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漫话唐王岭

上户主村村东过河向东北望去,高高望邙山逶迤而下,有一条丘陵,人称唐岭或唐王岭。老年人常说,唐朝时期,薛仁贵征辽在此打了一仗,并有一王子战死,埋在前面沟里,此沟是‘王沟’,这岭所以叫‘唐岭’和‘唐王岭’。

村民在这里耕种时,时常能检到高度腐蚀铜质镞箭头。证实了这是一处古战场。

  但是,也有些问题使人提出质疑:

唐贞观十六年(642年),盖苏文杀高丽王高建成,又侵犯新罗国四十余城。新罗国国王向唐王李世民求援,唐王派使臣要求盖苏文罢兵。盖苏文不倚从,所以发兵讨伐。644年11月,唐军开始进攻高句丽(朝鲜)。以大将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步骑六万出关趋辽东。以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大总管,率兵4万多,战船500艘,走山东自莱州泛海直趋平壤。肯定的说,渡海作战以水兵要求最高,识水性的军人要以江淮之兵为上。张亮同他调来的江淮之兵都要走山东到莱州。历来五径口是一大古道,江淮之大军路过这里去莱州是最直捷的途径,唐王岭下是必经之路。但是在史籍里找不到在这里发生战争的记载。

上辈人代代相传都是有所依据,不会是空穴来风,不过在传说中会有偏差而已。这也是地方志须务本清源的一大目的。我们可作以下几个设想,考究历史发生的事件能否与唐王岭这一名称接轨,也就是当时什么战争事件可能在这里发生。

其一:随朝末年,随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对外不断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野荒芜,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纷纷举兵反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国性农民起义。而山东犹烈。据史料记载,全国有126次起义,山东就有31起,占全国的百分之二十五。山东的农民起义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可以想象。

其二:更需关注的是徐圆朗起义。徐圆朗是鲁郡(今山东兖州人)大业十三年聚众起义,曾先后攻占东平郡(山东郓城)然后分兵各地,占据了琅琊(今山东临沂)以西、东平以南地区,发展到二万多人,后投奔瓦岗寨,再后随李密降唐。徐圆朗被唐封为鲁郡公,兖州总管。武德四年,刘黑闼在河北起义,徐圆朗暗中联系,不久扣留唐朝使臣命官,举兵反唐,兖、郓、陈等八州都拥兵响应,纷纷杀死唐朝地方官员,势力大增。他们曾攻克楚丘(今山东曹县以东)。后来唐秦王李世民破刘黑闼之后,又进兵攻打徐圆朗。接连攻克十余座城池。徐圆朗寡不敌众,弃城而走。史载被‘野人所杀’。这次起义的中心就在我们这一地区。

其三: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矛盾的发展是波浪式的前进,也就是否定之否定。唐朝新政权的建立,也会带来新的矛盾。这一地区有新的反唐势力发展也会有可能的,不过没有随末声势浩大,没有载之史册罢了。

综上所述三项,我们可以对唐王岭这次战役进行大胆的设想:

一,                      随末‘十八路反王’被剿灭时,一定会有残部或他们的子孙存在,活动在山区隐蔽下来。这一部分势力与唐朝政权是势不两立,特别象徐圆朗的残部和子孙。

二,                      也有新的反唐势力兴起。这两种新旧势力汇合起来是必须的。

三,                      自古农民起义,为了号召民众都自称是‘王’。当然,当年反王的子孙,又要举旗兴兵,肯定是继承先辈的‘王’来号召天下。

这一股军事力量韬晦隐蔽多年,见唐军路过此地,认为机会到了,来个迎头痛击,要为先辈复仇。

他们错误的估计了形势。唐军是一支倾国之兵的先头部队,其势正盛,锐不可挡,他们根本不是对手。经过一翻激烈的战斗,而以失败结束,头领(王)也战死这里。

这次战斗也不过是唐初东征途中的一支小小插曲而已,没有什么影响,所以不会载入史册。

战后,当地百姓掩埋士兵尸体,也就将这位称王的头领就地草草埋藏在这里。所以这沟叫王沟。

可以肯定,这王如是唐朝王子战死这里,不论战役大小都要写入史书。而且要选择风水好的地方,建起规模宏大的陵墓。决不会简单的埋在这山坡背阴小沟里。

这大概就是唐岭和唐王岭名称真实背景和来历。

如果说薛仁贵领兵在此打仗,传说就有偏差了。

薛仁贵是在贞观十八年(644年),李世民御驾亲征辽东时才入武当兵。在一次战斗中,朗将刘君邛被高丽军团团围住,无法脱身。在此危难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丽一将人头,高句丽军观之胆寒,于是撤军。从此薛仁贵才名扬军中,崭露头角。

显庆三年(658年)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又命程名振征讨高句丽,以薛仁贵为副将。在以后的数次征辽中,薛仁贵都战功卓著,高奏凯歌。

建章元年(668年)二月,李勣同薛仁贵合围平壤,僧人开门接纳唐军,李勣趁势攻入城内,高句丽灭亡,正式划归唐朝版图。

薛仁贵虽数次征辽,但都没有在此地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因第一次(贞观十八年,644年)李世民征辽时将沿途反对势力已经荡清。在以后的行军征途中,不会再有骚扰的军事力量。

明清时期,《薛仁贵征东》和《说唐》等几部传奇小说问世后,薛仁贵和薛家将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人们把这仗归于薛仁贵是可以理解的。

在历史研究中,以出土实物为佐证,是最有说服力的。村民在唐王岭时常检到高度腐蚀的铜镞箭头,足可证明古代在这里曾发生一场激烈的战斗,可以想象当时箭如飞蝗,喊杀之声撼天动地的情景。

在唐王岭检到的铜镞箭头同一些国家博馆展出的唐代铜镞箭头相比较,不仅形制相同,腐蚀度也相似吻合。博物馆中镞头完整,是因多数在坟墓中出土。唐王岭检到的镞头有些残缺,因在田野被翻滚所至。

可以断定这是一处唐代发生的战场遗址无疑。

2019年11月1日初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中国古代皇帝有简历,那么优等生李世民的这份该有多亮眼!
李世民与魏征关系真的“君臣融洽”?其中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事
隋唐皇帝为何要发动对高句丽的征服战争?2
唐朝大将薛仁贵是如何在唐初边疆不稳的情况下四处出击的呢
爱将被刺成重伤,李世民要杀凶手泄愤,他却说:各为其主而已
韩国神剧让李世民跪地求饶,战神薛仁贵又被扭曲成了什么样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