粳,还有一茬是种在大山里的水田,叫迟禾。在他乡,记忆里常常无缘由地出现一连串有关水稻的镜头:灌满春水的稻田,父亲挥鞭吆喝着黄牛犁田,我提着篮子去送饭;露水汤汤的早上,母亲在秧田里拔秧,我挑着秧苗趔趄行走田塍上;我和弟弟牵着绳子插秧,最后还是把秧插得东倒西歪;烈日下,一家人带着麦草编的斗笠弓着背割稻,我给踩着打谷机的父母送稻捆;晒坪上,铺开在笪上晾晒的谷子,散发着浓郁的稻香味;新米出来,手捧着热气腾腾的抹了盐水的饭团大口吞咽……水稻的一生是我一生的记忆。

大概到了1990年代初期,吃饭不成问题了,村里人家开始把种水稻的水田匀出一些开始种莲子,我们家种有五六亩的样子。夏天的时候,莲子由青色转紫黑色,大量成熟,需要把莲蓬及时采摘回来,若是耽搁一天,莲子就会变得皮硬衣紧,就不容易去壳、除衣。正好是暑假,父亲委派给我的一个任务,就是每天傍晚时候去采摘莲蓬。我穿着粗布长裤长衫,提着蛇皮袋,一个人穿行在高过头顶的莲花和莲叶间采摘莲蓬。

身边花繁映日,荷香似海,可是我一个小孩那里顾得了这些闲情雅致,我得时时提防莲杆上的细刺刮破我的手背和脸颊;水田的蚂蝗也多,不知什么时候就吸附在你的脚背了,我也得时时提防。天渐渐暗下来,密不透风的莲叶莲花把我包围吞噬,我有点害怕有点寂寞,于是我随口哼唱着不成调的歌谣,来驱逐心中的那份恐惧和寂寞。

待到天边的最后一点色彩归于暗淡,月亮出来了,我的莲蓬也采摘完了,把装满莲蓬的沉重蛇皮袋扛在肩头,左右摇摆踩着草叶上的露水回家。第二天,把莲蓬里的莲子一个个掰出来,再用一种叫莲刀的破壳工具把莲子一个个地破壳,然后手工去壳、除衣,接着用细竹签把莲芯捅掉,最后是晒干。这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整个暑假日复一日就是做这个活。但那时我并不觉得多辛苦,因为卖了莲子,开学季我的学费也有了着落。

稻与荷,是长在我生命里的两种最亲切最难忘的植物。

“稻荷艺文”(微信公众号同名)的“艺”是种植的意思,希望自己像过去故乡的农人侍弄稻荷一样耕耘文字。

诸君,在尘世,谋稻粱的苦辛间隙,若能偶遇小文,愿你,读罢后,心若莲花迎日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画教程:工笔《莲蓬》
与莲有约
30年经验的老木工师傅不愿意说的秘密,偷偷告诉你!
擂钵青椒茄子
0251 不爱吃,也能做
「空心莲子草」漂洋过海又无所不能的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