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年人糖尿病证治浅谈

糖尿病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特征,属中医“消渴”范畴,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内合成和释放胰岛素的功能降低;同时,老年人患高脂血症、高血压病、肥胖病、痛风等疾病的不在少数,均可导致老年糖尿病的发生。因此,近年来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急剧上升趋势,积极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成为防治老年病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医药辨治老年糖尿病具有一定优势,兹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祈求匡正。

调理脏腑注重脾肾

老年性糖尿病患者在其漫长的生活和患病过程中,脏腑功能日渐衰退,尤以脾虚为最先,正如《黄帝内经》所言:“脾脆,善病消瘅”。中医认为,水谷精微物质的生成、输布与排泄是由多个脏腑共同完成的。脾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所具有的运化与升清功能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糖尿病病人,血糖虽升高,而组织却不能利用,正是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水谷之精不能化气,清气不升,阴火郁中的结果。可见糖尿病的糖代谢紊乱与脾之运化功能、升清作用的降低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年人机体脏腑功能低下,如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则易损脾胃,加之运动减少等自身原因,“久卧伤气”则更伤脾胃之气。因此,老年糖尿病者临床常表现为:气短神疲,虚胖乏力,食后腹胀,大便溏等一系列脾气虚弱、脾失健运的症候,其治疗也必以健运中宫,保护脾胃为先。如李氏?药用黄芪、山药各30g,藿香25g,鸡内金、知母各15g,五味子10g,花粉、葛根各20g,木香、甘草各6g,从脾虚治疗老年糖尿病45例,显效4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5.56%。

肾虚是老年糖尿病发病的另一重要因素。一是由于盛壮之时,不自慎惜,快情纵欲,稍至年长,肾气虚竭”;二是由于脾虚,化源亏乏,久病及肾,肾气虚竭。现代研究证实,肾与神经一内分泌系统关系密切,胰岛素的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可以被认为是肾亏的具体表现形式[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而寓元阴元阳,主水而封藏脏腑之精,为元气、五脏之根系。老年人肾中精气亏虚,元阴元阳衰弱,气化失司,失去主水、封藏、固摄之权,津液不能正常蒸发、敷布与排泄,导致消渴发生。赵献可在《医贯》中云:“治消之法,无分上、中、下,当先治肾为急。”《石室秘录》亦云:“消渴之证,虽分上、中、下,而肾虚以致渴,则无不同也。故消渴之法,以治肾为主,不必问其上、中、下消也”。陆文正教授 j认为:老年性糖尿病总以肾亏为本,治疗上必须抓住阴阳双亏、肾失固摄这个枢纽。临床运用陆氏自拟方加味桑螵蛸散,疗效显著。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两者之间相互资生、互相影响,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脾虚与肾虚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且往往同时存在。就老年糖尿病而言,由于是在年老体衰、脾肾不足的情况下形成的,故脾肾亏虚多同时并见,健脾补肾则成为老年糖尿病的治本之法。清代李用粹在《证治汇补·消渴》中指出:“盖五脏之津液,皆本乎肾,故肾暖则气上升而肺润,肾冷则气不升而肺枯,故肾气丸为消渴良方也。又五脏之精华,悉运乎脾,脾旺则心肾相交,脾健则津液自化,故参苓白术散为收功深药也。”说明培补脾肾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关键性和重要性。

益气养阴勿忘温阳

脾肾亏虚使阴精津液生成减少,且不断流失,从而导致阴精日渐虚少。气乃精微物质所化生,阴精流失,不断消耗,气失之生化基础,则气更虚。反之,精微物质的化生输布,又赖气之推动,气虚化生无权则阴精更少,致使气阴两者互不维系,彼此相失,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阴液亏虚,可内生燥热,而燥热则伤阴耗气,使气阴更加匮乏。故临床所见老年糖尿病者,“三多一少”并不十分典型,而多表现为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头晕眼花,气短自汗,口干咽燥,舌有裂纹,少津少苔,脉细无力等脾肾亏虚、气阴两伤之象。许多医家观察发现,气阴两虚型为糖尿病最常见的类型,而在老年糖尿病中所占比例尤高_4 J。可见,老年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应是脾肾亏虚,气阴两伤,而非单纯的阴虚燥热。然而,气阴相失这一恶性循环在短期内又难以控制,故其成为本病缠绵难愈的主要症结之一。临床治疗老年糖尿病也多从益气养阴入手,以求治本之道。

糖尿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其不仅伤阴,且亦耗气,久则阴伤气耗,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俱亏。糖尿病人虽以气阴两伤为本,但老年患者往往病史长,且人届老年,整个机体的功能活动明显减退,脏腑虚损,阴阳失调,阳气必衰。故老年糖尿病患者,大多有明显的脾肾阳虚,气虚失运等表现。常可见: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觥白,头晕耳呜,腰膝酸软,心悸气短,舌淡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等。若只投滋阴生津、益气养血之品,阴无阳则无以生化宣形;且本病亏损的阴津精血再生较易,其阳损却难恢复,故治宜助阳则阳生阴长,精血自沛,阴津自复。脾肾阳气旺盛,才能布五谷化水湿,五谷之精气才能成营养而滋补机体,以保证胃气之升降,脾气之运化,水湿之平衡。故益气养阴治本之时须重视温阳,善补阳者又需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如张氏等_5]认为,老年性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为脾肾阳虚证型者,屡见不鲜。故临床常取温阳益气法,用真武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之,每获良效。

痰瘀同治不可忽视

现代临床研究显示,老年型糖尿病患者多形体肥胖,脂质代谢紊乱,血脂增高和脂蛋白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处于高凝状态等,这与中医“痰瘀”的认识亦颇为相似_6 J。糖尿病病机的演变初为阴虚燥热,渐为气阴两伤,病程日久,气虚无以推动而成瘀,阴虚无以行舟亦为瘀。气虚不化津,津停而痰生,燥热灼津,液缩痰凝,痰瘀互结。积年缠绵是糖尿病特点之一,久病入络,瘀血阻滞。津血同源,津液失于输布而为痰,血液运行不畅而为瘀,痰瘀互生互结,痰停体内,痰阻则血难行,久必成瘀;瘀血内阻,血凝则痰易生,久必成痰。如唐容川《血证论》言:“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而张景岳则言:“津枯血败,皆化为痰”。老年人本就脏腑虚衰,气虚血弱,加之脾肾亏虚,气阴匮乏,则更容易形成痰瘀,故痰瘀互结是老年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其主要表现为消渴日久,体胖面暗,唇龈紫暗,肢体麻痛,头昏眩晕,头痛胸闷,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腻脉涩等,临床检查血脂增高、血液黏度增高、微循环障碍等,亦可作为痰瘀诊断的参考标准 J。

痰瘀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也是形成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原因。老年糖尿病久治不愈致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更加重痰瘀的形成,使病变加剧,最终导致并发症的形成。痰邪夹瘀留于体内,随气的升降无处不到,致变证丛生。阻于肺,可见合并肺部感染、肺结核等,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阻于心脉,可见合并冠心病,表现为胸闷心痛,口唇发绀,甚则喘促不能平卧,或心脉闭阻猝然发为真心痛;阻于经络,使经脉痹阻,痰蒙清窍,而发为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甚则神志昏迷发为中风;经脉痹阻,血不归经则可见眼底出血、经脉失养,不通则痛,出现神经病变;痰浊上蒙清窍,可出现高血压、头晕闷痛;痰瘀内停,脏腑失养,脾肾失于运化水湿,泛溢肌肤,发为肾病、水肿等。可见痰瘀互结与老年糖尿病密切相关,已成为其发展、加重、缠绵难愈及众多并发症产生的重要因素。临床诸多医家亦十分重视从痰瘀论治老年糖尿病,如张氏_8j根据老年性糖尿病津亏为本,痰瘀互结为标的主要病机,以健脾养阴、化痰活血为治则, 自拟黄芪苍术汤:黄芪、苍术、茯苓各20g,花粉15g,葛根15g,黄精、淮山药、玄参、丹参、桃仁各lOg,红花6g,益母草20—30g,水蛭3g。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食疗药膳心理调治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坚持长期治疗,其所采取的治疗措施也是综合性的,不能单纯依靠某种治疗方法或某个特效药就能达到良好控制的目的。因此必须从控制饮食、坚持运动、调整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疗。

中医历来重视饮食调治,自古就有“药食同源”之说。《千金翼方》指出:“安身之本必须予食”;又云:“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老年性糖尿病患者,脾胃功能虚弱,通过饮食调理,可以增加脾胃运化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孙思邈说:“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效,深思慎之”,可见饮食疗法的重要性。老年糖尿病多为2型糖尿病,且患者多肥胖,合理的饮食治疗是其治疗的基础。其重点在于限制总热量的摄入,使体重减轻并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每日所摄入的总热量,控制食用高热量的油腻菜肴,控制调料糖和甜料酒的用量,多食用牛奶和乳制品等。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坚持合理的饮食治疗,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长寿的必备条件。杜氏_9j主张,通过对食物的四气、五味、寒凉、温热的分析,结合患者疾病的证型,制定可行的膳食方案,并长期坚持,严格执行,可达到治疗疾病、降低血糖的最佳目的。

老年糖尿病的药物治疗、饮食调节固然重要,但心理疏导亦不可少。古代医家早已认识到糖尿病与精神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灵枢·五变篇》日:“怒则气上逆,胸中积热,故为消瘅。”《医宗己任篇》日:“消之为病??皆由不节嗜欲,不慎喜怒。”《杂症准绳》指出,“消渴病人??不节喜怒,则病愈可复发。”老年糖尿病患者,因病程长、病情重、并发症及合并症多,且需长期饮食控制,部分病人每天还需注射胰岛素治疗,给生活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因此,患者的心理障碍十分突出,并成为病情加重和缠绵难愈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临床工作者还要注意与糖尿病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调畅患者情志,解除疑虑,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只有戒除不良情绪的困扰,保持恬淡乐观的精神内守状态,才有助于脏腑功能的恢复及气机的调达畅行,使精津各得所用而助病痊愈。正如《景岳全书》云:“初觉燥渴,便当清心寡欲,薄滋味,减思虑,则治可廖;若有一毫不谨, 纵有名医良剂, 则必不能有生矣。”

总之,年老体衰,脾肾不足奠定了老年糖尿病的内在发病基础,并在整个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为病之本;瘀血痰浊作为病理产物,又是加重本病和产生诸多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为病之标。本病发于微而成于著,若不及时调治,则变证丛生,险象叠出。治疗时必须从治本人手,益气养阴,调理脾肾,并注重温阳,痰瘀同治。除了精于用药外,尚需配合进行饮食、心理等综合疗法,方可使糖尿病得到长期良好控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字诀养生法
肥胖有“虚胖”和“实胖”,分清虚实才能减肥成功!
警惕!糖尿病,其实是这3个器官受损了,调理好,血糖就降了
从中药足浴,看脚上60多穴位的治病养生保健中医法
调和脏腑法治疗老年咳喘浅析
这张清代经方升降散,一升一降寒温并用,治痛风急性炎症,通气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