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一件书法藏品看酒的魅力

从一件书法藏品看酒的魅力 

[ 2006-12-18 16:58:00 | By: 华阳布衣 ]

 

从一件书法藏品看酒的魅力

 

      一个人,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称心的和不称心的事。苏东坡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称心,当然很好;不称心,如何面对,这就有所谓见智见仁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有的人,把它当成包袱,成天唉声叹气,一愁不展;有的人,视它为草芥,泰然处之。当然,真正能持有后者这种心态,也确非易事。

 

      这里,我想起一件事。

 

      2005年春节,我回老家江西探亲。一天,在整理家中杂物时,无意间,在一个旧竹枕头中,发现一个纸卷。取出一看,原来是一幅明陈继儒手书长卷。而内容,通篇都是谈酒。我不由喜出望外,忙细心加以整理,妥善置放。

 

      很显然,这是在文革中,母亲为了避免红卫兵破“四旧”,不得已采取的“枕”囊妙计。结果竟有奇效,使这一珍贵历史文物,逃过了一劫。

 

      我是一名书画工作者,小时,就很爱好书画艺术。从当教师的父亲那里,得知不少书画方面的知识。当然,很早就知道陈继儒其人。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糜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幼颖,能文章。同郡徐阶特器重之。长为诸生,与董其昌齐名,同为华亭派的领军人物。

 

      大家知道,董其昌虽然是一位很出色的书画家,但他一生官运亨通。35岁中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直到礼部尚书。81岁加赠太子太保,卒谥文敏。所以说,他的成名又与他在官场经营,密不可分。

 

      作为同乡的陈继儒,一生却远离官场。他通明高迈,年甫二十九,取儒。衣冠焚弃之。隐居昆山之阳,够庙祀二陆,草堂数椽,焚香宴座,意豁为也。当时,锡山有一位叫顾宪成的人,讲学东林,请他去,谢弗往。亲亡,葬神山麓,遂筑室东佘山,杜门著述,有终焉之志。侍郎沈演及御史,和当时诸朝贵,先后谈起他,说继儒耳聪目明,宜聘为吴兴弼故事,多次诏用,皆以疾辞。致终生不仕。他宁可过着简朴的生活,“暇时与黄冠老衲,穷峰泖之胜,吟啸志忘返”。

 

      继儒博学多才,书画具佳,却一生甘守寂寞。个中原委,无从考证。但是,可以想象,像他这样一个本应在仕途上大有发展的人,却淡泊名利,隐居山村,闭门著述。那么,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能过得开心吗?你看,人家董其昌,论书画水平,各有千秋,难分伯仲,却名噪一时,被捧上了天。不服吗?不平吗?

 

      没有,通通没有。陈继儒就是陈继儒。他有自己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方式。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得益于酒。是酒,帮助他排解一切私心杂念和烦恼,使他从中找到了精神寄托和生活乐趣。

 

      继儒一生爱酒。他品酒、谈酒、研究酒。从中,还的确研究出一些名堂。

 

      就拿我收藏的这幅书法长卷来说,他对酒的认识和理解,从时间上看,远涉虞、夏、商、周和魏晋;从内容上看,包括酒器皿、祭祀习俗、用途、传闻等等。可以说,在历代书画家中,如此广泛地畅谈酒道,还是不多见的。

 

      继儒的这幅长卷,原文不是很长。现在就我的水平,加以标点和释文,照录如下。如有错误,乞方家正之。

 

       有虞氏之樽,曰秦尊;夏后氏之尊。曰山罍;商曰芳樽;周曰牺象。

 

        国子监大司成,称祭酒亦尊。长之称胡广,曰:凡官名祭酒,皆一位之元长。古者,宾得主人饮,则老者一人举酒以祭地,故曰祭酒。

 

        曹魏禁酒,人窃饮之,故讳言。酒以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酒有和劲,庚子西名酒之和者,曰养生;主劲者,曰齐物。临杨诚斋名之和者,曰金盘;露劲者,曰椒花酒。

 

        御赐酒曰黄封,东坡曰上樽,白日泻黄封。

 

        兴庆池南,有草数丛,叶紫而心茎绿。有人大醉,过之酒应自醒。后有醉者,摘而嗅之,立醒,故谓之醒醉草。

 

        酒有材株稻,是也;酒有母曲蘖,是也。

 

         羽觞见王右军,其兰亭序云,羽觞随波。酒曰狂药。裴楷谓石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

 

        甘肃称酒泉,以地有清池,其味若酒。

 

        晋刘慎重何次道之,为人云,见次道饮,令人恒倾家酿,言其温克也。

 

       辛未腊月二十五,舟次浦上,敲冰饮酒,书此数事,真胜辟寒犀矣。

                                                                        陈继儒

       两方图章,一曰:“糜公”,一曰:“雪堂”。

 

       面对着桌上陈继儒亲手书写的酒道,透过那已发黄、略有破损的冷金笺,我眼前好象浮现出这样一幅鲜活的画面:

 

      1631年,隆冬腊月,一个耄耋老者,偕两三好友,乘着一叶小舟,在上海黄埔江上漫游。他们谈天说地,纵古论今。谈得最多的,还是谈他与好友董其昌、莫是龙、赵左、沈士充等华亭派,如何互相生发,逐渐形成的以董其昌为代表的绘画理论。他还特别推崇董其昌作品《女箩锈石图》……

 

      然而,谈来谈去,继儒家觉乏味。于是,若有所悟地说:“喝酒吧,怪冷呢!”

 

就过三巡,话题转到酒上。只见他越谈越起劲。谈酒的器皿、用途、掌故、习俗……,洋洋洒洒,谈个不休。

 

     这时,一个“狡猾”的朋友提出“何不请眉公兄把这些话写下来呢?”于是,朋友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冷金笺,磨好墨,就等继儒动笔。继儒略略思考了一下,挽起袖子,一挥而就。于是,这位朋友得到了着件墨宝。

 

     时间年复一年。转眼。三百七十多年过去了,这件作品经历了哪些人的手,经历了哪些变故,谁也说不清。但是,今天传递到我的手中,我感到十分欣幸。所以,我应倍加珍惜它。写到这里,我想再说几句。

 

      本来,人们好酒,乃兴趣爱好,无可厚非,酒的作用,提神醒脑,活血强筋,给人以一种轻微的感官刺激,应该予以充分肯定。但是,有的人酗酒,喝得酩酊大醉,造成种种不良后果,这是另一回事。常言说,水能载舟,亦可覆舟,难道因覆舟就否定水的作用?饮酒亦然。关键在于每个人的心态,自我把握的程度。

 

      历史上,文人墨客嗜酒的传闻,比比皆是。继儒说:曹魏禁酒,可能是出于军事目的,其实曹操本人就特别爱酒。“青梅煮酒论英雄”,传为佳话。所以,当他感叹:“人生几何”,尚能“对酒当歌”。从中找到生的乐趣。李白被誉为诗仙,斗酒诗百篇,几乎到了无酒不成诗的地步。曹雪芹困穷潦倒,寓居北京西山。“举家食粥”,仍然忘不了“酒常赊”。白居易被贬为九江郡司马,在心情极度沮丧的“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而他的朋友刘禹锡,也因同样被贬谪的遭遇,在身处荒凉的巴楚地区二三十年时,一次,与白居易的唱和诗作中,说出“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等等。用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酒文化的魅力。

 

      所以说,当人处于失意,处于不顺心时,有的人,“举杯消愁愁更愁”;而有的人,则“举杯不愁愁奈何”。关键是在于能否驾驭自己的感情。愁字来到之时,是采取躲避、转移、释放、升华和控制呢,还是被愁俘虏,而无法自拔。

 

      几年前,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我偶然品尝到了中国名酒舍得酒。说实话,舍得酒是那种浓郁芬芳,香甜清冽的品质,令人回味无穷,久久难忘。我想,陈继儒如果生活在今天,恐怕他的书酒赋会有更多的内容;而我们品味酒文化时也就多一种别样的滋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董其昌书法大全【4】
【善本墨迹】董华亭书法图书欣赏《书品》
董其昌行书长卷《赤壁怀古》欣赏
董华亭书法图书欣赏《董其昌书品》
古朴典雅:明·董其昌书画作品欣赏
明·董其昌书画精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