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顺德“扒龙舟”民俗活动概述

顺德“扒龙舟”民俗活动概述

2012/5/3 阅读2681次 本站网友 申小红 发表 申小红专栏 【字体: 上一篇<<>>下一篇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北临广州,毗邻港澳,是广东著名的侨乡。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设县,1992年撤县建市,2003年改为佛山市辖区。顺德境内河网密布,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著名淡水养殖基地,素有“鱼米之乡”,“花果之乡”之美誉。“一田绿蔗一桑基,一片青蕉一口塘”是顺德乡村特色产业的缩影和写照。

北人赛马,南人竞渡,这既是南北生活方式差异的描述,也是两种不同文化圈的显著标志[i]龙舟,广府人称之为“龙船”;“划龙舟”为书面语,是龙舟竞渡的意思,在粤语中“扒“划”同音, “扒龙船”的“扒”就是“划”的意思,一个“扒”字表现出岭南“划龙舟”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色。

港澳和珠三角地区的龙舟有自己的特色:一叫“扒龙船”,一叫“斗龙 ”,前者是表演 ,后者是比赛。龙舟主要以坤甸木、松木、杉木等造成。在类型方面,有“专用龙舟”、“简便龙舟”、“代替龙舟”、“游龙”四种。“专用龙舟”也叫真龙,长条型,装有龙头龙尾,饰有红、黄、青、绿、白 、黑等颜色,比赛后不是埋在河泥里就是吊在专设的木架上或祠堂的横粱上;“简便龙舟”也叫假龙,是指没有装上龙头龙尾的专用龙舟;“代替龙舟” 指临时渡船之类的船,装上龙头龙尾而成;“游龙”(也叫文龙)就是只装有龙头龙尾,且都比较大、装饰华丽,高标罗伞,锦旗林立,不参加比赛,专供观赏。[ii]  

世界龙舟看中国,中国龙舟看广东,广东龙舟就看顺德和南海。“扒龙舟”不仅是顺德端午节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顺德乡村最隆重的民间民俗活动之一,它传承了从明代景泰年间便已形成的几百年的龙舟串门、联络乡情的龙舟节习俗。

北人赛马,南人竞渡,或者说北人善马,南人善舟,说明我国北方、南方各民族文化活动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对于“陆事寡而水事众”[iii]的华南水乡泽国的百越人来说,其常用交通工具自然而然就离不开舟楫了,而且“粤人善操舟”[iv],这就为水乡的龙舟竞渡活动提供了物质上、技术上的准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龙舟竞渡不但突破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而且形成了具有强烈竞技性的民俗文化活动。

过去,顺德的每一处村庄,几乎都以社庙为单位,而且都会有龙船,每一条龙船与社庙都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村社族群的精神支柱之一。人们习惯按祭祀的庙宇或宗祠来进行自然区分,就像每一个村庄的可以分为一组二组三组一样,每个组都有自己的社庙和拜祭的神灵,因此组织者会以社庙为单位来组织龙船。村民们深信自己社庙的龙船就是保佑自己的神龙,与社庙里供奉的神仙一样,是护守一方的神灵,同时也是整个族群的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慰籍。

例如顺德勒流冲美龙舟,整个龙头鎏金,用长金鬃装饰,龙尾多用整木雕成,通身鳞甲。龙头和龙尾在竞赛前才在船上安装。顺德鸡公头龙舟上饰龙牌、龙头龙尾旗、帅旗,上绣对联、花草等,罗伞绣满龙风、八仙等图案 ,中部设神楼、大鼓、铜锣各一 。

在顺德传统民间习俗中,龙船就宛如一条真龙,所以端午期间的各项仪式都有专用称呼与禁忌:捞出龙船要说“起”龙船,因为在粤语中“起”与“喜”同音;“龙舟进水”不能说成“龙船下水”;不能“抬”龙船,只能百多人用手“揪”起龙船到水上;龙舟活动结束后把龙船放回原处叫“藏龙船”,而不能叫“埋龙船”[v]。另外,在过去,龙舟穿过桥底时桥面禁止妇女通行,龙舟活动的河面禁止妇女在河边上洗头,妇女也不能踏上传统龙船上玩耍或扒龙船;参加扒船的人不能穿拖鞋,因有拖泥带水的意思而会被赶上岸;在龙舟活动期间禁止讲说对龙舟不吉利的话等等。

龙头、龙尾都放在社庙里 ,桡手们在“龙舟头”的带领下,抬着龙舟鼓,到各自的龙舟埠“起龙”,然后扒到庙前的河道湾泊。在比赛前后,礼乐人都要拜庙、贺庙,除了精心挑选桡手和加强操练外,还十分讲究“意头”,龙尾叫“龙一”,龙船下水叫“升水”; “出大标”是八艘龙舟间进行的大赛,三年一次;赛道设距离约5公里的上龙门和下龙门,龙门之间并排设标桩8个,上插标旗,每次到龙门,由艄公拔取标旗后才能返航。[vi]

在顺德的端午龙舟竞渡的整套仪式中,龙崇拜的民俗文化始终贯穿其中,这是珠三角地区端午节的一大特色。

顺德人对大、小龙舟的叫法有很大的区别:划能坐数人的叫扒龙船,划能坐三、五、七人的叫扒龙艇,划能坐十三、十五人的叫扒十三桡、扒十五桡。

顺德当地的端午节扒龙船习俗,有文献记载的龙舟竞渡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成为明清时代长盛不衰的民间民俗文化事象。

《顺德县志·梁元柱传》记载出生于明万历九年(1581)的梁元柱“尝观竞渡”[vii]的记载。

清初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载:

顺德龙江,岁五、六月斗龙船。斗之日,以江身之不大不小、其水直而不湾者为龙船场。约自某所起,至某所止,乃立竿中流以为界,船从竿左、右斗,不得逾界。先期定其敌,两龙船为一偶,大小长短相若,黄头郎相若也。主者书于册,又以两筹书某龙船字中分;主者执其两半,而以两半酌卮酒与之。两船既斗,则胜者交其筹于主者。主者合筹不爽,则书于册曰某船胜某船矣,以一标书“胜”字与之。其负者又与他船斗,或胜,则亦得以胜标。是日也,船连三胜,得三胜标者,是为初场最。次日三胜者又与三胜者斗。三胜者连得二胜,则得一五胜之标,是为二场最。次日五胜者又与五胜者斗,其一得全胜者,是为三场最。于是,主者与以状头标、张伎乐、簪花挂红,为四六庄语送之还埠(凡出龙船之所曰埠)。斗得全胜还埠,则广召亲朋燕饮,其埠必年丰人乐、贸易以饶云。[viii]

这段文字详细介绍了明清时期顺德当地龙舟竞渡的时间、场地的选择、竞赛的规则,而且连最后的热闹场面、得胜者的喜悦心情和美好愿望都跃然纸上,可见,顺德划龙舟不但历史悠久,而且规模宏大、场面壮观。

顺德杏坛镇北水村有古石匾一块,上刻“压尽群龙”四个大字和两行小字:右边“康熙己卯文社为”;左边“第一名飞龙立”,连起来就是“康熙己卯文社为第一名飞龙立”,为顺德古代得到官方认可的龙舟竞赛的物证。

清朝同治年间,邑人评议“凤城八景”时,“鉴江竞渡”[ix]列为八景之一。鉴江俗称碧鉴海,即现今大良河。每年端午节,各村龙船齐集鉴江竞渡,伏波桥上,两岸水边,人头攒动,彩旗飞舞,百舸争流,为一年之中老百姓最高兴的日子。

“扒龙船”分为两大类:“游龙”和“赛龙”:

“游龙”,又称“趁景”、“出景”、“出游”或“探亲”[x]。是否设置奖品,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即使设置奖品,也不会很贵重,只是举办方的一点心意而已。游龙之前,会出台一些竞赛规则,包括时间、地点、路线等,所有参赛的龙舟都是自发进行比赛,而且都有一份奖品。这种比赛不在乎名次,而是注重装饰风格上的新颖、华美和表演技巧上的整齐、划一等等方面。游龙的龙船装饰华丽,插上色彩鲜艳的高标、彩旗、罗伞和龙头、龙尾;在船中处配备铜锣、大鼓、唢呐手和神龛或神楼。龙船按锣鼓节拍一边慢扒游弋,一边吹奏乐曲,还有人在龙船头、尾部挥舞彩旗吸引观众。以顺德大良为例,扒龙船最具特色的是“出景”和“探亲”。所谓“出景”就是各地的龙舟集中到某一个地方进行竞赛和会演。在清代及民国时期,每一村或每一姓(一个家族)就有一艘龙船,这些龙船结成“亲戚”关系,从五月初一开始 ,龙船就到各“亲戚”处游弋。每到一处,主人便点炮仗迎接,请茶、送饼或请吃饭,这就叫做“探亲”。一旦有什么事情发生,“亲戚”之间就会互相帮助,亲如一家。  

端午节扒龙船连续进行五天,建国前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还沿袭“初一扒东门(现今云路村)、初二扒北门(现今北区)、初三扒龙眼(现今勒流龙眼村)、初四扒旧寨(现今苏岗旧寨村)、初五扒大良”的规律。有时为了满足各水乡村落的要求,在顺德大良的龙舟活动安排偶尔也作出一些调整:五月初一划北门乡(新滘),初二划东门乡(云路),初三划龙眼村,初四划大门乡(大门),初五划大良河。

 “赛龙”,又称“斗标”或“竞渡”。“赛龙”分为赛龙船和赛龙艇。龙船的体积较大,船身也很重,有1700多公斤,大的长30多米,可坐4060人,小的十几、二十米,也能坐二、三十人。赛龙的龙船装上龙头、龙尾,船中间配备铜锣、大鼓、唢呐和神龛,不仅装饰华丽,而且划手都是身壮力健的男性青年。而龙艇形体轻巧窄小,一般没有任何装饰,因赛程远,赛事持续的时间也就比较长,所以,赛龙艇更能考验选手的技巧和耐力。因其竞渡的场面比较宏大,在顺德当地称之为“放标”或“放大标”[xi]。在大良,从初五这天中午起,赛龙云集大良河,一边敲锣打鼓游弋,一边物色对手,在大良河进行竞赛的龙船,一般是两艘,都是自发竞渡的。竞赛时,密锣紧鼓,水花飞溅,赛手大力扒桡,龙船高速前进,直到分出胜负才肯罢休。金榜村(现今金榜居委会)饲养奶牛,村民长年外出割草作为奶牛的饲料,所以村里的选手都练得好臂力、耐力,每逢竞赛,往往都能取胜,因此“金榜扒仔(划手)”远近闻名。

龙舟要经过起龙、晒龙、上油、点睛、装饰等各种程序及仪式方能正式下水参赛,而龙舟赛事之外的祈求身体健康与增进族群团结的龙舟宴(龙船饭)、民间记录龙舟传统的龙舟歌标等等的仪式与活动表明,龙舟活动早已在佛山民间演绎出完整的“民俗生态链”。

1983年参加国家、国际龙舟赛到现在,佛山顺德男子、女子龙舟队共获得各类冠军80多项,由于其深沉的历史积淀和厚重的文化习俗,2005年顺德荣获“全国龙舟之乡”。



 注释:

 

[i] 万建中:《龙舟竞渡习俗渊源新探》,《四川文物》[J]1996年第2期。

[ii] 李湘远:《岭南文化对港澳和珠三角地区龙舟运动形成、发展的影响》,《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第4547页。

[iii] 《淮南子·原道训》。

[iv]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八《舟语·操舟》,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77页。

[v] 佚名:《源远流长的广府龙舟文化》,《城市观察》[J]2010年增刊第1期,第162页。

[vi] 赵东玉:《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75176页。

[vii] 顺德县志办:《顺德县志·清咸丰民国合订本》[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746页。

[viii]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八《舟语·龙船》[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87488页。

[ix] 叶春生、凌远清、凌建:《顺德龙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60页。

[x] 叶春生、凌远清、凌建:《顺德龙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9页。

[xi] 叶春生、凌远清、凌建:《顺德龙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940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快扒龙船了!番禺龙船不为人知的文化!
扬州端午龙舟竞渡
凤城河上能否恢复赛龙舟习俗?
百年广州人 | 阿妈叫我睇龙船
【合川掌故】江水汨汨滔滔,满载声声号角——龙舟竞渡,合川人的五月初五
松涛视听沙龙 │ 南京民俗文化瑰宝(系列之八)——六月六龙舟竞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