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邦彦

陈邦彦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陈邦彦

    (1603-1647),明,抗元英雄,著名诗人,“岭南诗前三家”。
  字令斌,号岩野,顺德龙山人,祖籍安徽铜陵。远祖陈玺,在宋端宗时南迁广东,死在广州。他的儿子陈大谟率家迁居南海龙山乡,到陈邦彦时为十二世,而家庭亦由龙山迁到大良附近的锦岩山麓。明景泰元年(1452年),陈邦彦老家龙山划归顺德。陈邦彦少小聪明勤学,成人后主要以教书糊口,人称锦岩先生。四十多岁以前,他没有取得任何功名。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明朝近三百年统治宣告结束。同年四月,清兵以吴三桂请求出兵相助为名,大举开入山海关。五月,崇被的叔伯兄弟、福王朱由崧逃到南京,组织南明政府。企图凭借长江天险,以圆其再造明室之梦。陈邦彦知道这消息后,大感振奋,遂不远千里,只身北上,向福王上书,陈述他的复明大计,文章叫做《中兴政要书》。上书后他随即返回广东。不久,朱元璋的九世孙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国号“隆武”。他了解到这篇《政要书》的内容,大为赞赏,称陈邦彦为“奇才”,并下“旨”请陈邦彦速速赴闽,共商国事。可能是因为一身不能事二主的缘故吧,陈邦彦当时并没有马上到福州去。只是到了第二年的五月,南明政权被清兵摧毁之后。他才下了归附聿键的决心,并且参加了六月举行的隆武朝唯一的一次乡试,得中第七名举人。发榜前三天,他被聿键任命为监纪推官。这在他一生中,算是难得的双喜临门了。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两个月后,福州便落入了清兵之手。聿键不知所终。陈邦彦骤失其主,一时如丧家之犬,大感彷徨。
  恰好这时候,另一位皇亲、桂王朱由榔(万历皇帝的孙子)逃亡到了广西。在广州人苏观生的怂恿之下,陈邦彦去到梧州,代表苏观生等人,向桂王表达了愿意拥戴他的意思。此事尚无下文,而广州那边却先已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苏观生、关捷先、何事驺等广东士绅,在广西那边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兄终弟及”为理由,把聿键的弟弟聿粤捧上了皇座,定国号为“绍武”。这事使陈邦彦大为光火。他讨厌苏观生的三心二意,又觉得聿粤的上台实在是有违正统原则,建议桂王到广州问个究竟,同时表示,最好能用非武力的手段解决这个问题。桂王觉得这建议不错,于是擢升他为兵科给事中,让他代表本人到广州去说服苏观生改变立场、放弃聿粤以及承认广西方面的正统地位,结果被苏观生严辞拒绝。这时桂王再也沉不住气了。就在聿粤称帝后的第十六天,他风尘仆仆地从梧州进入广东,在肇庆草草上演了一幕“正位大宝”的戏,这等于正式宣布他要和聿粤对着干了。接下去,广州、肇庆同室操戈,在三水附近爆发了一场颇为激烈的水战。广州方面虽然暂时占了上风,但可惜庆功酒才刚刚落肚,李成栋、佟养甲所部清军已经横扫福建,进抵潮州、惠州,杀向广州。转眼之问,绍武君臣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清军乘势直捣肇庆,朱由榔不能抵敌,带着少数几个亲信遁向广西。由于事出仓猝,陈邦彦来不及追随,混乱中他逃跑到了高明山区,隐姓埋名,静观时局发展。
  不久。有消息传来说,永明王在桂林被清军包围,将单兵寡,危在旦夕。陈邦彦救主心切,跑到顺德请余龙帮忙。余龙等人本是当年明将万元吉在广东招募的援赣部队,赣州失陷之后,生活无着,便在甘竹滩落草为寇,原队人马加上归附的溃兵也有二万多人。经说服,他们同意协助陈邦彦攻打广州。另方面,陈邦彦又联络上了东莞的抗清义士张家玉,张也同意助他一臂之力。那时候广州清军的主力,都被李成栋带到广西对付朱由榔去了,留下守军不多,正是攻城的大好机会。但是陈邦彦此举的真正目的,其实乃是明攻广州,暗保桂林,只要能把李成栋包围桂林的部队“调”回广州,那便是最大的胜利,能否攻入广州城对他来说倒并不重要。眼看着大兵压境,老奸巨滑的佟养甲忽生妙计,他下令关闭城门,不准出战,一边派出快马到广西急檄李成栋回师。一边四出散播谣言说,李成栋的大军已经在回穗途中了,很快就要杀到甘竹滩去了。余龙大老粗,不知就里,急着要保卫他的老巢,也不知会陈邦彦,顾自撤围先走;剩下陈邦彦孤掌难鸣,也只好谙然收队。后来知道,李成栋接到广州的告急文书后,确实是很快就放弃了对桂林的包围,转而回援广州。永明君臣这回能脱离虎口,得归功于陈邦彦围魏救赵法的妙用。
  其后,陈邦彦联合张家玉,又陆陆续续打了些小仗,清军有所损失,而他们自己也伤亡惨重。
  顺治四年(1647年)初,佟养甲突袭顺德,抓走了在龙山避难的陈邦彦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姓何的妾,把他们作为人质,招降陈邦彦。在佟养甲的来书中,陈邦彦写下了如下的话:“妾辱之,子杀之,皆唯命。身为忠臣,义不顾妻子也。”这一妾二子,后来都被清人杀害。
  这年七月,陈邦彦在广州物色到被迫降清的杨可观、杨景烨、黄天锡等三位前明军官,让他们在城中做内应;又布置三千“花山盗”向清人诈降,混迹于清军之中,伺机起事。他和前明礼部尚书陈子壮(南海人)则计划好兵分两路,同时进攻广州。陈子壮兵出九江,负责攻打西南方,陈邦彦统率水军,集中突击西北。三方面约定七月七日为举事之日。然而由于某些尚不清楚的原因,事情的进展不能如意。陈子壮的部队提早了两天到达广州,驻扎在五羊驿。他的一名家僮被清军俘虏,供出实情(一说有叛僧告密),结果城内三千“花山盗”和杨可观等三人均被清军查获处死。形势对二陈十分不利。这时李成栋在东莞击败张家玉,回城途中,船队驶到禺珠洲,与陈邦彦水军碰个正着,双方于是展开了一场血战。陈军借着风势发动火攻,李成栋抵敌不住,往后败走,陈军在后紧追不舍。当时,陈子壮的部队正埋伏在白鹅潭附近,准备随时接应陈邦彦。邦彦军船上插朱饰青旗,他们原来是知道的,但由于时值黄昏,暮色苍茫,士兵们竟然不能分辨旗色,望见前面黑压压一片战船,乘风破浪而来,以为大队清兵杀到,心下不免着慌,及至看清楚在敌人的背后还有自己人时,阵脚已经大乱了。陈子壮号令再三,都不能制止。更糟糕的是当时风向突变,清军乘风大纵其火,反过来向陈邦彦那边狂烧过去。广州城内的清军这时候又发炮助威。二陈军缺乏作战经验,终竟大败亏输。之后,陈子壮率残部逃回九江,陈邦彦则纠合败卒转攻三水,又转攻高明,继而与清兵接仗于新会和香山,后来得到故明清远指挥白常灿接应,遁人清远,在江口设木栅顽抗。清兵追到,再次施以火攻,陈军连战失利,部将霍师连连阵亡,不得已而退入城中固守。清军包围清远城,猛攻十日不下。后来有人献计,在城外荒野处一座古庙中偷挖地道,一直通到城墙底下,装上火药,随着轰隆一声巨响,城墙倒塌了十多丈。清兵冒着硝烟如狂潮般涌入,两军短兵相接,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巷战。战斗从早晨打到下午,陈邦彦身上多处受伤,心知大势已去,便退走到朱氏园,在园壁上题了三首诗,其中一首六言诗写道:
    平生报国怀深,日望西方好音。
    已共苌弘化碧,还同屈子俱沉。
  诗歌表达了他对广西抗清政权的眷恋之情,同时也表明了他要效法屈原自沉汩罗江的决心。诗写完之后,陈邦彦掷笔投池。意欲一死了之,不料清兵及时赶到,从水中把他捞起,槛车押往广州。在狱中他绝食五日,不死。佟养甲要他写悔过书,他把写在朱氏园的三首诗抄给了他,其余一无所述。几天之后,陈邦彦终于被斩决于广州四牌楼。临刑他气定神闲,从容赋诗,有“书生漫谈兵,时哉不我与”,“崖山多忠魂。后先照千古”等句。陈死之日,为顺治四年(1647年)九月二十八日,死后尸身被肢解示众。
  陈邦彦育有四子一女,女已嫁人。其余三子,陈馨尹死于离乱,陈和尹、陈虞尹被清人杀害,已如上述。只有长子陈恭尹,因为清兵突袭时他已离开了顺德,躲藏在增城湛粹家的复壁中,侥幸逃过大难,后来成长为一代诗人,与番禺屈大均、南海梁佩兰同享盛誉,并称“岭南三大家”。

    人物评价
  八面玲珑,光彩耀人
  精通《明史》的李少魁先生认为,陈邦彦是明末清初具有历史影响的重要人物,在大变革的时代,其忠心不二,披肝沥胆的人生态度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他的魅力
  他是个好文人
  《明史》(清·张廷玉等著)卷二百七十八称其:“为诸生,意气豪迈。”著有《雪声堂诗文集》,在明清之际影响颇大,他的诗老健多感,一时无两。
  也是个好将军
  史又载,“邦彦自起兵来,日一食,夜假寐不就枕,与士卒同劳苦。故其下人人感动,即小衄无思叛者”(乾隆十八年《南雄府志》卷十七《编年》)
  他的才华
  陈邦彦除深具民族气节外,诗文也饮誉当时,有《雪声堂集》十卷、《南上草》、《易韵数法》等遗世。他的诗无论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相当高度,与著名诗人黎遂球、邝露并称为“岭南三家”。他还工书法,在狱中时,吏员们爱他一笔好字,争着拿纸来狱中求字,邦彦来者不拒,挥洒自如。《岭南书风》说:“陈邦彦,号岩野……书法少见,今所陈列,或是真迹,有刚健之气”。
  他的学生
  屈大均(1630~1696年),清初文学家、诗人,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少年时从陈邦彦读书于广州越秀山麓。永历元年(1647年)参加陈邦彦等组织的反清起义,广州起事失利后,陈邦彦殉难,屈大均辗转到肇庆。
  他的家庭
  陈邦彦祖籍安徽铜陵。远祖陈玺,在宋端宗时南迁广东,死在广州。他的儿子陈大谟率家迁居南海龙山乡,到陈邦彦时为十二世,而家庭亦由龙山迁到大良附近的锦岩。明景泰元年(1452年),陈邦彦老家龙山划归顺德。陈邦彦少小聪明勤学,成人后主要以教书糊口,人称岩野先生。四十多岁以前,他没有取得任何功名。等到他出山时,明朝已经日落西山,没什么实力了,所以他虽然很有雄才大略,但是“有心杀敌,无力回天。”死后,“永明王赠邦彦兵部尚书,谥忠愍,廕子锦衣指挥。”(见《明史》)
  陈邦彦育有四子一女,女已嫁人。其余三子,陈馨尹战死于沙场,陈和尹、陈虞尹被清人杀害,只有长子陈恭尹,因为清兵突袭时他已离开了顺德,躲藏在增城湛粹家的复壁中,侥幸逃过大难,后来成长为一代诗人,与番禺屈大均、南海梁佩兰同享盛誉,并称“岭南三大家”。
  遗迹寻访
  后人尽忘前人事 寂寞木棉锁深秋
  锦岩公园坐落在大良北区闹市中的一座清幽的山岗上,山岗不算高,但上面都是红砂岩,岩壁出奇的陡峭。据了解,原来锦岩公园叫做稳乐山,是为了纪念陈邦彦而改为现名的。陈邦彦曾在此授徒讲学近二十年。
  步入岩野先生讲堂,堂内有一碑,上刻陈邦彦生平,周围墙壁有相关的诗词字画。堂前依次是柏、松、木棉树各两棵,周围小盆栽,落英缤纷。记者席地而坐,静听木棉树沙沙叶响,遥想锦岩志士的壮烈。记者观察,讲堂少有游客,偶有误入之,迅速退返。与岗腰处打牌之声相比,尤显讲堂之冷清。若视陈邦彦为学者,该庆幸其身后得到清静安宁;若视为忠烈志士,不免生出落寞之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家玉
南明第三位皇帝,朱聿鐭玩笑着过了把皇帝瘾
航拍镜头下的佛山市陈村镇
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一系列政权——南明政权
南明臣子假殉国 骗好友自尽后竟抬尸降清
明朝王妃傲骨于惠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