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家3院士!李四光找出石油,女儿研究核武器,女婿合成胰岛素

她是中国著名女性物理学家;她是近代的中国科学院士;她父亲是历史上著名的地质学之父,丈夫研究出了合成胰岛素。

她更是巾帼不让须眉,为国家研究核武器研究作出了贡献。

她就是获得多个国家授权奖项的近代女英雄——李林。

01 一生学习的李林

中国的地质学之父李四光多次为中国的地质勘探作出伟大贡献,而在其生命中也有一位重要且同样令人敬佩的伟大科学家,李四光的女儿——李林。

李林,1923年10月出生在北京,原籍是湖北黄冈。刚出生时李林的父母分别在北京大学任教和在北京师范大学的附中担任钢琴老师。从小在父母的教育熏陶下,李林也表现出比其他同龄人更加优秀的天赋。

4岁的李林,在别的小朋友还在牙牙学语的时期,她已经学会读书写字了。在身为钢琴老师的母亲指导下,小李林5岁开始学习钢琴,并随着年岁的增长,坚持练琴,钢琴技术日发熟练。

能写能弹的小李林并不是只会呆在家里性格内向的女孩子,她喜欢和父亲共同探索大自然的神奇,时常和父亲进行外出爬山或者郊游等户外活动。

在父母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报效社会的思想熏陶下,李林从小便充满斗志,学习父亲热爱科研投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精神。

李林不断学习科学想要成为像父亲一样伟大的人,这也是李林日后在科研方面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

1934年,因为父亲工作的需要,年仅11岁的李林便跟随父亲来到遥远的英国,进行了长达两年时间的学习旁听。

在结束工作学习后,父亲便带李林回国,但是没过多久国内便爆发了抗日战争,迫于压力,李林一家便从北京迁移到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的上海生活。

但是在上海安稳的日子没过多久,战争便延伸到来上海,为了好好生活的李林一家又只能选择搬家,最后来到了广西桂林。

也就是在桂林,李林还未结束高中生活,就以优异的成绩提前被广西大学机械系录入。

1944年,21岁的李林于广西大学机械系毕业后直接进入成都的航空研究院工作,在研究院内担任机械组的助理员一职。

工作两年后,李林在父亲好友李约瑟夫妇的帮助下,获得了英国奖学金的机会。此后,李林又回到英国,学习接触到了一个国内不曾学过的全新金属物理学科。

在面对全新领域,李林并没有感到害怕,反而是立志一定要征服这门学科,掌握这门学科技巧,然后带回国内,为祖国科研做出贡献。

到了1946年7月,李林成功地依靠自己的能力获得了英国文协会奖学金,之后又选择前往了英国的伯明约翰大学留学进修。

进修期间,李林的导师是金属错位发现者考垂尔博士,但由于金属物理和李林国内大学所学专业有区别,在新领域内李林还是遇到不少学术上的问题。

1948年,李林通过发表论文《高纯铝的蠕变》答辩成功获得伯明翰大学物理冶金的硕士学位,并且后续到了剑桥大学冶金系做实验员。

1949年李林又打算继续考取剑桥大学的博士,但到了1951年11月博士论文答辩的第二天,李林便因为自身原因没能完成答辩,回国于上海科学院冶金所进行相关课题深入研究,最终与剑桥博士擦肩而过。

但回国后的李林并不是完全放弃了国外所学知识,她积极利用自己在国外所学,将其利用在国内相关产业技术缺失的部分,从事国内研究所,多次为祖国发展提供技术帮助和科研指导。

02 一生奉献的李林

完成硕士学位的李林回国后便开始积极投入祖国的科研发展,为祖国技术突破提供了一次又一次的专业指导。

1958年,李林为了祖国核事业的发展,舍小家为大家。放弃自己与家人温存的时间,只身一人进入京郊401所,担任副主任一职开始全封闭式核研究工作。

从事核事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历史上最危险也是难度系数最高的职业,极强的放射性和对工作精确性高要求等都在考验着李林。

但性格坚韧的李林从来没有说想要放弃,甚至在每次开工时她都是第一个冲向最危险的位置,争取为大家减少负担。

1964年,工作认真细致,且专业知识极强的李林被调到新的研究所从事新工作。

在新的194所里李林的主要工作重心就是分析热式考验中相关金属不同的腐蚀性,为后续发展研究特殊元件和新型材料提供数据分析。同时李林还需要管理监督多种元件生产和组装工作。

在常人看来这种数据分析和元件生产组装的工作是十分枯燥无味的,但是李林却默默无闻地付出了好几年。

后来李林又服从国家安排进入了超导研究所,开始从事超导相关工作。在与超导物理学家赵忠贤的合作过程中,李林研究发现了有关超导薄膜的制作工艺规律。

在从事超导所工作时的李林已经年过半百,但仍然从事着超精度的国家工作,为国家事业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0年,李林利用自己的科研成就第一次创造设计出国内能够实现临界超导转变温度最高的金属薄膜——A15相铌三锗薄膜。

在如此重大的工业成就下,李林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与她的父亲一样将这个职位收入囊中。

随后的几年里,李林又相继为国家制造出新型的超导薄膜,并在相关的研究成果后发表了数百篇的相关研究论文,供行业人员和专业学生所学习总结。

除了李林在国家给予的工作任职中的付出,李林在其他方面包括科学研究、文献论著和人才培养上都大有付出。

李林曾在1991年时,以其自身研究的钇系氧化物超导薄膜成就赢得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中的一等奖奖项。

一年后,该成果再次为李林增添荣耀,为其颁布国家级的科技进步一等奖。

李林在文献伦著方面所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并不比科学研究少,自上个世纪50年代李林从事不同科研行业以来,陆陆续续发布多篇学术学报和专业研究论文。

通过这些学术论著,李林想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更加清晰地分享给国内同一领域的科研人员为祖国日后的发展提供帮助。

李林在工作领域退休后还致力于人才培养,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她所带的学生。

其中有博士学位的学生6名,硕士学位的2名和一名博士后学位的学生。

在李林指导下的学生,大都是社会品行良好勤奋好学的学生。因为在李林看来,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态度很重要。

她要求学生在对待科研试验上一定不能偷懒,要正确对待实验数据,更要细心严谨。

同时李林还注重有教无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挖掘不同学生的潜能,积极调动学生对于科研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李林除了是个严格、指导有方的导师,同时还是个尊重学生想法和尊重其他讲师的导师。

她在为学生提供科研选题的时候注重与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想法与观点。在结合学生能力和条件的情况下都尽量遵循学生的想法。

在带领多人团队时,李林还鼓励学生相互合作,提高团队意识。在遇到问题时也可以向其他专业相关的老师指教,多吸收不同的学习方法知识。

可以说,李林在自己科研中所奉献的精神与时间,用到培养下一代人才上也丝毫不肯松懈。

她深知学生才是祖国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因而在自己有限的时间内都想尽可能地培养人才,希望在自己百年后能有人能接替她继续为祖国科研发展做贡献。

最终,2002年5月31日,这位一生都投入祖国科研发展的女性伟人在她79岁时,于北因病治疗无效而与世长辞。

虽然这位伟人不在了,但是伟人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知识和科研成果却一直不断的推动着国家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国科学物理所沈保根主任评价李林说道:“李林先生是物理所乃至院士中非常受尊敬的科学家,她对物理所的学科发展、对年轻人的培养、对研究生教育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03 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

在李林的一生中,除了母亲的照料外,还有两个重要的男人,感染影响着李林的一生。

首先是李林的父亲,李四光,中国的地质学之父,也同样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经的担任者之一。

李四光这位父亲对李林 的影响可谓是非常大而且成功的,在李林幼儿时期,便被父亲热爱科学,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绪所感染,因而奠定了李林立志投身科研报效祖国的态度。

李四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曾于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时代投身研究中国地质学,为当时社会资源匮乏的中国找到了不少地质资源,促进祖国发展。

当时的中国石油资源匮乏,多被外国地质学家所看轻,而我们伟大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不信我国如此幅员辽阔却没有能被看得起的石油资源。

于是李四光开始总结石油生产地的环境条件,最后整理出国内可能存在石油资源的地段。

1955年,当李四光先生有所发现后,立刻发信给当时的中央内部人员陈云同志,陈云同志得到消息后,将李四光先生有关石油勘探的工作上报给中央。

最后中央在李四光先生的指导下相继在国内多个地方探测出石油资源,其中就包括现代著名的大庆油田发源地。

随后多个石油资源被发掘,中国的石油地位在世界逐步上升。

到现在为止,在北京召开过第15届石油世界大会,这表明中国石油工业的地位已经得到世界认可,而中国也不再是当初那个被外国地质学家所看轻的石油资源匮乏国。

中国石油在世界地位的上升都得益于李四光先生对地质和石油的勘探工程。

后来李四光先生又利用自己专业的地质学知识,独自创立了地质学理论,为后来的原子能工业提供了理论基础。

并且在李四光先生的地质学知识带领下,后来又研发出了与地震预报有关的地震研究学和预报科学。

除了在陆地地质学上的研究成果外,李四光先生还投身研究了冰川地质——第四纪冰川活动。

该次地质科研甚至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轰动,更是为国内陆质勘探的进一步大成就。

82岁的李四光先生于1971年因病离世,后来对于李四光先生精神的体现可以从先生的独女李林身上体现。

据李林回忆,她和父亲一样都曾改过名,而且原因都是令人所不可思议。

李四光先生是因为考试错填不可更改而被迫改名,李林则也是因为报考高中在姓名上遇到问题被迫改名。不得不说父女两个在改名上都十分有缘分。

说起李林对父亲的印象就是父亲是个十分热爱工作的人,甚至会因为工作太晚而导致记忆有点迷糊。

就比如在李林五岁的时候,因为李四光先生工作到太晚而问自己的女儿:“你是谁家的孩子,该回家吃饭了”李林觉得好笑只能乖乖回答道:“我是你的女儿,我来叫你吃饭了”。

因为父母工作原因小李林常常没有得到照顾而自己学会和附近各行各业的人交朋友。

在李林小时候的年代社会一直动荡不安,父亲李四光又一直为祖国安定所付出,奔波在国内外教育和工作各地。

从小跟着父亲的李林也深深被父亲的精神所感染,一生也在为祖国做贡献,将自己奉献给了祖国的发展事业。

后来李林在国外留学遇到挫折也是父亲李四光耐心指导和鼓励帮助李林一次又一次地从崩溃边缘救回来,而正是因为国外留学,让李林结识了同样优秀的丈夫——邹承鲁。

认识邹承鲁后没多久,正巧李四光夫妻也在英国为工作考察,于是李林夫妻便选择了在1948年李林获得冶金硕士学位的同期为自己举办婚礼,可谓是事业爱情双丰收。

而李林的丈夫也是同样优秀的一位重要人物,也获得过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的称号。

邹承鲁于1945年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祖籍为江苏无锡出生在山东青岛,是中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

邹承鲁自学习工作后便全身心投入中国的生物化学领域,还曾多次完成国内生物化学发展道路的里程碑。

在对细胞研究中,邹承鲁在经历多次研究实验失败后终于合成了人工胰岛素,这在当时无疑是对医药学界重要的突破。也因此,邹承鲁于1992年获得了第三世界科学院生物奖。

而丈夫邹承鲁对于妻子李林的优秀并没有感觉到不满,反而十分支持妻子对祖国建设上的付出。

同时在李林因工作需要而无暇顾及家庭的时候邹承鲁也会给予最大的理解和帮助。

正是因为李林一生中有父亲李四光强烈的爱国精神指导和后期丈夫邹承鲁的支持与理解,才能让李林能够毫无顾忌地献身祖国发展事业。

在此,我们要向这一家三院士的英雄们致敬,感谢他们为祖国发展建设的付出!

参考资料

  1. 院士李林  .中国科学院学部[引用日期2018-03-07]
  2. 父女院士:李四光和李林的故事  .东方网[引用日期2018-03-1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女院士:李四光和李林的故事
李林:服从国家需要 一生三次转行 | 大国科学家 | 科学史
一家3位院士!李林:我爸爸是院士,我老公是院士,我也是院士
中国神仙家庭:一家4口,3位院士,颜值爆表!
物理学家李林:一家3院士,父亲是院士,老公是院士,自己也是院士
邹承鲁:只向真理低头,偶尔为爱温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