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趣语文(2014年·春季·第十一期)

 

 

2014年·春季·第十一期)

 

趣语文

周末学生的阅读读本 应试以外的趣味探寻

 

 

 

 

上帝对人说道:“我医治你,所以要伤害你;我爱你,所以要惩罚你。”

小草啊,你的足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足下的土地。

你看不见你的真相,你所看见的是你的影子。

 

 

 陪你读

 

以上三句话,来自印度诗人泰戈尔,鄂教版语文书选过他的诗作。

诗人的语言,往往是简单而富有思考余地的。

读完第一句话,我想说的是,若一切苦难都是上帝对我们的救赎与爱,那么,基督徒们常说的“求主宽恕我的罪”,是否也意味着,想要求得上帝的宽恕,先要犯下罪行呢?当然,基督徒们会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原罪的,人的罪恶与生俱来。

读完第二句话,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应有一股小草精神,把握现时所拥有的,就算连立锥之地都没有,你还拥有自己的生命,而声名本身便是一种藏有无限可能的事物。

读完第三句话,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不会了解关于自己的真相,你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的每个举动,却不知内心的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他(她)依据怎样的规则来驱使自己呢?认识自己,是每个爱思考的人终生必经之事。

 

 

 

图书馆

⊙泰戈尔

 

谁如果锁住茫茫大海千百年的惊涛骇浪,使之像甜睡的婴儿一样悄无声息,那么,这静穆的海浪可谓图书馆最贴切的比喻。图书馆里,语言是静寂的,流淌是凝滞的。人类不朽的性灵之光,被乌黑字母的链子捆绑,投入纸页的大牢。无法预料它们什么时候突然举行暴动,打破死寂,焚毁字母的栅栏,冲到外面。好似喜马拉雅山头上覆盖的冰川中拘禁着滔滔洪水,图书馆里也仿佛围堵着人心的江河。 

人用电线禁锢电流,可有谁知道人把“声音”关在“静寂”里!有谁知道人把歌曲、心中的希冀、清醒的灵魂的欢呼、神奇的天籁包在纸里!有谁知道人把“昔日”囚禁于“今日”!有谁知道人仅用一本本书在深不可测的岁月的海面上架起了一座壮丽的桥梁! 

进入图书馆,我们伫立在千百条道路的交叉点上。有的路通往无边的海洋,有的路通往绵延的山脉,有的路向幽深的心底伸展。不管你朝哪个方向奔跑,都不会遇到障碍。在这小小的地方,软禁着人的自我解放。 

如同海螺里听得见海啸,你在图书馆听见哪种心脏的跳动?这里,生者与死者同居一室;这里,老寿星与短命人耐心而安宁地度日,谁也不歧视谁。 

人的声音飞越河流、山峦、海洋,抵达图书馆。这声音是从亿万年的边缘传来的啊!来吧,这里演奏着光的生辰之歌。 

最早发现天堂的伟人对聚焦在四周的人说:“你们全是天堂的儿子,你们身居仙境阆苑。”伟人洪亮的声音变成各种文字,袅袅飘过千年,在图书馆里回响。 

我们在孟加拉的原野上难道没有什么需要表达吗?我们不能为人类社会送去一则喜讯?在世界大合唱里,惟独孟加位保持沉默? 

我们脚边的大海有没有什么话对我们倾吐?我们的恒河不曾从喜马拉雅山携来盖拉莎的仙曲?我们头上没有无垠的蓝天?天幕上繁星书写的无穷岁月的灿烂文字被人抹掉了? 

过去,现在,国内,国外,每天给我们送来人类各民族的许多信函。我们只能在两三份蹩脚的英文报纸上发表文章作为答复?其他国家在无垠时空的背景上镌刻自己的名字,孟加拉人的姓名只配写在申请书的副本上?人的灵魂同可憎的命运展开搏斗,世界各地吹响的号角呼唤着战士,我们却成天为菜园里竹架上悬吊的葫芦打官司、上诉? 

沉默了许多年之后,孟加拉大地的生命已经充实了。让它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抱负吧,融会了孟加拉人的心声,世界之歌将更加动听。 

 

 

 陪你读

 

文章不长,语言充满诗意。泰戈尔用了大量比喻和拟人手法,将他心中的图书馆描绘得淋漓尽致。

说到这里,我想讨论的是,运用比喻和拟人这类修辞手法,仅仅是好词好句的铺排吗?

我看不是,归根结底,作者要对生活有足够的感知力,至少要对所描述的对象有充分的体悟。以泰戈尔为例,若没有丰富的读书体验,恐怕很难如此深入地把握图书馆的特点。尤其前六段,可谓句句有亮点。

我每次到图书馆转悠,总会想起法国的先贤祠。先贤祠是法国人纪念历史名人的祠堂,里面安葬着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等七十多位对法兰西做出过非凡贡献的历史名人。

如果说先贤祠是历史名人们有形的墓室,那么,图书馆不正是他们无形的墓室吗?只不过,图书馆更像是公共墓地,它所容纳的对象绝不只有法国,也绝不止七十来人。

图书馆和先贤祠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安葬在这里的人生前不一定是和平共处的。例如伏尔泰和卢梭,生前总是观点相左,吵吵闹闹。这样的例子在图书馆里的书本中也有不少。

所以,如果你静下心来去图书馆看书,你会发现,图书馆的寂静是表象,不同作者文字间的思想冲突早已兵戎相见,杀得刀刀见血。

 

 

⊙杨绛

 

为什么天地这般复杂地把风约束在中间?硬的东西把它挡住,软的东西把它牵绕住,不管它怎样猛烈地吹,吹过遮天的山峰,挣脱缭绕的树林,扫过辽阔的海洋,终逃不到天地之外去。或者为此,风一辈子不能平静,和人的感情一样。

也许最平静的风,还是拂拂微风。果然纹风不动,不是平静,却是酝酿风暴了。蒸闷的暑天,风重重地把天压低了一半,树梢头的小叶子都沉沉垂着,风一丝不动,可是何曾平静呢?风的力量,已经可以预先觉到,好像蹲伏的猛兽,不在睡觉,正要纵身远跳。只有拂拂微风最平静,没有东西去阻挠它:树叶儿由它撩拨,杨柳顺着它弯腰,花儿草儿都随它俯仰,门里窗里任它出进,轻云附着它浮动,水面被它偎着,也柔和地让它搓揉,随着早晚的温凉、四季的寒暖,一阵微风,像那悠远轻淡的情感,使天地浮现出忧喜不同的颜色。有时候一阵风是这般轻快,这般高兴,顽皮似的一路拍打拨弄。有时候淡淡的带些清愁,有时候润润的带些温柔;有时候亢爽,有时候凄凉。谁说天地无情?它只微微的笑,轻轻地叹息,只许抑制着风拂拂吹动。因为一放松,天地便主持不住。

假如一股流水,嫌两岸缚束太紧,它只要流、流、流,直流到海,便没了边界,便自由了。风呢,除非把它紧紧收束起来,却没法儿解脱它。放松些,让它吹重些吧;树枝儿便拦住不放,脚下一块石子一棵小草都横着身子伸着臂膀来阻挡。窗嫌小,门嫌狭,都挤不过去。墙把它遮住,房子把它罩着。但是风顾得这些么?沙石不妨带着走,树叶儿可以卷个光,墙可以推倒,房子可以掀翻。再吹重些,树木可以拔掉,山石可以吹塌,可以卷起大浪,把大块土地吞没,可以把房屋城堡一股脑儿扫个干净。听它狂嗥狞笑怒吼哀号一般,愈是阻挡它,愈是发狂一般推撞过去。谁还能管它么?地下的泥沙吹在半天,天上的云压近了地,太阳没了光辉,地上没了颜色,直要把天地捣毁,恢复那不分天地的混沌。

不过风究竟不能掀翻一角青天,撞将出去。不管怎样猛烈,毕竟闷在小小一个天地中间。吹吧,只能像海底起伏鼓动着的那股力量,掀起一浪,又被压伏下去。风就是这般压在天底下,吹着吹着,只把地面吹起成一片凌乱,自己照旧是不得自由。末了,像盛怒到极点,不能再怒,化成恹恹的烦闷懊恼;像悲哀到极点,转成绵绵幽恨;狂欢到极点,变为凄凉,失望到极点,成了淡漠。风尽情闹到极点,也乏了。不论是严冷的风,蒸热的风,不论是哀号的风,怒叫的风,到末了,渐渐儿微弱下去,剩几声悠长的叹气,便没了声音,好像风都吹完了。

但是风哪里就吹完了呢。只要听平静的时候,夜晚黄昏,往往有几声低吁,像安命老人,无可奈何的叹息,风究竟还不肯驯伏。或者就为此吧,天地把风这般紧紧的约束着。

 

 

 陪你读

 

这也是一篇将修辞运用出神入化的文章,且写法新颖。常人写风,总脱不了一些俗套,比如要将“风”和“春”联系在一起,写“春风”如何,其实,写得早已不是“风”,而是“春”了。

不过,大家在看杨绛先生将风描绘得细腻生动之余,也别忘了,文章开篇所立下的主旨——“风一辈子不能平静,和人的感情一样。”

杨绛先生写了这么多,总归来说,风一辈子的不平静皆因有天地之约束。置身天地之间,风有自己的空间,又难免受到掣肘,这种带着镣铐的自由,往往是人类情感问题生成的根源。全无自由,便无从宣泄。全是自由,也不必宣泄了。

其实,人和风除了情感方面,还有其他相似之处,如人生三大问题:我是谁?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如果风能自问,难免也要这样想想吧。

 

 

 赵襄子攻翟

⊙《吕氏春秋》

 

赵襄子使新稚穆子之,取左人、中人,使遽人来谒之。襄子方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襄子曰:“夫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不终朝,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施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哉!”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

 

注释:①左人、中人:翟国的两个邑。②遽人:遽,古代的驿车,用于传递信件公文。遽人指送捷报的人。

 

 

 陪你读

 

胜仗打多了,赵襄子反倒忧心起来,因为江河涨水不会超过三天,狂风暴雨也不会一天到晚下个不停。言下之意是,得悠着点。

古代中国人思考问题还懂得敬天,原因很简单,生产力低下,人难以与天抗衡,再者,自然规律摆在眼前,你信不信无所谓,反正胳膊拗不过大腿。

因此,自然规律往往就演变成了道德守则和社会规则。

但是,工业化后的人类变了。谁说江河涨水不能超过三天,我们控制了水利,可以随意蓄水泄洪。谁说下雨不能下一整天,我们有人工降雨,想让它下便一定有办法。

所以,自然规律开始在人类面前式微。

与此同时,另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自然规律开始弱化的同时,道德守则与社会规则也在慢慢失灵。

我们走上了一条与古人相反的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赋
周易天地
“水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一)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
中国向世界贡献东方文化思想(五)
《中》《时间点》《你是指》《人的自然规律》《某说》《追寻先贤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