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主席秘书谢静宜惊呼有妇女偷麦子,毛主席却连忙制止:别出声
历史文社
关注作者 获得积分
关注
来自重庆

众所周知,不管是离京去外省视察,还是出国访问,毛主席都是很少坐飞机的,一般情况下,他都会选择乘坐火车出行。

很多人都说,毛主席之所以会选择乘火车出行,是因为火车更加安全,但是事实却不尽然,毛主席曾亲自对自己身边的机要秘书谢静宜说过这个问题,他说:“乘坐火车可以掌握主动权,想走就走,想停就停”。

在外出视察的时候,毛主席也经常会突然改变目的地,找个支线停下来,下车去看看当地的情况,或找当地的领导谈话。

事实也正如毛主席所说的一样,他本人是非常注重实地调查研究的,相比于飞在高空中的飞机,火车更有利于他视察。

多年前,毛主席和谢静宜在乘坐火车出行的时候,站在车厢中一同观赏起了车外稻田丰收的盛景,两人看得正开心的时候,谢静宜突然看到了一位农村妇女,在窗外偷麦子,看到这一情况,她惊呼了一声。

闻讯,毛主席立即制止了她,要她不要发出声音,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飞机还是火车

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一切都正值百废待兴之时,我国的空军体系发展得也不太完备,因此为了毛主席的生命安全考虑,在他出行的时候,工作人员都会刻意地避开飞机,使用火车。

但是就在1956年的4月,毛主席亲自给刘亚楼打了一个电话,说这一次,他不打算再乘坐火车了,而是准备乘坐飞机去到广州考察。

听了毛主席的话之后,刘亚楼当时就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我国的空军刚刚组建完成,飞行安全还无法得到保证,更何况飞行部门也没有为毛主席安排专机,就这样盲目地让毛主席上飞机,实在是太过于冒险了。

但是毛主席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别人可以坐飞机,自己也能坐。

在毛主席的一再要求下,他最终还是乘飞机到达了广州,这次飞机之行进行得非常顺利,下了飞机之后,刘亚楼悬着的心也放松了下来,可是后来毛主席从武汉回程的时候,却发生了一次意外。

彼时,毛主席乘坐的专机刚刚到达河北,天空就突然出现了大片的积雨云,得知这一情况,刘亚楼也吓得不轻,幸好在工作人员的应对下,毛主席平安落地,走出了机舱。

虽说这次乘坐飞机并没有发生什么意外,但工作人员还是坚持认为,毛主席出行应该乘坐火车,不应乘坐专机。

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大多数人都以为毛主席不坐飞机,是因为工作人员不让。

而关于这一点,毛主席身边的秘书谢静宜也做出了回答,谢静宜说事实根本就不是这样的,毛主席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人,如果是他想坐飞机,中央政治局肯定是阻止不了的。

当年毛主席要游长江,领导们也反对,可是最后毛主席还是游了长江,毛主席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生富有挑战性,不信邪,不怕死。他在考虑问题的时候,都是从党和人民的事业出发的,从来都不考虑个人安危。

坐火车从来都是毛主席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别人为他规定的。

毛主席是一个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既然要注重实践,那就少不了要天南地北地跑,为了让毛主席更好地完成工作,中央还专门为他安排了专列。

虽然说毛主席所乘坐的专列的条件,是比一般客车好出很多的,但是长期在“轰隆隆,轰隆隆”响着的专列里面呆着,也不是个滋味。

专列里面冬天冷,夏天热,做什么都不方便,毛主席也无法适应长期旅途,但是为了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情况,他却还是不辞辛苦,为之奔波。

关注群众的盘中餐

即便是在火车上,毛主席也要处理政务,谢静宜曾经说过,在北京的时候,毛主席一般都是夜间工作,白天他只睡几个小时而已,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情况和庄稼的生长情况,毛主席主动打破了自己在北京寓所的作息习惯,让列车司机白天开车,晚上停车。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中国的局势还不稳定,台湾的问题也没有解决,那个时候敌人还有刺杀毛主席的想法,敌对势力派来的特务也一直在密切关注着毛主席的行踪。从安全角度来考虑,坐火车也不是绝对安全的,因此每次出行之前,工作人员都会做充分的安保工作,绝对不会给敌人行刺的机会。

在火车通过城镇交叉路口的时候,火车的行驶速度会比较慢,为了不让外面的人看到毛主席,工作人员会去把窗帘拉上。

但是毛主席却没有避讳这件事情,而是会随手拉开窗帘,观察外面的情况,因为车厢的窗口很大,所以在毛主席向外看的时候,外面的人常常会认出主席,并欢呼雀跃地尖叫,有的人甚至还会跟着列车跑一段路,对主席说话,毛主席也会亲切地向他们招手致意。

一般情况下,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工作人员出于安全方面考虑,都会劝说主席赶紧把窗帘拉上,可是毛主席却有些不乐意,他总是用力的把窗纱拉开,塞到金属框里,一边拉,一边说:“怕什么?这是人民群众,我为什么要怕人民群众?”

工作人员听着毛主席的话,也是哭笑不得的,他们赶紧向毛主席解释起来关窗户的缘由,工作人员说:“个别坏人还是要提防一些的”。

但毛主席却回复道:“即便有个别的坏人,也不怕,这么多好人在这呢,哪一个坏人敢害我?即使想害,我们已经走远了,没关系的”。

由此可见,哪怕是会出现安全隐患,毛主席也要和人民群众密切接触。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除了特别关注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情况外,毛主席还很在意庄稼的长势。

特别是在列车开到河北、山东、河南等农业大省的时候,他更是会着重关注一下当地庄稼的长势,每当看到华北大地,因为缺雨而长势不好的时候,他都会面露愁容。

毛主席曾经对谢静宜说过,自己非常担心河南、山东、河北三个省的粮食供给问题,他说北方这几个省老是缺水,这很成问题,只要北方的大省能够实现粮食自己,那全国的粮食就会富裕一些。

在发现此类问题之后,毛主席便会立即把领导和分管这些事情的官员叫到列车上,一起开会研究水利和农作物问题。

当然,仅仅只是在车上走马观花式的看庄稼,是看不清楚实际问题的,为了真正了解庄稼的长势,毛主席还经常会通知火车司机,把专列停在某一直线上,车停后,他便会亲自下去转一转,看一看,摸一摸庄稼。

不管是小麦地、玉米地、还是红薯地,抑或是南方的稻田、油菜花,他都想亲自去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

在看到那些长势良好的粮食的时候,毛主席总会露出最真挚的笑容。

当年毛主席和谢静宜视察的时候,还发生过一件事情,当列车行驶到我国北部地区麦田的时候,毛主席开心地叫来谢静宜,一起站在车厢内眺望。

列车行驶到麦田边的时候,两人突然看到了一个肩膀上挑着担子的农村妇女,正在往村庄的方向走,她一边走,一边用手一把接着一把地拽麦粒。

看到旁边没有人,她便直接将麦粒放在了自己的口袋中,谢静宜看到这一幕,惊呆了,她赶紧对主席说:“主席,您看,偷麦子的”。

听见谢静宜惊呼,毛主席紧张地压着声音制止道:“别出声,别出声”。

这个时候,谢静宜才反应过来,原来毛主席是怕伤了那位妇女的自尊心,可是火车行驶的声音那么大,他们离那位妇女那么远,妇女又怎么可能看得到车上的人是谁?听到车上的声音呢?

列车飞速地驶过了那位偷麦子的妇女,继续前行着,可毛主席的心却愈发沉重了起来,他站在窗前呆了好一会儿,才怅然若失的说道:“看来,这些农民的粮食还是不够吃,要不然她何苦去抓那几把麦粒呢?”

这位妇女偷麦粒的事情,给予了主席极大的触动,那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毛主席的心情还是很低落,一直在想着这件事情。

不仅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早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毛主席就开始抓起粮食生产之事了。

1939年2月,毛主席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动员了大量百姓、战士,开展起了大生产运动。

为了督促工作,1943年时,毛主席特意去到了南泥湾视察,一进入南泥湾,毛主席便看到了长势喜人的庄稼,毛主席在那呆了很久,他一边摸着庄稼,一边夸赞说当地百姓可真厉害。

看着长势如此之好的庄稼,颠簸了一上午的毛主席一点都没觉得累,和战士干部们走了很久。

看着毛主席没有停歇的意思,王震便提议说:“要不然先去旅部吃饭休息吧!”毛主席一听王震的话便乐了,说:“我这一来就要开饭,可见你们的粮食很多呀”。

吃完饭后,毛主席便又坐不住了,叫着王震一起去到了金盆湾附近视察,看到那几尺长的谷穗和小磨盘似的的大南瓜,他也是打心眼里高兴。

看完庄稼,他还去看了看战士的宿舍以及养猪场,在南泥湾呆的这几天,毛主席仔细地查看了庄稼,巡视了部队,并和老乡了解了当地情况,接见了劳动英雄,可以说是收获颇丰了。

跟在主席身边多年的谢静宜说,不仅是庄稼之类的粮食,只要是老百姓的物品,毛主席总是分外在意。

一粥一饭多不易

1965年,毛主席和往常一样带着谢静宜等人乘专车去外地工作,列车开到江西一带的时候,停在了一个铁路的交叉道。

列车刚刚停下,当地的领导同志便上了车,和主席在车厢内开起了会,而谢静宜也退出了房间去下面透气。

在外面闲逛的时候,她看到了水沟里的鱼,她惊喜地跑了回去,找其他工作人员,这时,跟着毛主席一起出差的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工作人员贾秋,也看到了这些鱼。

他提议说:“要不然我们抓几条鱼,给主席吃吧!”谢静宜听闻大喜,当时便撸起袖子和大家抓起了鱼,旁边的水沟很浅,抓起鱼来也很方便,没过多久他们就抓了大半桶了。

跟在毛主席身边多年的谢静宜,深知毛主席平日里最爱吃的便是鱼了,毛主席曾经还说过自己一生这么爱吃鱼,吃了如此之多的鱼,去世之后,应该将身体放到长江里,回馈鱼儿的话呢。

看着那半桶鱼,大家都很开心,并说道:“今天一定要好好给主席改善一下伙食”,正在几人商量着应该怎么处理这些鱼的时候,主席那边的会也开得差不多了,他们也收摊上了车。

谢静宜兴致勃勃地进入了专车车厢,对主席说:“主席,今天晚上给您改善一下生活,做一道辣炒小鱼”主席很清楚,这次出来视察是没有带鱼的,他赶忙问是怎么回事?

谢静宜便把摸鱼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谁知主席一听这话,马上就急了,反问:“那鱼活着吗?”谢静宜回答:“都活着呢”。

毛主席说:“快谢谢同志们,告诉他们还是把鱼放回去吧,放到原来的池塘里”。

谢静宜不明白地追问:“我们抓的这些鱼都是旁边小水沟里的鱼,那不是谁家的池塘,是池塘里的鱼的话,我们是不会去捞的”。

毛主席听完后,认真地对谢静宜解释说:“虽然说那不是哪一家哪一户的鱼,也不是哪一家哪一户的池塘,可是这是江西人民的池塘”。

听到这里,谢静宜心中便了然了,赶紧找到同志,把那一桶鱼放了回去。

毛主席之所以不愿意吃掉这些鱼,是因为江西这个地方非常特殊,这里的鱼不仅是江西的鱼,更是革命老区的鱼。

1927年后,毛主席曾带部下来到过三湾村,在这里发生了很多让毛主席愤怒的事情,彼时,国共关系紧张,部队内的士兵常常会因为纪律意识淡薄,发生叛逃的情况。

看到这些情况后,毛主席立即进行了三湾改编,在主席的大力整改下,那些心思不正的人都离开了革命的队伍,至此,部队的风气才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为了不干扰到当地百姓的正常生活,毛主席还特意给自己的队伍,提出了严明的要求,并颁布了三大纪律和六项注意,而这些纪律的核心就是,一定要注重人民的利益,不可以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自从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颁布之后,毛主席和共产党人就一直以此为戒,时刻提醒自己,后来主席去到井冈山地区驻扎的时候,同样做到了不吃百姓一粒米,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因此,再次来到江西的时候,毛主席才会如此的有感触,绝对不吃江西人民的鱼。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不管是庄稼还是鱼,这些事情都深刻地告诉了后人一个道理,那就是一定要爱护粮食,保护粮食,在吃盘中餐,饮杯中物的时候,必须做到不铺张,不浪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主席!您看,有人偷麦子 ”谢静宜惊讶地告诉毛主席 毛主席却急忙
谢静宜:跟随毛主席17年,掌控清华北大,38岁当北京市委书记
谢静宜说
1959年,秘书告诉毛主席,有人偷东西,不料毛主席却说:别出声!
毛主席发现农妇偷麦子,不但不追究,还要帮着她隐瞒
她在主席身边工作17年,38岁正部级、41岁被撤职,前程为何被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