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人郑愁予:中国诗歌要关注生灵 不能只为了自己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著名诗人郑愁予以一首《错误》蜚声海内外。7月1日晚,年已八旬的诗人来到东海之滨的浙江温岭,登上诗台,朗诵这首“年过花甲”的名诗,拉开了东海诗歌节的序幕。

江南、莲花、东风、柳絮、跫音……《错误》脱胎于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闺怨诗,轻巧清隽。郑愁予的自我评价是,《错误》有场景、角色、过程、音乐性和戏剧性。“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真正动情的是有戏剧性。”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诗人原名郑文韬,“愁予”笔名来自屈原《九歌》中的《湘夫人》——他写的虽然是新诗,根子里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我从小就接受了大量中国古典诗歌的教育,不知道还有什么比它们更能表达我的性情。”

“我们文化的发展和西方的发展并不相同。”退休前执教耶鲁大学的郑愁予分析说,“西方诗歌有一派就说是为自己创作,但是中国诗歌创作要关注生灵,不能只为了自己。”

“诗有一个精神层次,我称它为性灵。性是天性,人是合群的动物,而诗是人群中联络情感的一种工具。灵(靈)的字义是巫师供奉礼器向上天祈祷,体现人和天交接的能量。”对于现代社会与诗歌的关系,郑愁予认为,诗歌不会灭亡,爱诗的人大有人在,但是“如果我们搞现代化把性灵泯灭了,诗本身的精神依靠也就没有了”。

“从《诗经》之前的时代到今天,中国诗歌不停变化形式,但并没有失落性灵的精神层次,否则诗歌就会失去对人类的非物质力量的表达。”郑愁予说。

“有一天 你们吃著苹果擦着嘴要记着 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 就是我祝福的心意。”除了《错误》之外,诗人自己非常满意的一部作品是《雨说》。这是他上世纪80年代首度重返大陆之后的作品,借此表达对中国美好未来祝福。

2005年,这位郑成功的后人落籍金门,担任金门大学的讲座教授,目前他还是中国海洋大学的驻校作家。从祖籍的渤海湾畔的宁河,到台湾、纽约,再到金门,以及海大所在的青岛,诗人说,自己始终没有离开过海。“金门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我希望它能成为两岸交流的桥梁。”

“学童开始读诗时,古典诗是很好的选择,因为他们的音乐感很敏锐。像唐诗的乐感已经完美得无法改了,孩子接纳起来很容易。”郑愁予建议说,而好的新诗同样可以可以介绍给儿童,但是要选择用韵,用明喻而不是暗喻或引喻,写常见的有趣事物的新诗,这样的新诗让他们感到有趣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南 / 李至远 / 《李园诗话(三)》
【诗词古今谭】在路上(1——20)‖黑水龙吟诗刊第238期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历年试题及参考答案
学诗笔记之一
爱诗如醉
诗歌,到了应认真对待的时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