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74年,天安门国庆拟定观礼名单,毛主席:少了一位开国上将,萧华
前言
1974年9月,新中国成立25周年纪念日前夕,北京拟定了一份出席天安门国庆观礼人员的名单,并派人送到了长沙毛主席那里。毛主席看过名单后,什么话也没说,也没有做任何批改,直接原样返了回去。就这样,在第三次送来的时候,毛主席手持名单看了好久,随后说了一句:“少了一位开国上将,萧华。”
图|天安门城楼上从左至右为洪学智、萧华、粟裕、陈赓
接下来,毛主席在名单册上亲自写上了“萧华”的名字。当萧华得知这件事之后,感到特别地动容,后来,他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我萧华能有今天,完全是受党和毛主席的教育和培养……”
初见主席,他是年纪最小的江西“小老表”
1929年4月,毛主席率领红军部队来到了江西兴国县,13岁的萧华参加了毛主席举办的土地革命训练班。从那时起,萧华和毛主席之间,既像是师生,又像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在毛主席亲自主持的这个训练班里,萧华的革命意识得到了升华。授课期间,萧华就是一个“爱搞课堂气氛”、“天不怕地不怕”的江西小老表。不久之后,萧华接任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
1930年3月,毛主席率部第二次来到了兴国县。刚到这里,毛主席就听说共青团的工作做得很出色,于是,他就让身边的警卫员把负责人萧华找来。萧华得知消息后,心情很紧张,虽说他之前在40人的大班里听过毛主席授课,但这单独谈话可是头一回。
图|萧华
随后,萧华跟着警卫员来到了毛主席的住所,主席见到萧华后,立即起身,微笑着朝他走了过去。
主席说道:“你就是那个很能干的萧华?”
萧华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毛主席又问:“你今年多大了?”
萧华回答道:“15岁。”当时,萧华说的是虚岁。
之后,主席唠家常似的,询问了他的文化、家庭情况等,很快,萧华拘谨的样子慢慢地放松下来。这个时候,毛主席才让他开始汇报共青团的工作。
萧华一进入工作状态,完全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他口齿伶俐,思路清晰,条条框框分析地十分明了。这样一来,不禁让主席感叹,小小年纪竟有这般见识。毛主席问他:“上过几年学?”
萧华回答道:“7年。”
听到这话,主席很满意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萧华继续做汇报,主席边听边记,有时还会插话指导他如何做青少年的工作。
就这样,萧华在毛主席那里学到了不少的革命道理。此后,毛主席又来过两次兴国县,每次他都要找萧华聊天,有几次聊晚了,毛主席就让警卫员在屋子里搭建一个简易的小床,主席和贺子珍睡大床,萧华睡小床。
那个时候,主席是很喜欢萧华这个小鬼的,他曾在吃饭的时候,唱过一首歌,歌曲的前几句是这样的:“兴国出了个小娃娃,他的名字叫萧华,唉哟……”
之后,萧华工作完成地更加出色了,这样便受到了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中央苏区领导人的一致称赞。于是,他的官职越来越高。年仅17岁的他就被任命为“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了。
毛主席成人之美,萧华和王新兰结束“异地恋”
长征结束后,为遏制红军大举东进的势头,国民党阎锡山紧急调了两个纵队,共8个旅的兵力,集结在山西汾阳、孝义等地区,准备在兑九峪地区与红军决一死战。1936年3月8日,毛主席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经过研究后决定,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拿下晋绥主力军,扫清东进障碍。就这样,敌我双方的意愿不谋而合,这场国内革命战争一触即发。
当时,萧华率领的2师,在攻打兑九峪的战斗中,不幸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大腿,身负重伤。当他被战士们用担架抬出阵地时,他看到了后续4师冲锋上阵的战士们,萧华怀着激动的情绪喊道:“4师、2师比比看,谁是英雄,谁是好汉。”4师的战友们,看到萧政委员受了伤,他们高喊着为萧委员报仇,义无反顾地冲进了战争迷雾之中。
图|1937年春,萧华(左一)
此时,萧华必须赶紧做手术,把子弹取出来。当时的战地医疗很差,后来,萧华的儿子萧云在回忆录中这样记录:
没有麻药,没有手术台,没有手术刀的情况下,军医用菜刀给父亲做手术。父亲躺在一个土炕上,嘴里咬着一条毛巾,一声为吭。等手术完成后,父亲和军医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
萧华在野战医院待了一个月,伤势还未痊愈的情况下,他就迫不及待地回到了2师。在战争年代,这也是他离开部队时间最长的一次。
1938年5月份,萧华从山西准备跟随部队转战山东的前夕。由于军队的保密性强,所以萧华的女朋友王新兰在延安根本不知道这个消息。一天,王新兰唱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时候,被主席听到了。主席问身边人,唱歌的人是谁?警卫员回答说,是萧华的女朋友。随后,毛主席朝着王新兰走了过去。
毛主席与她简单地聊了几句后,关切地说道:“成人之美,早有古训。我给你出个主意,按原定计划,萧华此时还在山西八路军总部驻地待命,今晚我给他拍个电报,让他们在总部等你几天,我想办法马上把你送过去,你看好不好?”
图|萧华和王新兰
王新兰害羞地点了点头。实际上,所谓的男女朋友,仅仅是两人在一起几天散步聊天而已。王新兰记得,当时他们分别的时候,八路军115师政训处主任罗荣恒找过她谈话。罗荣恒直截了当地和她说,如果喜欢萧华,那么去了延安就不要谈朋友了。好好学习,等萧华完成任务回延安。基于此,王新兰一直在延安等待萧华回来。这次,听到毛主席这么说,王新兰的心情是非常地激动。
不久,电报传达萧华手中,随后,萧华回电:
主席,来电尽悉。
困难时期,一切以民族和党的利益为重,个人问题,无须顾虑。
萧华能有这样的觉悟,主席感觉很欣慰。后来,王新兰历经一年的艰苦行程,被安全送到了萧华的挺进纵队。
图|萧华和王新兰
终于在毛主席的“成人之美”下,两人见了面,结束了异地恋。1939年11月21日,两人结为夫妻,从那一天起,他们今后都是夫唱妇随,携手向前,共同迎接未来的风风雨雨。有趣的是,国民党得知萧华结婚后,他们对外是这样宣传的:
延安最近给匪首萧华送来一个美人,此人经过特种训练,能飞身上马,双枪百发百中。
萧华得到消息后,忍不住笑着骂道:“一群无能之辈!新兰明明是我爱上的,怎么说成是送来的?他们哪里懂得我们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怀!”
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及后面的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宣传部,总是把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都刻画成了恶魔,试图诱导欺骗广大的人民群众。
图|萧华
军民一心,萧华屡立大功,毛主席夸他“年纪小,仗打得真好”
实际上,经过8年的抗日战争,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已经与人民群众“打成了一片”。在人民心中,他们只认共产党。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尔后,萧华接到了党组织发出的进军东北命令。原来蒋介石为了抢占胜利果实,请求美国帮忙抢运国民党军队到东北接收。党中央为了巩固东北根据地,决定从山东抽调4个师12团的兵力,从渤海进入东北,由萧华主任统一指挥。
为了能尽快到达目的地,必须轻装上阵。时任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恒给部队做具体部署,要求所有人换上便衣,打扮成渔民的样子,争分夺秒地渡海。可数万人的大军,要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全部换衣,谈何容易,关键在于人民群众的支持。
图|军民一家亲
据萧华身边的警卫员王敬礼回忆:
我们身上的便衣有的是群众连夜加班赶制的,有的是群众把现成的,甚至身上正穿的都捐给了八路军。仅地处山东烟台的龙口码头,工人听到工会的号召后,就捐出500多件衣服。
不仅是衣服,部队的口粮也是人民群众给“凑”起来的。当时部队所带的火烧,全是沿海的大娘、姐妹们赶烙的。千家万户,推磨磨面,老少忙碌,昼夜不停。
就这样,在老百姓的帮助和萧华的指挥下,渡海期间,除损失一只船和因翻船不幸牺牲30多名同志外,其余同志都先后达到了目的地。接下来,萧华开始部署后续与国民党作战的战略方针。
图|杜聿明
1946年10月,杜聿明亲自指挥10万之众攻打东北,萧华选择先拿国民党的25师开刀,然后他率部诱敌孤军冒进。在新开岭打伏击战,敌25师共8000多人全部被歼灭,这是创造了东北民主联军在解放战争中首次歼灭敌军一个师的先例。
新开岭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很兴奋,他喃喃轻声说道:“萧华年纪小,仗打得真好。”随后,毛主席亲自起草了军委中央给萧华的电报,电报提及嘉奖有功之士:
“庆祝你们歼灭敌人一个师的大胜利。望对有功将士传令嘉奖。”
这一仗打完,萧华又参加了四保临江、围困长春、辽沈、平津等很多重大战役,为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一提的是,在四保临江的战役中,我军在抗击国民党大举进攻的时候,战士们大部分是被冻死的。
图|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
在寒风凛冽,冰天雪地的东北战场,副司令员韩先楚见战士们穿着单衣直哆嗦,他便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袜子脱给了战士。后来,萧华见到被冻得直流泪的韩先楚,他就把自己的大衣脱给了韩先楚。萧华就是这样一个人,吃苦受累永远冲在最前面。
一直以来,他始终牢记毛主席的谆谆教诲,他很清楚地记得,毛主席曾这样对他说:“政治工作者,最重要的一条是本人要以身作则。”
后来,他和儿子萧云也说过这样的话。
39岁的萧华授上将军衔,主席夸他很年轻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之后,1950年4月,萧华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副主任,罗荣恒为正。那个时候,罗荣恒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一直带病坚持工作。后来,他向毛主席请示,让萧华接任他的工作,毛主席表示同意。20世纪50年代,在总政治部的几位副主任中,萧华的年纪最小。可谓是未来可期啊!
图|罗荣恒
1955年,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里,新中国迎来了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大一次授衔。在55位上将名单中,39岁的萧华成为了最年轻的开国上将,也是迄今为止人民解放军中最年轻的上将。9月份,刚刚授衔的萧华,应毛主席的邀约来到了丰泽园的书房。
两人见面后,毛主席与他唠家常似地聊起了天,萧华也像同长辈说话一样,语气和举动都很放松。这次谈话,总共进行了长达3个半小时,临别时,毛主席用很关怀的语气说:“你很年轻,很不错。年纪不大就经历了一些事情,望今后好自为之。”
实际上,毛主席与萧华除去工作汇报外,叙说家事的谈话也有好多次。据萧华的儿子萧云回忆:
每年“五一”、“十一”,天安门城楼上都要举办晚会,我多次跟着父亲登上天安门,经常见到父亲和毛主席坐在一个沙发上,无拘无束,谈笑风生,亲如一家。
图|开国大典上毛主席与人谈笑风生
不得不说,他们两人一碰面,总有说不完的话。从红小鬼成长为开国上将,主席是看着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而萧华也始终在跟随毛主席的脚步。所以说,二人的革命情感,那是相当地深厚。
之后,在协助罗荣恒工作的那段日子里,萧华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件事情,同时他还在军队政治上有很高的建树。对此,毛主席很是赞赏。据解放军出版的《萧华传》介绍:
中共八大前夕,在谈及人事用人方面时,主席亲自批示了:要重视“两华”。
一个是开国上将邓华,另一个就是萧华了。可以说,主席在对外公开场合说,要重用某一个人,这是一种很大的认可,也是一种很高的荣誉。
1956年,罗荣恒因身体原因不再兼任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长了。于是,这个职位由萧华顶上。20世纪60年代前期,萧华一直是政治部这个重要部门的“一把手”。毛主席作为军委主席,很是信任他,经常召见他。
萧华是毛主席一手扶持上来的,他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几十年,总是处在斗争的第一线,哪里困难哪里去。1965年是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许多文艺单位约萧华写一些关于长征的作品,萧华心动了。写《长征组歌》的时候,他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长征时期,他不由地想起了与他一起并肩作战牺牲的战士们。据王新兰回忆说:
从来流血不流泪的他,哭得根本止不住。
图|《长征组歌》
《长征组歌》中有好几句都是写毛主席的,比如说,“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毛主席战场来指挥,全军振奋杀敌人”、“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长征组歌》体现了他热爱毛主席,敬重毛主席。后来,《长征组歌》还帮了他一个大忙了,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
1974年,北京向长沙毛主席那边,送去了天安门国庆观礼人员的名单,而毛主席发现没有萧华的名字,于是,他把名单册子重新发回去两次,直到第三次,主席亲自把“萧华”写在了名单册上。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去世了。萧华听闻消息后,悲痛不已,伤心欲绝,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后来,萧华每每想起与毛主席相处的时光,眼泪就会止不住地往下流……
小结
萧华13岁就见到了毛主席,之后在主席的亲自指导下,参加了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期间,萧华屡立战功,深得主席的称赞。55年,年仅39岁的他被授予上将军衔。后来,他又受到了毛主席的庇护,75年7月,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1985年8月12日,胃癌晚期的萧华,在王新兰和孩子们的陪护下,平静地离开了。王新兰感叹,萧华走得很安详,他去见敬爱的毛主席了。
图|萧华
萧华将军一生戎马,为党为国家奉献一生。他爱惜部下,尊重领导同志,敬重毛主席领袖。和他相处过的战士中,没有一个人说他不好的。萧华将军值得后人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萧华是传奇骁将和儒将,有娃娃司令,开国上将,将军诗人等一众头衔
毛主席慧眼识人,将一名14岁小孩交给罗荣桓培养,后成开国上将
她经历奇特,毛主席同意她14岁结婚,后成开国女大校,活了98岁
1985年,萧华逝世,临终前特意叮嘱妻子:我还有两件事情放心不下
1961年萧华夫妇回乡祭母,萧华跪在九山岭前:妈,不孝子来看您了|不孝子|萧华|蒋介石|许世友
最年轻的开国上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