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氢氟酸】我们为什么要敬畏化学 | 酷听科技

一提到化学,总有人是不屑一顾的,认为这是脱离生活的无用学科(当然还有些人认为现在所有的所学都是脱离生活无用的,那就没办法了),殊不知就是因为这样的念头,相当多的人在糊里糊涂中去见马克思了 。

前段时间,有场轰轰烈烈的【熊孩子事件】,一个去百度化学吧某实验党走亲戚的孩子偷了该吧友的钥匙然后打开了装试剂的橱。之后他做了一件有点化学知识的人都会敬而远之的事——他做了百克级的镁热铜。具体上来说,就是他把几百克镁粉加上几百克氧化铁、几百克氧化铜、甚至几百克高锰酸钾混到了一起然后点火五米围观当烟火玩。如果你想像不到这个后果是什么请参考初高中化学课的铝热反应。想想看几克的铝热反应我们的化学老师和前排的同学都要小心翼翼,更何况镁的还原性性比铝强,加上铜的熔点还比铁低500摄氏度左右——于是乎,看着满天的铁水铜水如喷泉一样喷涌而出后,这个【玩烟火】的孩子就这样【玩】到医院去了,还好拣回一条命。整个过程,他的父母一直在场,竟然不加以阻止,还认为这是【孩子动手能力强】的表现。

有一个初三小朋友,在接触了化学一段时间后,打算电解水实验,于是他就直接把家里220V交流电通到水里去了,结果就是整套设备都爆炸了。还有一个比他聪明点,至少知道用直流电电解水,可是电解了一段时间后只有一端有气体,水里出现了红褐色浑浊,敢情这位拿铁做电极电解。下一个比他还聪明,不仅知道要用直流电、要用惰性电极,而且知道纯水的导电能力很弱应该加点电解质进去。然后他就抄起家里的盐罐子往里加食盐。过了一段时间上来发帖子询问:“一段是氢气已经点燃验证了,另一端我闻了一会儿不像是氧气而且怎么头昏脑胀的。”

就在今天,贴吧里有人发帖询问氢氟酸的的事。他用半年时间折了一些纸星星送女朋友,打算在玻璃上打些孔镶进去。在了解到用一般的物理方法会使玻璃破裂之后,百度告诉他氢氟酸可以锈刻玻璃。还好他在实践之前来贴吧问了一下,要不然甭说爱情了,估计连性命也保不住。在这个帖子中楼主表现了对氢氟酸十分不屑的态度,认为【硫酸才是最牛叉的】,后来在多位吧友的共同劝说下才打消了念头。

一提到化学,总有人是不屑一顾的,认为这是脱离生活的无用学科(当然还有些人认为现在所有的所学都是脱离生活无用的,那就没办法了),殊不知就是因为这样的念头,相当多的人在糊里糊涂中去见马克思了;还有一些人,对于化学,或多或少受到各种【专家】的影响,加上骨子里对化学产生恐惧之情,就对化学敬而远之,这些人至少比第一类强一点;第三类是最可怕的,他们掌握了一点化学知识,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各种探索,这种人我们一般把他们叫做【中二】,这种人不仅浪费了设备试剂,搞不好【就进去了】(刘庆俭语录)。

拿氢氟酸来说,这种弱酸不同于硫酸,他并没有很强的腐蚀性,滴一滴在手上也不会向滴一滴浓硫酸那样当时就火辣辣的疼痛。不过由于氟离子极强的渗透性,它会慢慢地溶解人体的细胞膜,使接触部位皮肤溃烂结疤并难以愈合。当然不止这些,由于氟离子极强的配位性,它会夺走骨骼中的钙质生成氟化钙,使人骨骼坏死痛不欲生。所以一般接触氢氟酸的人,都需要做极强的防护,而一旦接触到后果往往就是截肢(没有很好的特效药能彻底在第一时间消除氟离子影响),如果不截肢氟离子就会扩散到人体全身那么就必死无疑。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最危险的是浓硫酸,什么浓硫酸泼人一脸烧伤皮肤毁容的事屡见不鲜;最毒的是氰化钾,各种侦探故事动不动就拿氰化钾毒死个人快捷方便。可是好在硫酸作为第三类易制毒药品受到国家管制,氰化钾之类的就更不用说了。可是氢氟酸不管制,七八块钱就可以买到五百毫升分析纯的氢氟酸。然后拿回家做窗花玩吧!然后就去见马克思了。氢氟酸在滴到人身上的前二十分钟不会有什么感觉,许多中二们也就因此失去了最佳的救助时机。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敬畏化学的原因。

受到各种趣味科学的影响,很多人对实验其实是有很大的兴趣的,于是就在父母的鼓励下开始争先恐后的参与实验。这类人以初中生为主,出事的也大多是这类人。中国有句老话“没学会走路就想跑”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事实上,就连经验丰富的科学研究者也偶尔有一个两个栽在化学实验上的,更何况乳臭未干的青少年?在不了解反应现象和反应结果就贸然实验,其后果可想而知。生命只有一次,没有人愿意成为后人的教训和笑柄。所以,请尊重化学,敬畏化学,认真学好现在的基础。不要认为化学离我们很遥远,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比如说成为化吧日经的食盐中的抗凝剂亚铁氰化钾【受热分解生成氰化钾、氮气和碳化铁】,是不是这么一说很多人吃饭都不敢放盐了),没有必要说这是为了全人类心智的荣耀,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而已。

另外说点题外话,关于课本上所讲拿一氧化碳还原各种金属反应,其一般会生成常温液态高温气态的金属羰基配合物而不是仅仅生成金属单质。这种东西在反应时由于高温气化被人体吸入重新分解为一氧化碳和胶态金属单质。可以想象仅仅是一氧化碳就够受的了更何况是金属在体内游走。有一个研究生就是受了高中课本的影响在还原金属镍时使用了一氧化碳而不幸去世。我们所学的也不全都是正确的,不要太迷信于课内知识。

最后发一点牢骚,这种中二行为不但不会得到同情,还会喜大普奔。真心希望不要再有这种事情发生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化学科普II我们为什么要敬畏化学?
氢氟酸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趣味化学丨生活中的化学故事,你知道几个?
在凝胶中的趣味电解实验
化学冷笑话里的实验安全隐患!
化学。凉山州2015高中毕业班二诊试题及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