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都会博物馆里的中国漆器,难得一见!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于1872年,位于纽约中央公园旁,主建筑物面积有8公顷,馆藏有超过200万件艺术品。它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列宁格勒美术馆(也称冬宫)并称“世界四大博物馆”。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亚洲馆里展出的中国文物有不少是稀世珍宝。今天,小编就带你看看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漆器!

清康熙 黑漆嵌螺钿仕女画屏风

此屏黑漆地上用彩色的螺钿和金箔镶嵌出园林仕女图,铺陈园林全景,画面上嵌有亭台楼阁、 回廊雕栏,以及不同情态的多名仕女。在中国古代,以女性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并不少见。这些富有浪漫色彩的作品总是阐释着画外音一般的历史隐喻,在明清时期,以女性活动为中心的情节刻画往往隐含的是对汉代华美奢侈的宫廷生活的向往和想象,这类题材是17世纪怀古题材作品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此外,“昭君出塞”也是这一时期较为流行的题材之一。虽然在这件屏风中的“王昭君”并非以往画家们所描绘的典型形象,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画面中央有一匹形单影只的马站在柳树下面。这匹马或许恰恰向观者昭示了王昭君即将要同安全舒适的汉宫廷告别,在远方迎接她的将是充满艰险的塞外草原。

西汉 黑地朱绘云气纹漆碗

黑地朱绘,饰云气纹。该碗在汉代可能是用于盛酒或者汤等液体的器具。上绘云气纹,是西汉时期非常流行的图案,以流畅的圆涡形线条同其他几何图案相交错。云气代表着仙人们居住的神圣禁地,应用在器物的装饰上寓意着高升和如意。

元 黑漆嵌螺钿梅鹊纹八方盘

盘以黑漆为地,嵌螺钿梅鹊图。盛开的梅花和喜鹊是南宋诗画作品中的流行主题。梅花是冬天结束后首先盛开的花品之一,所以不仅被看作是春天先兆,也是高洁品质的象征,类如“冰雪林中着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之语并不少见,是文人墨客殊为喜爱的创作题材。元代工匠继承了宋伯仁开创的花鸟画借物抒情的传统,且“梅”与“眉”同音,民间多以喜鹊喻喜庆之事,本器以螺钿梅鹊图取“喜上眉梢”的美好寓意。

南宋 黑面剔犀云螭纹漆盒

剔犀,面髹黑漆,饰云螭纹。“剔犀”是指在漆胎上髹两种或三种颜色相间的漆层,每色均髹一定的厚度。由于各色漆层相间,雕刻处便露出不同的色层。经磨光后,即为成品。此盒刀法圆润,刚劲有力,漆质坚密,光泽可鉴。盖上所绘图案为螭,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龙九子之一,为一种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蟠屈。虽然螭并没有如龙一般造型夸张的头、角和鼻子,但它依然象征着吉祥和威严。两宋时期,通过对青铜时代器物的再次发现和认知,宋人了解到“螭”这种形象的存在,仿古的风气使得同时期的艺术作品中屡屡将其重现。

明早期 黑漆嵌螺钿人物花鸟纹撞盒

这一创作于明早期的作品,盒面顶部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图像,娇媚可人的女孩子们偷看着花园里的女人和狗,此场景至少在同时期的两件作品中出现,或许是当时众所周知的文学作品或者戏剧片段中的一幕。该盒每侧各有4幅图案,全盒四周各面共计16幅图案,每幅图案所描绘的花鸟均不相同,表现了创作者不惜工本和不吝时间的匠心独运。

南宋 黑漆葵口盘

本器造型大方,比例匀称,尽显浑厚圆润之美,实为不可多见之南宋漆器珍品。六瓣葵口,斜壁浅腹,通体施黑,光素无纹。底书制作者或拥有者名字的题款。在瓷器、金银器、漆器等材质的圆形器口做等分的连弧花瓣状,形似秋葵花,故名葵口。这种造型的器具最初约出现于11世纪的中国北部,其后逐渐成为了元代的典型造型。

剔红仕女婴戏图漆盘

本器盘菱花式,内外皆髹红漆,外底髹黑漆,盘心雕饰高士图。图中高士与一持琴侍者同行,不远处亭中呈现雅集之乐事。雅集即高士、文人间风雅的集会,三五知己聚于山水亭台间,或吟诗作赋,或把酒言欢,或抚琴而歌,或寄情书画,“游戏于斯文”,骚客隐士醉心其中,清淡出尘。图中所刻高士与持琴者好像刚刚参与完一次雅集,二人尽兴而归,步履潇洒,衣袖翻飞,风度翩翩。此器用漆精良,雕刻圆熟劲健,磨工精细光洁,布局和谐,旷达之情跃然可现。

清乾隆 剔彩寿春宝盒

盒蒸饼式,子母口,圈足,剔彩备红、绿、黄等色。盖面正中托一“春”字, 春字两边各雕行龙一条。盖及盒边均饰山水人物图开光四组,间以八宝,口沿饰缠枝灵芝纹。漆器中春字盒已是约定俗成的叫法,这种装饰题材源于明代嘉靖,嘉靖皇帝笃信道教,迷恋斋醮设坛,祈求消灾赐福,长生不老,故嘉靖朝官造漆器、瓷器、珐琅器中出现大量的以祝福长寿为题材的图案,春字盒便是其一。逮至清乾隆朝,乾隆因喜爱这个题材,首次于漆器中应用,并命名为“寿春宝盒”。

清乾隆 剔彩万岁长春漆盘 直径36.8厘米

清乾隆 剔彩万岁长春漆盘(局部 )直径36.8厘米

这件色彩浓厚、层次复杂的剔彩万岁长春漆盘是乾隆时期的雕漆代表之作。采用了红、绿、黑三种漆色,层次复杂,被称作“剔彩”。圆盘正中央刻有圆形古体“寿”字,四周环绕以“万岁长春”四字。圆盘外缘的花朵和果实同样象征着长寿之意。可以推测,这件漆盘很有可能是用来装盛寿诞礼品的托盘。

清乾隆 卢葵生款剔红郭子仪贺寿图屏风

展开高213.7厘米 长375.9厘米

这件精美绝伦的雕红漆屏风,正面细致生动地刻画出唐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在府上办寿时的景象。郭子仪当年“单骑退回纥”而击败吐蕃,这件屏风上处处展现出对其的赞美之意。再加之屏风背后的刻字,学者推测这件屏风很有可能是为清朝某位位高权重的将军祝寿而制的。屏风正面的下半部刻画了大量童子嬉戏的场景,有子孙多福、安享天年之意。

清乾隆 卢葵生款剔红郭子仪贺寿图屏风(局部)

清乾隆 卢葵生款剔红郭子仪贺寿图屏风(局部)

在正面的左上角,有屏风制作人卢葵生的落款。卢葵生是为数不多的有记载的漆器名家之一。他擅雕刻山水、花卉、鸟兽、虫鱼等,无所不能,雕刻之精良也是一般工匠所不能及的。据介绍,落款的制作年代为乾隆时期,可以推测这件屏风的形制以及图案应取自卢氏家族此前的作品。

清中期 剔彩荔枝纹漆盒

高5.1厘米 宽12.7厘米 长10.2厘米

这件形制不对称、呈水果形状的漆盒应是一套漆器中的一件。盒盖上刻纹较深的荔枝图案以及周边的格子纹饰是18世纪雕漆的典型图案之一。

明嘉靖 剔红寿字纹八角漆盘

直径17.1厘米

明嘉靖 剔红寿字纹八角漆盘(局部)

盘子正中雕刻着一个大大的寿字,其四周围绕着八吉祥纹饰,外沿处则环绕着一圈无爪龙。此漆器的使用者应为一位贵族成员或是一位年长的朝廷官员。

明永乐 剔红庭园高士图漆盒

高7.3厘米 直径22.2厘米

明朝是雕漆史上的黄金时代,多位皇帝对漆器都是偏爱有加。这之中,尤以永乐皇帝最甚。永乐皇帝对漆器的喜好,使得漆器像瓷器一样成了当时皇室重点发展的门类,并在北京灵境胡同设置了果园厂,专门制作宫廷漆器。其中,尤以剔红数量最多,也最精致。

明永乐 剔红庭园高士图漆盒(局部)

高7.3厘米 直径22.2厘米

明代漆器大多髹漆厚重,少则几十道,多则一二百道,漆质坚实细腻,色泽深红,用料精良,在这件剔红庭园高士图漆盒上可见一斑。漆盒盒盖的中心位置,有两位高士在露台上闲适对坐,观湖赏景,一人抚琴,一人倾听,周围及不远处的凉亭中还有三位听众。整幅画面雅逸有致,颇富文人旨趣。漆盒底部刻有“大明永乐年制”字样,说明其应是专为宫廷所制的。

元 剔红仕女婴戏图漆盘

直径55.6厘米

如此大尺寸的繁复漆器雕刻品殊为难得,其被认为是漆器中的杰作。在直径达50多厘米的盘子上,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两个仕女与23个小孩在池塘边嬉戏的场景,从中也可窥见14世纪中国达官贵人家中的生活。

元 剔红绶带秋葵纹漆盘

直径32.4厘米

这件剔红绶带秋葵纹漆盘以黄漆为地,压雕朱漆花纹,线条流畅,圆转自如。盘面中心的两只鸟跃动飞舞,巧妙地构成了一个圆形的空间。秋葵花开放的胜景被多角度呈现,千姿百态的花瓣与狭长的枝叶相互重叠,横跨至少三个层面,增加了盘面整体构图的层次感与丰富性。

元 剔红绶带秋葵纹漆盘(局部)

该盘采用的黄漆素地工艺深色背景,一方面可以突出表面的花纹,另一方面可以使漆地平滑整齐。据介绍,圆盘底层未经加工的黑色背景在早期的雕漆作品中较为常见,据此可推测其创作年代应在14世纪的元朝。

元 剔彩山茶纹漆盒

高3.5厘米 直径10.2厘米

在中国漆器中所展现的花卉往往由于其造型而难以准确被辨认,然而这个盒子上的花朵应该是山茶花——其在冬天耐寒开放,寓意着坚韧与顽强。盒子底部有“张成造”三字款。张成是元代杰出的雕漆艺术家,而出自巨匠之手的精品流传至今弥足珍贵。

元 黑面剔犀香草纹漆盒

高4.1厘米 直径9.8厘米

漆盒表面的涡卷云形花样常常被称为“香草”纹饰。明曹昭《格古要论·古漆器论·剔红》中记载:“剔红器皿,无新旧,但看似厚色鲜红润坚重者为好,剔剑环香草者尤佳。”香草纹常常与剑环纹饰一同被提起。香草纹与剑环纹在中国雕漆漆器中被广泛运用,而这种纹饰的运用可追溯到中国早期青铜器上的纹饰。

更多漆器欣赏:

清晚期 剔彩开光道教人物图漆盒

明中期 剔红四季花卉纹拂尘

明晚期 剔红梅纹漆笔

元 剔红牡丹纹漆盘

清乾隆 剔红庭园人物图笔筒

清晚期 剔红开光山水纹漆瓶

清乾隆 剔彩玉玦形漆盒

明万历 剔红龙纹漆盘

明嘉靖 剔彩道家神仙图漆斗

明晚期 剔红金彩梅鹊纹漆盒

明中期 剔红梅花纹漆盒

明中期 剔犀剑环纹漆盒

高6.9厘米 宽11.7厘米 长23.2厘米

责任编辑:戈多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难得一见的漆器
中国漆器收藏
2014伦敦苏富比秋拍——漆器专辑
你为什么收藏古代漆器?
吴下髹工巧莫比--赏析苏州漆器艺术
五分钟读懂8000年中国漆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