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十五岁始悟道【麦扬】

 

 

人生百年,五十五岁到了生命道路的中途,恰似越过了中点的马拉松,正是较劲、吃劲的关键时刻,一点儿也不能松懈,否则将会掉队、落伍。人生其实就是一场马拉松,龟兔赛跑也好,万马奔腾也罢,怎么形容都可以。或快或慢,早晚都会抵达终点,当然也会有许多人半途而废,或者随时退出比赛,也会有一些人违反竞赛规则而遭到淘汰,他们提前到达了自己的人生终点。终点就是目标,而人生的目标难道就是尽快抵达终点,从而草草结束这场长达一百年的马拉松吗?想一想真是有些荒谬,但许许多多的人正是这样自觉或不自觉地奔跑在人生马拉松的路途上。

悲哀,或是喜悦,都是最终的结局。从出发的起点就决定了最终的目标,古人称之为宿命,通常定义为人的命运。

关键的问题是,你是稀里糊涂奔跑,还是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你追求什么样的目标?当你九死一生抵达人生之路终点的时候,是问心无愧的坦然释然,还是耿耿于怀的愤然颓然?

如果是一场真正的马拉松比赛,下半场会比上半场更激烈更精彩。人生旅途走过了二分之一,每个人都会找到世间属于自己的唯一的道路,拥有在这人世间只属于你一个人的一种独特的活法。也许受制于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还没有走上属于自己属意的人生道路,但你心中必定隐藏着一条通向未来的五彩路。

如果人生重新开始,那会怎样呢?重新开始,无非还是这样。但那已经不是你,而是另一个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无论从那一天开始,只要获得了新思想,人生道路就会重新开始。

许多人的生命终止于五十五岁,但他们的生命似乎至今仍在闪烁光芒,照耀着历史的星空,也照亮了精神的王国。

19361019日,鲁迅五十五岁,逝世于上海。读他的著作,感觉先生依旧活在上海,仍在勤奋地写作与思考。文笔之精彩,语言之精炼,灵魂之深刻,总是让我不由自主地拿起他的书,走进先生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把他当作一位不朽的作家,奉为良师益友。

1918325日,年满五十五岁的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死于巴黎。德彪西让音乐闪耀出迷人的光芒,那应当就是人类灵魂的瑰丽色彩。

嘉靖三年,也就是公元1524年,风流倜傥的艺术家唐伯虎死在苏州城。一生坎坷,久经磨难,五十四岁便含恨离开了人世。正像历史上许多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的命运一样,唐伯虎带着残酷的现实社会给予他的屈辱、羞辱、耻辱离去,只留下几个戏谑意味的传说,他悲惨的命运被后人演绎为浪漫的爱情故事。只有在艺术家死后几十年、几百年,他杰出的艺术才华和灵魂的色彩才能在历史的帷幕上闪现出来。

乾隆五十八年,即公元1793年,五十五岁的马戛尔尼勋爵出使中国,他乘坐的“克拉伦斯”号轮船经过九个月的海上颠簸,终于来到大清帝国的都城,他作为英国国王的特使朝见了乾隆皇帝。尽管未能完成英国与大清王朝建立外交关系的使命,但他此行却窥见了虚假的盛世繁华掩盖之下绝对的贫穷与腐败,发现这个国家的政治机体已经接近溃烂的程度,为47年后的鸦片战争探明了中方的真实情况,这是比乾隆皇帝赠送的昂贵礼物还要珍贵的东西。

马戛尔尼的“克拉伦斯”号轮船从浙江定海沿海北上,畅通无阻,等于一路探明了中方的海防实情,又从天津的大沽口抵达北京。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的进攻路线正是沿着马戛尔尼“克拉伦斯”号轮船的行驶轨迹,英军的炮火一直打到了紫禁城。

马戛尔尼此行有一个重要发现。他指出,中国人没有宗教,他们只信仰做官。

今天我们也许不会认同马戛尔尼的说法,中国的历史学家和人文学者都认为道教就是中国固有的宗教,也有人坚持认为儒释道三教合一,中国人信奉的是内涵丰富而外延宽泛的多神论。有句古话,叫做“临时抱佛脚,有时也管用。”很多人其实真的是没有宗教信仰,他们是将宗教庸俗化了,只有在求官、求财、求子、求学,甚至是求雨的时候,才会想起来去求神护佑显灵。

马戛尔尼发现,在中国,做官能够获得一切,能够满足一个人所有的欲望。这就是中国的圣人所言“制人而不受制于人”吧?

时光流逝了225年,马戛尔尼勋爵的论断仍没有被时间淹没,似乎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假如运用反证方法推论一下,他得出的结论依然能够成立。

是的,五十五岁的人具备了丰富的阅历、睿智的见识、犀利的目光,故而能够拨开现世的迷雾,发现社会的真相。更重要的是,这时,他有勇气敢于说出真相。

三十年来是与非,诗书皆为稻粱谋。

作为一名风尘小吏,我对于马戛尔尼的关注不只是出于历史的评价,而是对应于现实社会的真实状况。

我少年时代的确做过诗人梦和旅行家的梦,那就像春天的花朵,开了又落了,直至将梦想遗忘。后来参了军,又做了二十五年的将军梦。退役之时,已是四十四岁的壮汉,有幸进入一所大学里工作,读了几本经典著作,写了几篇文章,又开始做我的学者梦。一场春梦十一年,至今未醒。

斑斓的梦想就像远方的地平线,总是在远方诱惑我的心灵。而当我抵达远方的时候,地平线又隐退到更远的远方。心中有梦想,就会生出一份诗意。有时觉得梦想就像一个梦,醒来还是一场空。但如果没有梦想,又如何抵消现实的寂寞与丑陋呢?

不是因为生活的寂寞而拥有梦想,而是梦想不能实现才感到寂寞与无聊。

不只是梦想,包括空想与幻想。当然,最好是诗书茶酒,能够帮助我们消解心底的寂寞与忧愁,抵达乐观达观的精神境界。

不要痴人说梦,也不要在痴人面前说梦了。一个人到了五十五岁,就应当学会倾听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热爱生活,相信命运,那也许就是你遇到的神谕。

心灵的宁静,能够帮助一个人获得生命的尊严。

 

                  2018年仲春晦写于深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史探秘 香港史话5.
为什么非要跑马拉松
清朝亡在谁的手里?乾隆责任很大 马戛尔尼应该怎么读?
梦想的马拉松没有终点, 一切都是无限不循环的。
六马三行诗┃有风吹过七月
跑过马拉松的人生究竟有什么不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