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张超中博士共同探讨“医道关系”(续二)

三、冲气、中气与神气

1、张超中先生:《黄帝内经》多言阴阳,《老子》则论之不多,仅在其四十二章中论宇宙万物生成之时涉及。这段非常著名的话是这样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对这段话的解释代有不同,此处不一一引述。胡孚琛先生根据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认为“冲”应订正为“中”。

笔者就此认为:中国古典哲学基本术语有两套,论道不离“无、有”即无形与有形,论易不离“阴、阳”。《庄子天下》“《易》以道阴阳” 而不论体用 ,说明易经哲学忽视道之体用关系。《易》道阴阳,所论的是阴阳之术,“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道”就是道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这个“道”也是道术,只有“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这个“道”才是道体。《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这个道就是论的道体。所以这个道体,是“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是万物之本,故“治病必求于本”。《老子》十一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专论道之体用关系,所以《老子》五千言所用阴阳哲学术语不多。《黄帝内经》多言阴阳,是因要阐述五运六气及五脏而离不开阴阳五行之故,所以《黄帝内经》为道之用。胡孚琛教授根据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认为,《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段话中之 “冲”应订正为“中”,是其对阴阳之误解。

笔者就此还认为:北阴南阳南北对冲,左右子午东西对冲,这种对冲被称之为阴阳对立,对立之阴阳其运行,不是通过相互斗争实现的,而是通过相互妥协现的,这种相互妥协就是其和谐之象征,故《老子》才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显示其中国古代老庄哲学是和谐哲学。源于《内经》之中医治病准则,就是运用老庄这一和谐哲学原理去调和阴阳,使其阳平阴秘。《老子》四十二章中“冲气以为和” 之“冲”,不应订正为“中”,否则就无法解释阴阳统一之对立。“一生二”就是太极生阴阳,阴阳之气是对冲(对立) 的,一看太极图便知,“冲气以为和” 的“冲气”是指阴阳之气而绝不是指其它什么“中气”,更不是什么“中和之德”,正是这一原因“调和阴阳”才是中医之旨。

2、张超中先生:既然已经肯定《黄帝内经》与《老子》之间“神”与“道”的关系,这里就根据《黄帝内经》的观念作一补充申述。《国语·郑语》有史伯之言曰:“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李志超先生在研究了《易》中的有关命题之后说:“《易》之万物,意指生物,所以朱熹作注:'物所受为性,天所赋为命……得之有生之初……全于已生之后……而万物各得其性命以自全……’。”万物皆有生命,这当是古人对造物主的意会,与“天神引出万物”并为之主的观念相通。“中”可以理解为“中和之德”,按照《黄帝内经》所言,也可理解为“神”居于阴阳之中,阴阳为“神明之府”,所以“中和之德”也就是《灵枢·本神》所说的“天之在我者”。胡孚琛先生言及内丹家,宋代曹文逸《灵源大道歌》曰:“神是性兮气是命”,对神气与性命的关系给以确切肯定,张介宾曾引以注解《素问·上古天真论》。从此处理解朱熹之注,可见其实仍不能离于神气之化。《素问·五常政大论》论“神机”为“根于中者。”可见“中”即指“神”。故万物之生成与维持,必依靠其中之神统领着气才能得以进行,否则就不会有万物之名。因此,“万物负阴而抱阳”是说其存在状态,而“中气以为和”等于是说万物生成的缘由,“中气”即为神气。这样解释就可避免臆测之嫌,并由此也与《黄帝内经》对阴阳之道的变化生成作用相衔接。

笔者就此认为:张超中先生依据胡孚琛教授“冲”应订正为“中”之误解,把“中”可以理解为“中和之德”,按照《黄帝内经》所言,也可理解为“神”居于阴阳之中,这就牵强附会了。阴阳为“神明之府”,是指阴阳之道,《老子》“万物负阴报阳”,是指阴阳之术而不是阴阳之道。胡孚琛先生所论之“内丹”就是阴阳之术。“神是性兮气是命”之说是离道之术,张介宾曾引以注解《素问·上古天真论》,才才导致张介宾之后误把藏象等同脏象。《素问·五常政大论》论“神机”为“根于中者。”,这个“中”不是指“神”,而是指阴阳之道的“神明之府”。“《易》之万物”,并非“意指生物”,“《易》之万物”指世界上一切生物,包括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生命”一词从哲学角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生命”:凡是有始有终者之世界万物包括非生物界都是有“生命”的,只是时间长短不同而已。

3、张超中先生:有关《黄帝内经》对“阴阳”概念的理论贡献以及“阴阳”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专家们已言之甚详,此处不再置喙。应该提及的是《老子》之“道”的规律属性通过“神”与“阴阳”而在《黄帝内经》中得以充分体现,这是《黄帝内经》的独特成就。从这一角度来看,《黄帝内经》其实是《老子》的最好注本,这反映在其对道教的影响中,不仅为内丹家的理论论证和具体操作提供了切实的依据,为道教神灵谱系的构建提供了借以发挥的蓝本,在更为宽泛的意义上,它就是道教医药学得以成立的基础。

笔者就此认为:不是《老子》之“道”的规律属性,而是《老子》之“道”的哲学原理—“道”之自然法则,通过“神”与“阴阳”而在《黄帝内经》中得以充分体现。《内经》与《老子》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体用关系,《内经》理论是对《老子》内道哲学原理之运用。“神”与“道”的关系,是“同一”关系同出而异名。万物皆有生命,这不“是古人对造物主的意会”,这是自然中之必然: 所谓“生命”生意谓死,万事万物都有始有终,其始终之过程就是“生命”过程,这就说明广义之“生命”总括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所以一切星球、星系都有生命。“天神引出万物”并为之主的观念相通。李志超先生所说:“《易》之万物,意指生物”,是不符合易理的,《易》之万物,总括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朱熹作注“万物各得其性命以自全” 这个“万物”也是其“生命”总括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其后的“中”可以理解为“中和之德”,……之说显得莫名其妙。说“中气”即为神气,这就越说越糟。

《黄帝内经》的独特成就,并非是《老子》之“道”的规律属性通过“神”与“阴阳”而在《黄帝内经》中得以充分体现,而是《老子》之“道”的充分运用与发挥,“从这一角度来看,《黄帝内经》其实是《老子》的最好注本” 。道教及内丹家的理论有违《内经》之旨,道教医药学是在继承《内经》传统中的一个分支,所传的是医术而已,内丹家则不是传的是医术而是传的练丹之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不群老师《黄帝内经》讲稿(一)
道家思想对中医学理论发展的影响源流考 - 旭日东升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道生阴阳
秋夜品读养生
郑熊:黄老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
道医论坛 | 张士卿:论《黄帝内经》中的道学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