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麦扬:浓浓的年味醉心魂

  

若论一年之中最隆重、最热闹、最喜庆的节日,当是春节莫属了。

当今正逢太平岁月,衣食富足,歌舞升平,日子越过越好,赶上过年这样的好日子,必定要热热闹闹过个大年。的确是一年比一年热闹,人人都喜乐开怀。

但在我,总觉得童年的春节年味最浓,至今总是怀恋不已。每逢过年,便会不由得想起那从前过年的诸般情景,心里感到美滋滋的。

大概是由于平日里乡亲们过着悲苦的日子,食不果腹,劳作艰辛,忧愁度日,而寒冬腊月更是饥寒交迫,苦不堪言。就在一年之中最冷的季节里,人们迎来了新年。春节,对于白池村的庄稼人来说,四季更替,万象更新,春归大地,爆竹声中除旧岁,满怀喜悦去迎接这个喜庆的节日。在欢笑声中,在鞭炮声中,在锣鼓声中,春天的脚步返回冰冻已久的大地。有钱没钱,照样过年。再穷也要在大年初一早上吃一顿肉馅饺子,在期待过上好日子的热切期盼中,家家都在忙碌着准备过年的各项事情。

进入腊月,县城的集市上便开始供应年货,年味就是从集市飘向县城的角角落落,再飘向县城周围大大小小的村庄,一直飘到远离县城的偏僻乡下。腊八,拉开了过年的序幕。到了腊月廿三,家家清洗衣物,涮洗盆罐,整饰居室,祭灶,俗称“过小年”。这时,乡村里的年味飘散在村街上,走到哪一家都能闻到。

大寒小寒,杀猪过年。一头肥猪养了一年,长到了二百多斤,父亲用麻绳捆起来,四蹄朝天放倒,杀了它。猪肉舍不得自己家都吃了,将肥肉运到集市上出售,所得钞票便是家中的一笔丰厚收入。余下的猪头、猪蹄、猪尾巴以及八九斤重的一套好下水,留作过年享用。

一颗猪头十几斤重,父亲用斧头劈作两半,连同猪蹄、猪尾巴和下水,一起放进堂屋的大铁锅里。母亲便在灶膛里放满了劈柴,大火小火慢慢炖,满院子的肉香勾引我的谗涎。别忘了,猪耳朵和猪肝要留下来,用来招待来我家拜年的亲戚。奇怪的是,二哥不吃猪肉,只是喜欢吃炖猪肝,只好让他一人享用了。常常,趁着他不注意,我也要分享一下这份美食。日后长大了,喝酒便以酱猪肝下肚,常常还会想起二哥独自享用炖猪肝的情景。

冀中乡俗,大年初一至初五,仿照寒食节的习俗,家中不做食物。那么,母亲在年前就要做好一家人年后五天的主食。主要是蒸馒头,还有枣糕和年糕。其次便是借用邻居家的铁饼铛,用小米面烤制“炉糕”——那可是我非常爱吃的一样食品。蒸熟的各种面食堆放在大簸箩筐中,上面盖上笼布,熥热了便能吃。当然,如果我饿了,伸手拿起一个冰凉的小米“炉糕”大吃大嚼起来,已是管不得冷热了。

在饥饿中生长的童年,恐怕唯有过年才能顿顿饭饱餐肉菜。啃猪蹄,吃水饺,嚼糖块,正是这些美食在年节的每一个日子里散发着清香四溢的年味。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家有余粮,顿顿有肉。”在那个长年累月被饥饿围困的贫困岁月里,有粮有肉,衣食无忧,便是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极乐世界。过年,休闲,享乐,饱食安睡,似乎让乡亲们过上了几天渴望已久的新生活。尽管它很短暂,但值得留恋。

过了小年,母亲便要忙着为一家人准备过年穿的新衣服。年节里正逢寒冷的冬天,一身臃肿的棉衣是脱不掉的,只需做一套外罩,便焕然一新了。

在饶阳县城里,逢三、六、八的日子为集市,而初六、十六、廿六则为大集,三和八的日子为小集。平时的集市到了错晌时辰便要散了,进入腊月则没了大小之别,无论哪一个集日都是热闹非凡,约定俗成的上午半天集市拖延成了一整天。腊月廿三,一条街上,专门出售布料和成衣,尤以五颜六色种类繁多的棉布居多,妇女们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专心致志地挑选各人中意的布料。回到家中,立即裁剪缝制,赶在年根底下做好了,让家里每个人都有一套新衣服,便能穿上新衣服鲜鲜艳艳过大年。

腊月廿六是年前最大的一个集市,在饶阳旧城横贯东西的那条主街上,从西关到东关,漫漫一条街都是卖年货的摊位。自西向东,依次为菜市、布市、肉市、鞭炮市,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人声鼎沸,买卖兴隆。出售春联和年画的小贩则穿插其间,花花绿绿,生意倒是十分红火,尤其是当场挥毫书写的春联,惹人喜爱,卖得更快。

从白池村去旧城赶集,就要从西街入城,一路上挤来挤去挤到东街去,鞭炮市场便是集市的尾巴了,但那里最热闹,炮声此起彼伏,整个集市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待走近了鞭炮摊子,可就是震耳欲聋了。正是在集市上左顾右盼地挤来挤去,挤出来那一份温暖人心的年味,兴奋亦且要亢奋不已了。用力拟制着心中的激动,仿佛醉汉一般穿过熙攘的人群,踉踉跄跄奔向那鞭炮声声响的地方。

为了吸引顾客购买,每个鞭炮摊都在燃放正在出售的鞭炮,比着放,争着放,听听谁的炮响。而那“钻天猴”则拖着一棵高粱秸秆飞上天去,一道白烟在天空飞舞,钻到白云边上炸响了一声炮仗,引来地上伸直了脖颈观看的人们发出赞许的欢呼。“二踢脚”、“三连响”也不示弱,卖炮仗的人居然伸出手臂,左手用食指与大拇指捏住炮仗,右手拿着香烟点燃引信,手中的炮仗顷刻窜上天去,从高空传下清脆悦耳的炸裂声。

腊月廿八是年前最后的一个集市,再不买年货,可就买不到了。这一天的集市顾客少多了,大多数人家早就办齐了年货,还差什么东西,再来集上转转寻寻,以防万一疏漏,廿八一过可就难找了。鞭炮依旧卖得红火,谁家里没有一个男孩子,有男孩子就存不住炮仗。再说,鞭炮这东西,听的就是那么一声响,买多少也不够放。按照乡亲们的说法,初五,十五,二十五,都要放炮,出了正月下地干活,那才算过完了这个年呢!

哪一个男孩子不喜欢在鞭炮市场上钻来挤去呢?一阵鞭炮声刚刚停下来,便迫不及待地钻进弥漫未散的硝烟中,争抢那没有爆炸的小炮。手里拿着一枝香,一一点燃,在零星的炮声中欢呼雀跃,个个臭小子乐得手舞足蹈,简直是得意忘形。即使拿到一个没有引信的小炮,也要把它一掰两段,引燃火药,如同欣赏烟花,最喜欢闻那一股浓烈的火药味。还有一种摔炮,用力在地上一摔,“乓”的一声炸响,散发出浓烈的硫磺气味。摔炮用的是黄色烈性炸药,所以炸的声音特别响亮。

对于男孩子来讲,火药味就是最美的年味了。

大哥和二哥在自家东屋草厦子里制作鞭炮,一根木桩吊在房梁上,下面的一端连接着一块圆弧状的木板,在凳子上左右推拉,用旧报纸做成炮筒,装上炸药,插上引信,炮筒两端封上泥巴,一枚炮仗就成形了。无疑,这是很危险的一项事情,哥哥们不让我靠近,所以我至今也搞不清制作炮仗究竟是怎样的一道程序。

白池村过年放炮,集中在除夕黄昏和大年初一的凌晨。在除夕的黄昏,男人们要去祖坟上祭祀列祖列宗,带着刚刚煮熟的一碗饺子上供,烧纸,磕头,然后在坟地里大放鞭炮。初一的早上要早早起床,习称“起五更”,穿上新衣服,待母亲煮熟第一锅饺子的时候,哥哥们便在院子里放起鞭炮来。

丰年好大雪,瑞雪兆丰年。那年头逢上过年的时候,总会下一场鹅毛大雪,银装素裹,漫天皆白,在这沉寂的时节里迎来春节,欢快喜庆的鞭炮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五更起床,跟在哥哥们屁股后面,躲在门口,看他们在雪地上燃放炮仗。大哥把“二踢脚”和“三连响”插在雪堆里,点燃引信,冲霄而起,落下满院子的碎纸屑,而那炸药的硫磺气味却令我心魂沉醉。

我家养的一群鸡,有别于村中其他人家的鸡,下蛋要飞到窗台上的柳筐里,夜夜飞到窗前枣树的枝杈上睡眠。炮仗声惊醒了它们,乱纷纷飞下树来,有的落在了雪堆里,有的不幸落在尚在冒烟的炮屑中,于是惊慌失措,狼狈而逃,引得全家人大笑。

放完炮回到屋子里,给父母拜年,然后就可以落座吃水饺了。不过大家都是口头上说一声拜年,只有二哥规规矩矩在堂屋里的地面上磕头,毕恭毕敬给家长拜年。到如今,兄弟姐妹各居一方,也只有他,数十年守候着昔日的故园。

吃完了饺子,兄弟们就要结队外出拜年了。先是在村中的本性家里拜年,其次是左邻右舍,再次是平时来往较多的人家。人来人往,常常是在村街上相遇了,互相拜个年。转来转去,一直转到天大亮才回到家中。家家准备了瓜子花生香烟水果糖,这家吃一块糖,那家抓一把瓜子,耳朵上夹了一棵香烟离开,转了一大圈回来,肚子可是早已吃得饱饱的,中午的饭菜真是吃不动了。

初二就要出村拜年了。我曾跟随外婆和母亲乘坐毛驴车去滹沱河套里的张池村看望外婆的弟弟,又去离家更远的葛麻村(一说戈马村,新出版的地图上则标注为合我村,莫衷一是)探望外婆的妹妹,在那远离县城的乡村里,我曾跟随村中的小伙伴们到他们的邻村去,观看舞狮子、踩高跷、跑旱船以及扭秧歌。

大姑和二姑都在滹沱河畔北大堤的吕汉村,我跟随哥哥们去拜年,他们吃过午饭返回,我要留下来住上几天,跟着表哥表弟们一起玩耍。

大姐住在小崔村,距离白池村十余里路程,赶上下雪,风寒雪狂,行进艰难,往返一日,手脚冻得冰凉,见到大姐一家人,心里就是热乎乎的。

姨妈家住得比较近,在县城南面的段君道,但在过年的时候,姨妈总要把我留下来,好吃好喝好招待,七八天下来,我简直吃成了一个小胖墩。

走亲串戚,相互拜年,过年最富有人情味。浓浓的亲情,浓浓的年味,令我离开故乡之后,在异乡的年节里细细回味了三十三年!

所有的亲戚家都走遍了,这个年才算过去了。又好吃又好玩,哪个孩子不是天天盼着过年呀!

 

这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节日,我们的祖先给它起了一个质朴而淳厚的名字,叫做“年”。在我,童年的年最有年味,值得我年年过年都要品味一番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童年,那遥远的岁月,正逐渐隐没在我的依稀记忆之中,细想又仿佛跟梦中的景象一样,那里正是一个男孩子梦想开始的地方。

今夕何夕,正逢破五,窗外阵阵鞭炮声断断续续传来,噼啪之声犹如锣鼓的旋律,似乎来自遥远的故乡白池村,来自我的渐行渐远的童年。

 

               2014年正月初五写于爱晚湖畔问津楼

               正逢寒假,闲无一事,值班三日,吟诗作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过年啦 | 爆竹声声年味浓
聆听 | 余道金:鞭炮声里过大年
乡土散文:捡哑炮
老关城人的年味~~~鞭炮情结
不散的年集//刘明礼
春节拾忆——放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