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印战争:毛主席不动声色的四个大智慧,至今令全球军事家叫绝!

毛主席的大智慧再次得到体现,全世界的军事家都为之叫绝。

自从1950年中印两国建交以来,我国一直非常重视与印度的友好关系,甚至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就开始重点关注与印度关系的发展。

然而,即使两国建交,印度在边界方面奉行的政策,却一直与我国的友好和平主义相悖。印度不断实现扩张主义,导致两国在边界的争端愈演愈烈。

终于在1962年,中印爆发边境之战。在这其中,毛主席作为最高的决策者和指挥官,先后做出的一系列决策,不仅维护我国主权、尽力和平解决两国关系,更是展现了其自身的高超智慧。

那么,毛主席在其中都做了什么呢?当初的中印之战,到最后又是怎么收尾的?

重要的军事政治之战

中印之间的这场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有限且持续时间不长的边界之战。同时,这场战役也是我军历史上,不常见的高山寒地作战。

对于这场战争,主席将其称之为是一场“政治军事仗”。因为这场战役最终的胜利,不仅维护了我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同时也配合我国的政治和外交斗争,扩大了我党的影响力。

当时,印度以武装入侵的方式,不断地侵扰我国西南边疆的领土。印度强占我国东段9万多平方公里,以及中段2000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同时,他们还想把西部3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也划到自己的版图里面。

更过分的是,印度在强占我国的这些领土上,还非法设置了军事基地。这一做法,显然是在藐视我国的主权,辜负此前两国建交的宗旨。

1959年初,印度总理甚至还向我国提出,要将以上强占的地方划给自己,被我国政府严词拒绝。同时,毛主席也发出指示,在上述地点的我国前线作战部队,绝不容忍印度的非法行为,绝对不能退让,但同时也要保证尽量和平的解决问题。

截止到1962年8月底,也就是双方开战的前夕,印度方面已经在我国领土上,部署了100多个军事据点。

而印度侵占的我国领土,无外乎都是地产丰饶的地方。尤其是西藏,面积辽阔物质丰富,谁能拥有这块地方,就等于拥有了丰富的资源和战略要地。鉴于印度的行为举止越来越过分,我国最终在1962年10月底下定决心,要进行对印自卫反击战。

根据地形来看,当时中印边境的东部自然条件,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树林茂密,不过山石也比较陡峭。从作战部署方面来看,这里能部署多个建制师队。

而西部地区相对来说高寒、缺氧,荒无人烟,地势也比较险要,如果作战的话也只能部署一小部分的军事力量。

而中段就更无法作为作战部署之地了,这里处于喜马拉雅的山口,常年属于高山冰川的状态,还经常碰上大雪封山,绝对不是一个作战的好位置。

因此,根据地形考察来看,最终我国决定,要在中印边境的东段和西段,作为此次作战的主要位置。

此次作战过程基本分为两个阶段,我国的边防部队,很快就在边境的东西两线取得胜利,将印度军队打的节节败退。这场战役打了一个月左右之后,我军主动停火,并且还主动撤回到双方实际控制线的区域内。

而毛主席在其中使用的几个大智慧,让全世界的人都为之叫绝。那么,毛主席在其中都做出了哪些厉害的决策呢?

伟人的大智慧

毛主席的第一个大智慧,就表现在做出的“反击”决策——敢打。

当时印度意图侵占我国西藏地区的野心,已经是司马昭之心了,且他们的行为毫无原则和底线,已经严重侵犯到我国的主权问题。从各个方面来看,当时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只能用武力解决。

毛主席当时就表示,既然印度非想要和我国打,那么就只有反击,才能和平解决。但是该怎么打,毛主席也做出了决策,那就是以警告和惩罚的性质,而不是真的要和印度斗一个你死我亡。

彼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其他国家如美国等也对我国虎视眈眈,选择和印度开战,不仅展示我国不可欺负的形象,同时也能震慑西方国家:中国并不是一味忍让的和平使者,我们深知退让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而毛主席的第二个大智慧,则是在开战时间的选择上。毛主席为何会选择在1962年10月底,进行反击呢?

其中,第一点是因为中印的冲突升级,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当时美苏两国因一些问题陷入僵局,此时他们无暇顾及其他事情。

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僵局中,相对弱势的苏联需要我国的支持,那么对中国的态度就会有所改变,在中印开战后我们也就能得到重要的支持。而美国方面的注意力都放在与苏联的“缠斗”上,没有精力顾及印度,我国也就减少了压力。

接下来,毛主席统筹全局,在后方指挥战役该怎么打,则是伟人的第三个智慧。而这场战役体现主席的最后一个大智慧,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且战且退,及时退兵。

战役开始之初,主席就定下了此战的基调,那就是以惩罚和警告的目的。除此之外,根据当时的形势,主席也有他的考量。

及时收兵避免陷入圈套。当时美苏处于对峙状态,双方都想用印度辖制住中国,主席高瞻远瞩目光清明,早已看出了这一点。

此外,继续作战很可能会导致我国不利的情况出现。虽然我军高歌猛进一直胜利,但是战场之事瞬息万变,局面容易出现不可控的情况,如果继续打入印度境内,很可能让印度恢复元气,反而对我军不利。

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时我国的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难以支撑继续打下去的消耗。因此鸣金收兵、见好就收,不仅能最大限度的和平解决两国问题,也能为我国树立一个好的形象。毕竟在当时,战争胜利后还能主动撤兵的情况,可是没有见过的。

那么,在我国主动停火后撤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主动停火让世界看清局势

在我国主动停火之前,印度方面由于军队的溃败,总理和总统都出来发声,表示印度愿意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双方的问题。

得知这一消息后,毛主席立刻抓住这个时机,做出了一个让全世界都震惊的举动:主动停火、后撤。

作出决定的当晚,中央就发布了一则紧急通知,表示我国已经取得重大胜利,为了巩固这一成果,我国决定全线停火,将部队后撤到双方实质控制线之后。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国完全了边防部队后撤的部署,同时还遣返被俘虏的印度军人,归还所有缴获的印度军备。

对于这一举动,香港报纸曾评论我们这一招“使得非常漂亮、潇洒”,而英国报纸也评论我国的行为让“印度政府处于一个不值得羡慕的位置”,日本电台也表示,我国的建议对印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当时世界上很多媒体都对此事发表了看法,认为我国的做法简直令人震惊。毕竟一直以来,全球都没有出现过胜利方还主动撤军的事情。这下,那些曾经偏袒印度的西方国家也哑口无言,而印度方面则认为,我国在用和平“威胁印度”,却又不得不佩服我国的做法。

1962年底,此时中印战争早已经停火。周总理在我国全国会议上,回答了有关这次战争的几个问题。

周总理表示,这次战争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毛主席日常教导我们的:要抓住时机、掌握主动权,发挥能动然后调动全局。

在此战争中,对印进行反击的时机,正好是当时美苏对峙状态下,连印度都觉得我国不敢反击。但我国偏偏抓住了这个机会,打了印度、美苏乃至全世界一个出其不意。

而且这场战争持续了一个月,从一开始我国就抓住了主动权,且速战速决,不给敌人反应的机会,最终取得胜利。

最后,我国奉行的一直是“和平原则”,战争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方式,也不是最合适的方式。因此,在给于印度一个重大的打击后,我们见好就收,发挥了打、和各自的效应,这样就能“调动全局”了。

而且在我国主动撤兵以后,对于在这场战役中,究竟谁是真正的和平派,谁是真正的主战派,相信国际社会上也能看的清清楚楚。

毕竟当时我国选择反击以后,有一些西方国家站队印度,认为我国选择开战是“不应该”的,却忽视此前印度方面对我国的一再挑衅。

这一点相信从我国宣布停火撤军后,全球媒体的反应就能看出来了。

结语

对于这次对印自卫反击战,毛主席曾经表示“深感满意”,因为这次作战不是简单的“打仗”,更是在政治方面进行了一场重要的战争。

而在这场战争中,毛主席做出的几项重要决策,无不体现他的大智慧。不仅捍卫了我国领土的完整性,同时也为和平解决中印问题,做出了最大程度的努力。

在这其中,毛主席将政治、军事和外交等多方面的斗争融为一体,而他在其中则起到了卓越的领导艺术。这一系列的行为,一直到今天,都让全世界的军事专家为之感叹:实在是太绝了。

毛主席本人的高瞻远瞩、伟大精明之处,是很多外国领导人难以匹敌的高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令印度惊呆世界震惊
中国军神毛主席,军事天赋有多高?80岁高龄还指挥了旷世之战
印度入侵中国,毛主席10天没想出原因,索性下令给张国华:扫了它
印度老兵哭着说:中国三个人追着我们一个营打,还嫌我们投降慢
中印战争前夕,毛主席问张国华: 打不过印度会怎么样?张国华语塞,
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歼灭印军50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