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115师分家后,聂荣臻分的“家当”明明最少,为何却发展最快?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37年10月的一天,山西五台县河东村。

这天深夜,村里一位名叫王希禹的小学教员家里,微弱的烛光一直没有熄灭。

在这间算不上很大的卧室里,刚刚指挥八路军115师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的聂荣臻,虽已躺在了炕上,可无论如何都无法入眠。

此时的聂荣臻甚感焦虑,因为就在刚刚,朱老总、彭老总、任弼时当面交给了他一个极为艰巨的任务:

八路军总部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决定让他留守五台山,在这里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五台山孤悬敌后,要在这么一处险地创建抗日根据地,光日常物资的供给问题就已足够棘手。

更何况,考虑到当时的局势,115师留给聂荣臻的部队只有不到3000人。

晋、察、冀三省交界的广阔地区,仅仅依靠这么一丁点的“家当”,聂荣臻该如何与四周的强敌斗争呢?

经过一夜的苦苦思索,聂荣臻的心里,已经做好了日后的打算……

一、聂荣臻向总部“要人”

聂荣臻十分清楚,仅仅依靠这不到3000人的部队,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创建抗日根据地的任务的。

想要在晋察冀扎下根去,首先要做的就是发展队伍、扩大力量,而想要扩大力量、打开局面,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队伍干部紧缺的问题。

所以第二天一大早,聂荣臻就来到了八路军总部。

刚一进来,聂荣臻便开门见山地对左权说道:

“我也不和你绕弯子了,今天我来只有一个请求:给我人!”

聂荣臻所说的“人”可不单单指一个干部,按照他的设想,总部能给他留下来的干部越多越好,越精越好。

左权站在一旁,思索了片刻,提出了一个不错的人选。

“那把唐延杰调到你那里去吧,让他当晋察冀军分区的参谋长,你看怎么样呀?”

刚一听见“唐延杰”的名字,聂荣臻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

唐延杰,湖南长沙人,1930年加入红军。

此前在八路军总部担任作战处长,后来又被调到了首长身边担任副官处处长,这个官职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秘书长。

从唐延杰的履历上去看,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做宣传或后勤工作。

可在1936年3月,从来没有干过参谋工作的唐延杰却突然被调到了陕北红二十八军,开始担任该部的参谋长。

毛主席当年的那句“就是要让没有干过参谋的,去当参谋长,实践出真知嘛!”说的,就是唐延杰。

参谋工作的起点就是担任刘志丹的参谋长,这便足以见得此人的能力,所以左权与聂荣臻二人都对唐延杰十分欣赏。

就这样,晋察冀分区的参谋长人选就算定下来了。

不过,在聂荣臻看来,光给他留下个唐延杰还远远不够。

部队需要壮大,宣传工作就必须要做好。

只有把党的政策、八路军的各项纪律宣传到分区的每家每户,广大的人民群众才会拧成一股绳支持根据地的建设,热血的有志青年才会主动加入到八路军的队伍中来。

所以,聂荣臻心想:“这一次,说什么也得向总部要来一个优秀的宣传干部。”

早在昨天晚上,聂荣臻的心中就已经定下了想要的人选,他就是有着“党内一支笔”美誉的舒同。

舒同,江西东乡人,天资聪慧,自幼好读,满腹经纶不说,还写得一手好字,13岁时就是乡里人尽皆知的“神童”。

1930年参加革命后,舒同长时间负责宣传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开始担任八路军总部秘书长。

考虑到,当时山西五台、定襄一带的人民群众对于八路军还很陌生,他们往往会因为帽子上的“青天白日徽”而将八路军与国民党军混为一谈。

国民党军军纪败坏是出了名的,所以当地百姓一开始都不愿意和八路军接触,征兵工作进展缓慢。

而舒同此前在红军时期就干过招兵工作,经验丰富,如果由他来负责晋察冀军区的招兵与宣传工作,想必一定会大有作为。

就这样,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的人选也敲定了。

要来了唐延杰与舒同这两个得力助手,聂荣臻的心里非常高兴,可经过一番短暂的思量,他紧接着又向左权提了一个人名———王宗槐。

王宗槐,江西万载人,15岁就参加了红军,17岁就成了党员。

由于王宗槐吃苦耐劳、作战勇敢,在红军青年骨干中表现特别突出。

他在1933年被组织上任命为红二师政治部青年科干事,此后便一直负责青年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宗槐任八路军总部组织部的青年科科长。

左权知道,王宗槐此人在军中的确算得上年轻有为的干部,前不久他还和舒同到山西定襄去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去了。

听说工作进展的非常顺利,很多青年都报名参加了八路军。

左权又想,既然舒同要调到晋察冀军分区了,身边最好还是要有一个得力的下属。

一想到这,他便欣然答应了聂荣臻的提议,将王宗槐也调给了他。

10月中旬,娘子关告急;22日,115师主力随八路军总部离开五台南下。

罗荣桓对聂荣臻非常支持,又亲自挑选了一些人留在五台山地区,聂荣臻感到很高兴。

集合号响了,115师主力南下,聂荣臻依依惜别,目送着南下的队伍消失在群山之中。

从此,聂荣臻和留在五台山地区的人员被隔绝在敌后,开始了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工作。

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在五台县石嘴的普济寺宣告成立,聂荣臻任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大会结束后,许多青年踊跃报名参军。

二、发展边区,扩大力量

1938年1月10日,晋察冀边区政府正式成立,边区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解决边区物资的供给问题。

由于晋察冀边区孤悬敌后,几乎得不到任何的物资接济,所以部队的吃穿用度全都要靠自己想办法。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分为北岳、冀中、冀东、平北四个区。

北岳为山恋重叠,陡峭挺拔的山地;冀中是辽阔的平原地带;冀东和平北地形复杂,有一部分的平原地带,其余部分多为山脉缠绕。

这些地区由于地形、土质、气候等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物产资源也各有不同。

北岳区位于平汉路以西为险要山地。

其地势由东向西逐渐增高,有太行山、五台山、恒山等山脉相互交错,地势险要,山峦连绵。

这种地势对于日军机械化部队行动是不方便的,但利于八路军隐蔽机动和部署伏击,因而八路军在这里取得了平型关战斗的胜利。

该区虽然山岭环绕,地形和气候差异较大,可耕种面积较小;

但在冀西和雁门关以南地带,如五台、平山、阜平等地,可种植小麦、玉米、高梁、谷子、薯类等大宗农作物。

在雁门关以北地带,如广灵、灵丘、应县等地,由于气温低,霜期长,多种植耐寒农作物;

在冀西和察南地区,还有优良的天然牧场,其畜牧业发达,特别是羊毛的产量比较高。

冀中位于平汉路以东为平原地带。

地势平坦,三大河流纵横,灌溉便利,主要的农作物为小麦、玉米、高梁、谷子、薯类等。

冀中粮食产量较高,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主要的粮食产地。

另外因为河流多,其水产丰富,有“鱼苇之乡”的称号,织席业十分的发达。

冀东区,北部为燕山山脉,西部为军都山,东部为雾灵山,南部为平原,濒临渤海。

该地区农业发达,农产品产量较高,农作物种类俱全,以玉米最多,织席业也十分发达。

冀东区、北岳区和平西区的矿产比较丰富,以煤藏量最多,平西区还有丰富的石灰矿和银矿。

这便为后续边区工业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1938年,聂荣臻带领着边区军民大力开发耕地、全力兴修水利。

由于八路军在边区施行了一系列全新的土地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所以参加开荒运动的农民非常之多。

除了普通农村百姓,就连八路军战士也参与到了开荒工作之中。

没有作战任务时,这些士兵便放下钢枪,拿起锄头,与农民们一起在田里开垦;

而当战事来临时,他们便放下锄头拿起钢枪,勇敢地投入到战斗中去。

这种“在战斗中搞生产”的军队模式,很快就让晋察冀边区出现开垦修滩的繁荣景象。

据史料记载:北岳区从抗战到1943年六年之中,先后恢复了耕地和修整滩地共达55万亩,开水渠凿井使旱地变为水地者,共44万余亩。

有了生产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高,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耕地增多了,粮食够吃了,但边区的军事工业依旧十分落后。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敌人的眼睛可以说是时时刻刻都在盯着这里。

如果没有足够的枪支弹药,如今这幅繁荣之景,终究会泯灭在敌人的炮火之中。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军区司令部牵头建立了边区修械所,军民们一起锻造刺刀、铸造手榴弹、地雷等土制武器。

虽然这些武器与敌人的相比还比较落后,但这至少标志着:边区人民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武器。

此后,随着晋察冀边区部队的不断壮大,这个小小的修械所已无法满足部队装备的需求了。

所以,在1939年4月,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在河北省完县神南镇建立了军区工业部。

相较于此前的修械所,军区工业部不光规模比其大,分类也更加科学。

军区工业部下设若干兵工厂、化学厂、矿工队,这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军工连”。

“军工连”是当时边区所有武器的生产基地,各连生产出的武器全部都要交给军区工业部,之后再由军区工业部统一上交给军区。

兵员正在源源不断地扩充,粮食有保障了,武器装备也可以自行生产了,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聂荣臻深知:抗日战争是一场复杂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斗争,像边区这样,经济十分落后,基本上没有经济基础的地区,是无法和日本侵略者长期抗衡的。

所以,聂荣臻立刻又将边区发展的重心转移到了经济上。

在聂荣臻的带领下,边区政府陆陆续续创办了造纸厂、制革厂、造胰厂、造机厂、榨油厂等生产日用品的工厂。

最大限度地保障边区工业品的自给自足,让边区人民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之下,仍然能够过上正常的生活。

同时这种做法也让边区的商业贸易变得更加活跃起来,越来越多的“市场”开始出现。

而随着边区市场的逐步扩大,敌统区的市场自然而然地日渐萧条,一场由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所发起的“贸易战”悄然打响。

这场“贸易战”给敌伪经济带来了巨大打击,在支援抗战方面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小结

在聂荣臻等边区领导的不断创新、不断努力之下,孤悬敌后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经过几年的建设,不仅在敌后牢牢站住了脚跟,而且还在敌人的不断围剿下发展壮大了起来,这些都让党中央与八路军总部十分欣喜。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也因此得了个“模范根据地”的美称。

从1937年11月初建立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晋察冀边区人民开展了各项卓有成效的建设,其中经济建设是最受瞩目的建设之一。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成功建立和快速发展,是因为在我党的领导下,发动了广大人民群众;

并从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符合根据地发展的相关政治经济政策,且充分重视了经济建设的发展。

这一辉煌的历史是值得铭记的,它的经验十分丰富,且值得如今经济发展用以借鉴。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路军击毙日军大佐,聂荣臻焦急地问:你伤口疼不疼?
最早的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抗战国际友人林迈可和他的中国妻子李效黎
政工元帅罗荣桓:为何他能高于徐向前和聂荣臻而排在第7名?
八路军三位副师长,不久都离队,后来在这里聚齐
细数聂荣臻各个历史时期的最高职位,就明白他为何必须封帅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