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级将士孙景坤:隐姓埋名43年,部队首长看到他的茶缸后特别激动
2020年的冬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辽宁丹东的某处干休所里观看着电影《金刚川》,与他一同观看的是老人的小女儿,也65岁了,这部电影是一部纪念志愿军入朝参战70周年的献礼片。

随着电影情节的推动,老兵的眼睛渐渐湿润,情绪渐渐失控,眼泪不停地从满是皱纹的脸颊上流了下来,正当女儿要给他擦眼泪的时候,热泪盈眶的他摆了摆手说道:“这电影让我想起了年轻那会儿在朝鲜战场上的惨烈,多少战友从我身边倒了下去……”

流泪动情的老人名叫孙景坤,出生于辽宁省丹东市一个偏僻的小农村,曾经是中国人民志愿军40军119师357团3营7连的一名战士。他戎马一生,屡次获得军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英雄。在辽沈战役中,他获得了三等功;在平津战役中,他获得了二等功;在之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也参与了,并且是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

然而,在军功赫赫的时候,他把曾经所得的勋章、军功章等装备压在了箱底,隐姓埋名返回农村去。可谓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那么,当《朝鲜停战协议》签订后,他为什么选择销声匿迹呢?隐姓埋名的背后,又是什么原因呢?告别战场,孙老又做了哪些令人感动的事情呢?

一、新婚正落,毅然从军

当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东北三省彻底沦陷,偌大的地盘,瞬间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囊中之物,就连孙景坤的老家也难逃一劫。

东北地区的冬天是十分寒冷,加上当时缺乏食物,人们只能默默受冻挨饿。彼时年纪尚小的孙景坤跟随父亲到山上打猎,久而久之练就了一身拿枪扛枪的好本领。这也为他后的参军入伍、上阵杀敌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1948年,正值新婚燕尔时,24岁的孙景坤告别新婚妻子,毅然选择参军入伍。入伍之后,他先后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海南岛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色,荣获军功。

1950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军不顾中方的警告,肆意跨越三八线挑衅。此时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无疑受到了不合理、不公正的威胁。当时,战火陆续燃烧,直逼丹东市。正在参与海南岛战役的孙景坤听到这个消息时,义愤填膺,毅然决定北上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

朝鲜内部战争爆发,国内形势也是日益险峻。当战火烧过鸭绿江时,孙景坤毫不犹豫,跟随大部队跨过了鸭绿江,来到了朝鲜战场,与美军展开对峙。这是孙景坤生平的“一渡鸭绿江”。

10月的某一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龙水洞地区与美军进行对抗,孙景坤带领部下冲锋陷阵,浴血杀敌。不幸的是,机光枪“嗖”地一声扫中了孙景坤的腿部,疼痛难耐。之后他便被战友抬了下去,回到吉林省的一家医院治疗。

休养了一个多月后,孙景坤十分挂念前线的战况,在腿伤还未完全痊愈就执意返回战场。于是孙景坤“二渡鸭绿江”。

二、血染上甘岭

1952年,惨烈的上甘岭战役爆发,这也是抗美援朝所有的战役中,打得最惨烈,伤亡最惨重的一场。当时的美军,由于军事实力和武器装备占据优势,再加上美国著名军事家麦克阿瑟十分推崇优势火力学说,美军采取了几乎全导弹攻击的作战方式。

在上甘岭的上空,美军的飞机无时不刻地将汽油弹、燃烧弹倾泻而下,霎时间,整个上甘岭主峰几乎被削去了整整两米。在陆地上,周围都是美军的巨型坦克,仿佛无数双凶狠的眼睛,气势汹汹地盯着志愿军们。

孙景坤也是临危受命,上级要他带领3连驰援154高地。在接到这个任务之后,尽管以往的作战经验十分丰富,孙景坤依然忧心忡忡,心里有些没底。在周围到处都是枪林弹雨,满是子弹横穿的环境下,要只身一人指挥、带领部下仰攻上山支援,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百般权衡之下,无法硬夺,孙景坤只好选择“智取”的方式进行攻打。他率军进行机动作战,并迂回抵达敌军防守薄弱的山背,最终到达了154高地进行驰援。孙景坤采取的是“三三制”,即三人分成一组的方式,总共分成30个小组,进行前后的夹击。在陆地移动的过程中,不幸被美军发现了,志愿军灵活应对,很快甩掉了美军的“尾随”。

然而美军对志愿军擅长运动游击战并非一无所知。所以在上甘岭的上空,美军的飞机一旦发现埋伏在山地上的中国士兵时,便果断地投下导弹,一顿轰炸,志愿军也是伤亡惨重。孙景坤和志愿军战士们从早上的6点一直战斗到下午的5点,打退了美军多次的进攻。单单孙景坤一个人就击杀了22个美国士兵。而当抵达154高地时,整个3连的人只剩下20人左右了。

扛到最后,几乎到了弹药告罄的地步。无奈之余,孙景坤只能使用刺刀,与美军进行肉搏。在搏斗之时,因为寡不敌众,孙景坤的腹部被刺伤了,血流不止。之后,待到志愿军的大部队支援时,才把孙景坤送去了医院救治,由于情况严重,后来便把孙景坤送回了老家治疗。

两周后,孙景坤对朝鲜前线的情况十分关心,在彻底痊愈后,再次跨过鸭绿江。后来,孙景坤又参加了志愿军夏季反攻战役,又获得三枚“二级特等功”。经历了几十年的作战,孙景坤的身上,有着二十多道伤疤。

当《朝鲜停战协议》签订后,此时的孙景坤,已经返回国内,并且被邀请到北京参加战斗英雄表彰大会。在北京,他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53年6月,他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无数的伤疤,无数的勋章,展现了一代军人的荣光与奋斗,展现了孙老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共和国战士顽强的毅力,和随时为党和人民献出生命的英雄胸襟。

三、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当1955年复员之后,孙景坤主动放弃了在城市的工作岗位,拒绝了政府丰厚的补贴,返回自己的家乡。他当起了20多年生产队队长,带领村民们探寻脱贫致富之路。在面对村民时,孙景坤对于自己辉煌的参军、战斗经历、作战功绩只字未提。

孙景坤一生为民,做了不少好事实事,致力于为民生谋福祉。当时,有5户从黑龙江迁来的贫困户,没有土地可以耕种。孙景坤就将政府分给自己的40亩地,重新分配给贫困户,解决了他们的贫困问题。此外,还用短短几年的时间在光秃秃的荒山上栽下了13万棵松树和板栗树,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们的收入,

在家里,孙景坤总是教育儿子说:“不要总想着家里边的小事情,要多为国家想想。”更是一度把很好的工作机会引荐给别人,这让大儿子孙福贵极其不解。最后,孙福贵也走上了参军的道路。

在临走之前,孙景坤将自己曾经在抗美援朝时用过的茶缸和毛巾送给了儿子。孙福贵到了部队之后,首长看到茶缸上写着“赠给最可爱的人”,便知道了孙福贵是革命英雄孙景坤的后代。

于是,首长举着茶缸,对部队里的同志们说:“孙福贵同志是革命战士的后代,我们为有这样的战友感到自豪!”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孙福贵瞬间明白了父亲的用意,理解了父亲的苦心。

而自从朝鲜内战结束后,孙景坤一直把自己在战争中获得的勋章、证书、军装藏在了箱底,从来没有翻找过。

1998年,为了筹备抗美援朝纪念馆成立的工作,中央军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收集关于朝鲜战争中战斗英雄的事迹的活动。这时,淡泊名利、隐姓埋名了几十年的孙景坤才重新回归在大众视野里。在纪念上甘岭战役60周年的时候,孙景坤有幸被邀请前往北京参与纪念活动。这时,孙景坤才从箱子里翻找出之前穿过的军装,以及组织给予的勋章,在整装待发后前往北京。

2021年6月底,在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授予了孙景坤一枚“七一勋章”。在获得如此高的认可时,孙景坤没有居功自傲,他一直强调说:“最大的功臣是那些留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

革命战争年代,孙景坤浴血杀敌,所向披靡,出生入死,勇往直前,是铁骨铮铮的革命战士;和平建设时期,他毅然选择隐姓埋名,回归基层,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一生向党,一生为民,是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战斗英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跨过鸭绿江》观后感
褚丽君——观电视剧"跨过鸭绿江"有感
志愿军用战术巧妙废掉美军大炮,毛主席:200年也打不到鸭绿江
朝鲜战场上对付美军的刺刀
历史揭秘:绝无仅有的上甘岭战斗原照
上甘岭战役一等功臣:深藏功名65年,晚年捐出自己的“无价之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