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家争鸣:无用之用,无为而为

无用之用,无为而为 来自史记 07:00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庄子提倡顺应天道,而摒弃“人为”,剔除人性中那些虚伪的杂质。顺应“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这便是庄子所提倡的“至仁”思想。


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应该是自然而然,不要刻意去规划,更不要刻意地去修饰。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就这样不加修饰顺应自然地活着,那是否有些消极呢?久而久之岂不变成了一个“混日子”的无用之人了吗?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讲一段故事。



话说一日,庄子与弟子,来到一座山下的丛林旁,在茂密的丛林中,有一株大树格外地出奇,其状甚为秀美,屹立于林间流水潺潺的大溪之旁,仅凭目测看这棵树的年龄,恐怕也在千年以上了。就在庄子和弟子仰观这棵大树之时,一群伐木人从他们的身边走过,并且口中说道:“大而不成材,有什么好看的,真是少见多怪。”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庄子忍不住上前与伐木人搭话道:“请问师傅,如此参天之木,怎么无人来用,以至长了千年呢?”


听到庄子开口问话,伐木人停下了脚步,看了一眼庄子后,说道:“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这种木头啊,是不成材的。用来作船,那它就沉于水底;用来作下葬的棺椁,埋下没多久它就腐烂了;如果用作日用的器具,不经久耐用;如果用作盖房的柱子嘛,它又容易遭到蚁虫的啄食,所以这种木材百无一用,没有人会砍伐它,于是也就长了这么久了。” 


听了伐木人的一番话,庄子点了点头,回过身来对弟子说道:“看来,此树能够长了这么久,是因为它无用啊。”


一旁的弟子听后,仿佛有些恍然大悟,连忙称是。



 庄子与弟子下山时,天色已晚,便在一间民居借宿。民居的主人很是高兴,让儿子杀鹅以款待客人。听到父亲的吩咐,这家的儿子便开口向父亲问道:“那杀哪一只鹅呢?我们家有两只鹅,一只鹅能叫,一只鹅不会叫。”


这家主人开口说道:“当然是杀那只不会叫的。”


第二天,庄子和弟子告辞离开,没走多远,弟子便忍不住开口问道:“老师,昨天山中的木,因为不成材而得以天年;可主人家的鹅,却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我有些糊涂,请问先生该怎么解释啊?”


庄子回答道:“我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不过话虽如此,这材与不材之间,似是而非,需要你认真地揣摩啊……”


见庄子欲言又止,弟子急忙又问道:“那有材不行,无材也不行,材与无材之间更是不行,那该如何是好啊?”


庄子微微一笑后说道:“你知道鹌鹑与飞鸟是怎样饮食起居的吗?” 


弟子赶忙回答:“老师,您的意思是说,人应该像鹌鹤一样,四海为家,随遇而安;像飞鸟一样,自在逍遥,不留痕迹吗?”


庄子笑道:“正是如此啊,管他材与不材,有用无用,想那么多不是反被其累吗?”



在自然面前,人类渺小到不值一提。即便你是所谓的社会精英、有志之士,那不过是与普通人相比较罢了,倘若与这自然宇宙相比,到头来不过是一抔黄土罢了。


也许有人会说,即便人死后什么也带不走,至少你可以留下些什么,可以对这个社会做出一些应有的贡献。而在庄子看来,且不去说人死之后的事情,在生前所作所为的意义,即便是对社会做了巨大的贡献,也只是相对人类这个大“我”而言,整个自然万物,宇宙星辰,又何曾因为我们而改变过呢?


借用佛家的轮回观点来看,也许这辈子发明武器的人,下辈子却投胎成了被猎捕的对象,这不是反被自己的“有材”所害了吗?


庄子的思想可谓玄妙精深,如果在此用我们寥寥数语,想把他老人家的思想进行提纲挈领,那是万万做不到的,要理解庄子的思想,则需要跳出固有的思维成见,否则就只知庄子的逍遥之名,而不知庄子的神韵所在了。


——  明天再见  ——

文章授权转载自公众号:闻古知新(ID:wenguzhixin201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材与不材之间 心态是关键
少年说||元宝(317):不做作业的影响为何成材——读《庄子·山木》有感
摘录·庄子·山木
餐松饮涧 - 成材不成材
老子和庄子的区别 老子和庄子是师徒关系吗?
庄子山木读后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