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代女王,宣战黄仁勋

文 | 闰然

编辑 | 江江

新媒体编辑 | 宝珠

视觉 | 林溪

芯片巨头的战场,真刀真枪,变幻莫测,咸鱼翻身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如今,英伟达已经握住了新时代的命脉——算力芯片。

作为英伟达的联合创始人兼CEO,黄仁勋也成为了目前AI时代的最大赢家。

英伟达的联合创始人兼CEO黄仁勋

不过,AMD拿出了挑战英伟达的决心,正在穷追不舍。

这场较量中的另一个关键角色,是AMD的董事会主席及CEO苏姿丰女士,她与黄仁勋同样是上世纪60年代生人,出生于台湾地区,并在年幼时举家迁往美国。

“不断地打仗”,苏姿丰曾这样总结自己在AMD的事业。AMD的翻身,就是由它的首位女CEO造就的。作为一代芯片女王,苏姿丰不仅有着强悍的专业技术,还是一名出色的企业家,一路带着垂危的AMD重回巅峰。

命运又让两人在AI芯片的战场上相遇了,下一场战争已经开启,没有谁会坐以待毙。

MI300X挑战H100

6月14日凌晨的一场发布会,释放出了AMD向英伟达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宣战的信号。

AMD董事会主席及CEO苏姿丰在“数据中心与AI技术”发布会上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新能量。

其中,万众瞩目的Instinct MI300系列产品主要包括MI300A、MI300X两个版本,以及集合了8个MI300X的Instinct Platform。

MI300A和MI300X

苏姿丰率先公布了MI300A,她称这是全球首个为AI和HPC(高性能计算)打造的APU加速卡。

其中,CPU部分采用了Zen4架构,由三颗CCD芯片构成,共计24个核心。而GPU的部分采用了CDNA3结构,由6颗XCD芯片构成。MI300A还拥有多达13颗小芯片,具备了1460亿个晶体管的超大规格。

从效率上来看,与前代MI 250相比,MI 300A提供了8倍的性能和5倍的效率。

接下来苏姿丰放大招了——MI300X,内存达到了192GB,内存带宽为5.2TB/s,Infinity Fabric带宽为896GB/s,晶体管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1530亿个。

MI300X的介绍

MI300X与MI300A类似,也是由多个chiplets组成的芯片,在chiplets间内存和网络链接可实现共享。但与MI 300A不同的是,MI300X移除了MI300A上原有的CPU chiplets,成为了纯GPU产品。

所以MI300X的性能显著高于MI300A,被看作是AI算力增量市场的有效补充。

具体来看,MI 300X能够在内存中处理高达800亿参数的大型语言模型芯片,苏姿丰将其称为“生成式AI加速器”,并表示其包含的CDNA 3 GPU chiplets是专门为AI和HPC工作负载而设计。

在发布会中,苏姿丰展示了MI300X如何使用Falcon-40B大型语言模型在内存中运行一个40亿参数的神经网络,而不需要将数据在外部内存中来回移动。

苏姿丰表示,MI300X将提供英伟达H100 Hopper GPU2.4倍的内存密度和1.6倍的内存带宽。这意味着,AMD的芯片可以运行比英伟达芯片更大的模型。

苏姿丰还用Hugging Face基于MI300X的大模型写了一首关于活动举办地旧金山的诗。

苏姿丰用Hugging Face基于MI300X的大模型写了一首关于活动举办地旧金山的诗

此外,苏姿丰在发布会中同时发布了AMD Instinct Platform。Instinct Platform将结合8个MI300X和1.5TB的HMB3内存,并采用工业级标准化设计。

通过利用行业标准的OCP基础架构,Instinct Platform可直接使用MI300X的AI计算能力和内存,在降低了客户总体开发成本的基础上也加速了客户的上市时间,实现了轻松部署的效能。

不过,尽管苏姿丰将AMD阐释得如此有竞争力,但对于本次发布会,股民似乎并不买账。截至6月13日美股收盘,AMD美股股价当日下跌3.61%,而同行英伟达则收涨3.90%。

截至当地时间6月13日美股收盘,AMD股价下挫3.61%,而其英伟达的股价上涨3.9%,收盘时的市值再度突破万亿美元/图源:谷歌财经

可见,AMD暂时难以撼动英伟达在AI芯片市场的统治格局。

英伟达到底有多厉害?

相比AMD,英伟达的软件生态更加完善。软件生态,正是英伟达能够独领风骚的关键。英伟达CUDA形成的壁垒,短期内AMD ROCm无法打破,这成为英伟达与AMD市场份额差距的重要影响因素。

并且,MI300 X目前仍未送样,距离实现量产可能还有较长时间。而英伟达H100已经开始批量出货。

近期,英伟达在2023年台北电脑展上发布了多项重磅消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Grace Hopper超级芯片已经全面投产,以及基于该芯片的DGX GH200超级计算机。

被称作“巨型GPU”的GH200超级芯片,基于 Arm 架构的CPU+GPU集成方案,将72核的 Grace CPU、Hopper GPU、96GB的HBM3和512GB的LPDDR5X 集成在同一个封装中,共有2000亿个晶体管。

GH200超级芯片

GH200是一款集成了CPU和GPU的超级芯片,整合了Grace CPU和H100 GPU,拥有2000亿个晶体管。这种组合提供了CPU和GPU之间惊人的数据带宽,高达900G/ s,在效率上体现了巨大的优势。

同时,英伟达还带来了DGX GH200超级计算机,集成最多达256个GH200芯片,配备多达144TB的共享内存,约为DGX A100超算320GB内存的500倍,可让开发者更好地开发聊天机器人、互联网推荐系统算法等大模型AI应用。

狂追英伟达

尽管面对英伟达这样强劲的对手,苏姿丰坚持认为,人工智能是AMD“最大、最具战略意义的远期增长机遇”。

自2022年底,OpenAI正式推出ChatGPT后,整个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成式AI将是未来几年最重要的生产力工具。

苏姿丰给出了对市场的判断,“我们认为,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加速器市场的规模将从今年的300亿美元左右,增长到2027年的1500亿美元以上,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50%。”

AMD一直呈现出一个追赶者的角色形象。众所周知,AMD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在显卡和CPU上同时做到行业巨头的公司。但在这两个领域都面临了更为强劲的霸主——英伟达和英特尔。

从芯片产业来看,有两种主要的商业模式。一种叫IDM模式,也就是集成器件制造模式。简而言之,这一模式涵盖了芯片设计、制造、测试封装等多个流程,这也是全球半导体产业主要的商业模式。

IDM模式的芯片巨头主要有英特尔、SK海力士、美光、恩智浦、英飞凌、德州仪器、三星、东芝、意法半导体等。

另一模式则是垂直分工模式,这一模式是随着分工的逐渐深入所形成的。在芯片行业上游的重要一环,有掌握知识产权的IP供应商,比如ARM,MIPS,Synopsys。

垂直分工模式链条的下一个部分则是无生产线的芯片设计公司,也就是Fabless。它们需要支付一笔不菲的费用给上游的IP供应商来获得使用某个IP的权利。相比于IDM模式,Fabless的一大优势就是对市场反应更为迅速,当中的竞争考验的就是对市场的前瞻性和敏锐度。

IDM模式和垂直分工模式的对比/图源:前瞻经济学人

英伟达和AMD,就是这一模式当中的巨头。二者都是美国公司,长期以来在GPU和IC领域展开激烈竞争,也引发了大家熟知的N卡和A卡之争。到现在,在许多人的固有印象中,同级别的显卡N卡性能要比A卡强,A卡则成为性价比的代名词。

AMD和英伟达的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两家公司也逐渐将战场扩展至AI领域。

为了提高汽车芯片行业的市场份额,内生式的扩张很难,巨头们都争相“互吞”。AMD也通过收购来对抗英伟达。2022年,AMD以488亿美元收购了赛灵思。

这一收购案对AMD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赛灵思可以生产可编程处理器,有助于加快视频压缩等任务的速度。并且,赛灵思前CEO彭明博成为了AMD总裁兼AI战略负责人。

2021年2月23日,在上海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MWC) 上,工作人员在赛灵思的展台前

苦追英伟达,AMD必须猛攻AI。

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指出,目前AI服务器市场上,英伟达的GPU已成为主流芯片,市场份额约占60-70%。

截至6月16日收盘,AMD的市值为1933.72亿美元,英伟达的市值为1.05万亿美元。在优良业绩的助推下,英伟达站到了其他公司难以企及的高度上,可以说现在是没有对手,并且还在努力狂奔。

必有一战

登顶万亿美元之后,英伟达,以及其创始人黄仁勋可以说是创造了历史。

喜欢英伟达显卡的人都会亲切地称呼黄仁勋为“刀客”,因为英伟达每一阶显卡,在价格和性能上只比次一阶高一些。这种对显卡内存规格切分方式被网友们调侃为“老黄刀法”。

1993年,黄仁勋创办了英伟达,主攻当时仍处在萌芽阶段的图形芯片市场。此前,他也曾是AMD公司专业芯片设计师。

年轻时的黄仁勋

黄仁勋曾感叹,“从巨大的手机市场撤退,再创造一个不知道市场规模的机器人市场。然而,现在的我们拥有数十亿美元的自动驾驶、机器人技术的事业,也开创一个新的产业。”

英伟达的成功源自它的专注,其长期专注于GPU领域,正好又赶上了AI生态的爆发。AMD则是一家更老的公司,1969年成立,跨越了PC、移动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三个时代。

2012年,苏姿丰在AMD濒临绝境之时临危受命加入其中,先后担任首席运营官、高级副总裁兼全球业务总经理等职务。直至2014年6月,她担任CEO一职,成为AMD历史上首位女性CEO。

2014年10月8日,AMD宣布任命苏姿丰担任总裁兼CEO

当时处于低谷期的AMD股价才2美元左右,宝贵资产已经被拆分出售,身上还背着债务。当时的AMD在技术上可以说是毫无竞争力。

苏姿丰与黄仁勋不同,她不是公司创始人,所以必须在努力重建业务的同时,建立自己的信誉和愿景。

加入AMD后苏姿丰开始重振旗鼓,坚定聚焦于制造出击败英特尔的芯片。经过数年的努力,凭借敏锐的战术和眼光,AMD从英特尔那里终于抢走了服务器芯片市场份额。

值得一提的是,苏姿丰拥有这个领域最优质的专业资格——年仅24岁就拿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博士,并先后在德仪、IBM研发部门、Freescale Semiconductor工作。

在苏姿丰大杀四方的带领下,2022年初,AMD的市值第一次超越了英特尔。多年追赶终于上位,这一幕放在前些年几乎很难有人会料到。

AMD如今已经与苏姿丰深度绑定在一起了,毕竟她一手主导了硅谷历史上最伟大的企业转型之一。现在她最大的对手就是同样出生于台湾地区的黄仁勋。

正是因为苏姿丰曾写下的硅谷传奇,媒体将她视作与黄仁勋争抢AI王冠的半导体女王。

挑战英伟达,无疑是非常艰难的。在战略上,AMD和英伟达一样,都拥有很强的专注力,不会四处开花——AMD几乎把所有精力放在了CPU和GPU的技术研发和迭代上。

现在黄仁勋正在试图给行业以及大众都建立一种印象——AI等于英伟达,并且这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如今,苏姿丰希望通过押注MI300系列产品来提升AMD的地位,扭转大众的印象。

这次,她能否再次证明AMD的伟大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妈AMD全力押注AI,摘取“英伟达AI王冠”的野心!(亿道信息)
昨晚,她宣战黄仁勋
步步紧逼!AMD、英伟达被强行要求断供GPU芯片
AMD 苏姿丰
华泰 | 海外科技:AMD——MI300在AI正面交锋英伟达,16年CPU突围成功能否复制?
世纪抄底英伟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