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背包”一词读音的调查及思考
关于“背包”一词读音的调查及思考
侯 敏 王 彬 王依然 文采菊 周 鑫
(中国传媒大学 应用语言学系 100024)
摘要: 针对目前社会上一些读音的混乱现象,我们以“背包”一词为例,进行了较广泛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一些较权威的汉语辞书和汉外辞书、普通话测试大纲、对外汉语教学大纲、小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社会人群和有声媒体。调查事实证明,目前该词的读音确实发生了变化,绝大多数人都读为bēibāo,但一些对人们语言生活影响较大的出版物仍保留bèibāo的读音。我们建议,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变化,语言规划工作也应该与其保持动态的一致,以更好地指导人们的语言应用。
关键词:社会调查;异读词;语言规划;语言生活
The Survey and Thought on the Pronunciation of “背包”
Abstract:Aiming at some chaotic pronunciations which exist in the society presently, we took “背包” for example and have made a comparatively comprehensive survey. The objects include some authoritative Chinese dictionary and Chinese-foreign dictionary, the outline of PSC and the syllabus of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pupils and part of their parents, social group and vocal media. There is evidence that the pronunciation of this word has changed in actual use. Most of the public pronounce it as “bēibāo” while some authoritative publication which influence people’s lingual life deeply an widely still preserve it as “bèibāo”. So we suggest tha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nguage itself, language planning should also be dynamic so that it can better supervise our language application.
Keywords: survey; pronouncing discrepancy; language planning ; lingual life
缘起
近日,笔者偶然间耳闻了一位北京市小学生家长的抱怨,究其原因,原来是对“背包”一词读音的争议,即孩子按照教科书上的标音读作“bèibāo”,而家长则认为与人们平时说话时的习惯和语感不符,应读作“bēibāo”,但无奈被人们视作标准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上竟分明标作“bèibāo”。这种困惑引发了我们这些以语言学为专业的人的关注和兴趣,于是我们决定针对“背包”一词的读音问题作一番较为全面和细致的调查,从而为有关方面制定科学的正音方案提供一些参考。
一、 调查和统计
我们分别考证了各种词典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以及对外汉语教学大纲对“背包”一词的注音,调查了辞书出版机构对此的看法,并针对小学语文课本的标音调查走访了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及其家长以及相关方面的权威人士,另外还设计问卷进行了随机的社会调查,以了解大众对该词的实际读音和正音意见,并利用中国传媒大学开发的传媒有声语言语料库的音视频文件,查询并记录下了当前电视媒体对于“背包”一词的实际读音。下面具体说明调查的过程与结果。
(一) 有关词典的考证
中国社会科学院词典编辑室1978年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已经收录了“背包”一词,而且注音为“bèibāo”,释义为“行军或者外出时背在背上的衣被包裹”。至1996年修订版时对该词条的注音及释义并未做改变。而2005年《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时该词条发生了较大改变。注音修正为“bēibāo”,释义为① 行军或者外出时背在背上的衣被包裹:打~。② 一种可以背在背上的包。
针对这种改变,我们对词典编辑室的有关编辑进行了电话采访。受访的编辑回答我们说:从1978年开始将该词条注音为“bèibāo”主要有两个原因:(1)背(bēi)为动词,所以“bēibāo”会被理解为一个动宾短语。(2)最初这个词的释义主要还是指行军打仗时士兵背在背上的衣被包裹。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演变,这个词义渐渐谈出了人们的生活,而那个与提包、挎包、拎包并行的“双肩使用”的“背包”使用越来越频繁。另外,平常百姓对该词的读音大多数也是“bēibāo”,所以根据从俗从众的原则以及词义的发展变化,在2005年版中做了相应的修正。
另外我们也查阅了其他相关的词典:
(1)外研社和语文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一版采用的注音和释义与199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的注音和释义相同。
(2)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搭配词典》也同样标注为“bèibāo”。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词典编辑室主编1987年12月出版的《倒序现代汉语词典》“包”字下的词条“背包”也注音为“bèibāo”。
(4)延边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的《现代汉语逆序词典》对“包”字下的第一个词条“背包”注音为“bēibāo”。
(5)新世界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多功能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收录了该词,注音为“bēibāo”。
除了汉语词典,我们还查阅了一些汉外词典,发现对该词的标音也各有不同。
(6)商务印书馆1985年出版的《汉英词典》中将“背包”注音为“bēibāo”;后由外研社1995年出版的《汉英词典》(修订版)中仍标音为“bēibāo”。
(7)外研社2003年出版的《现代德汉汉德词典》也将该词标为“bēibāo”。
(8)商务印书馆1990年出版的《汉俄词典》中则将“背包”标为“bèibāo”。
(9)最有意思的是由中国商务印书馆和日本小学馆共同编撰1992年出版发行的《中日辞典》,其中既收了“背包”(bēibao),也收了“背包”(bèibāo)。从释义来看,两个读音中都有表“背在背上的衣被包裹”的意义,“bēibao”还多了一个表“(儿童)背在背上的包”的意义。
(二) 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和对外汉语教学大纲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对于该词的注音是“bèibāo”。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咨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普通话推广处,他们对有关“背包”读音的问题做了回答。下面是电话采访的记录:
问:现在有些词读音比较混乱,好比“背包”一词,有人读“bēibāo”,有人读“bèibāo",《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列出的词表中标注的读音是“bèibāo”,那么在做测试的时候我们如何判断这个词的读音,统一按照大纲的读音么?
答:词表中给出的“背包”是名词,所以标注的读音是“bèibāo”,如果读“bēibāo”,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是两个词,“背”+“包”,因为还有“背人、背行李”等等,所以我们在做测试的时候,也是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来确定“背包”的读音,如果它用作名词,那么就读“bèibāo”,如果用做动词,那么就读“bēibāo”。
问:《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是根据什么编订的呢?
答:是根据1985年12月27日《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编订的。
(注:我们经过调查发现,1985年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背(bèi)”字条下只收录了“背脊、背静”二词。)
问:《现代汉语词典》已经将名词“背包”的读音更正为“bēibāo”,那么《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是否会做相应的修正呢?
答:暂时还不会,如果审音表改动的话,就会改动,《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都是根据国家制定的标准来进行改动的。
另外,我们还查阅了由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制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修订本)中该词的注音。出人意料的是,在“按级别排列的词汇等级大纲”这部分的丙级词里,标为“背包bèibāo(名)”,而在后面“按音序排列的词汇等级大纲”中,则标为“背包bēibāo(名,丙)”。
(三) 小学语文课本及有关问卷调查
针对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对“背包”一词注音为“bèibāo”,我们做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第二小学的一年级三个班的学生及他们的家长和三年级一个班的学生。调查结果显示:
年级
选项
一年级
三年级
自己认为该词的汉语拼音
A. bēibao 38.2%
A. bēibao 100%
B. bèibāo 61.8%
B. bèibāo 0%
课本上学到的汉语拼音
A. bēibao 5.5%
A. bēibao 93.3%
B. bèibāo 94.5%
B. bèibāo 6.7%
表1:对小学生的调查
自己认为该词的读音
对于小学课本注音为“bèibāo”的看法
A. bēibāo 89.1%
A. 完全接受,生活中也要读“bèibāo” —— 20%
B. bèibāo 9.1%
B. 可以接受,但生活中还读“bēibāo —— 45.5%
C. 不确定 1.8%
C. 不能接受,课本注音必须更正为“bēibāo ——27.2%
D. 无所谓 —— 7.3%
表2:对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的调查
从表1中我们可以发现一年级学生和三年级学生对该词读音的分歧很大。一年级学生还是受课本影响比较大,但是也仍有小部分读“bēibāo”;而使用过同一版本教材的三年级学生所选择的则基本不是当时所学读音,由此可见生活中语言习惯的影响力量之大。
从表2对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的调查发现,家长对于这种存在分歧的读音还是比较关注的。我们在对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的管理员老师进行咨询时,他们也表示,这种分歧会造成混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针对此事,我们也专门咨询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编辑室的编辑,编辑同志表示,现行小学语文课本注音为“bèibāo”,主要的依据也是《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以及《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随着《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的出台,小学课本要考虑做相应的修正,但具体操作可能还要依据相关政策的出台。
(四) 社会调查
为了解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对于“背包”一词的实际读音以及正音意见,我们设计了问卷并进行了随机抽样统计,样本总量为160个,问卷内容涵盖了调查对象的性别、职业、年龄段及普通话水平这样的背景信息,分别统计了不同的人在日常说话时对“背包”一词的实际读音和他们对该词的正音意见。问卷采用封闭式设计,共包含六道选择题,以方便调查对象做答,同时通过排序等手段尽量避免主观倾向性和引导性,力图获得真实可信的数据。具体问卷形式见附录。其中关于职业的信息列举了五个选项:教师、传媒工作者、公务员、学生和其它;年龄段分为18~25岁、26~35岁、36~50岁和50岁以上;接着调查其平时说话时对“背包”一词的读音,以拼音形式给出两个不同声调的读法:bēibāo和bèibāo;关于普通话水平等级的问题,则先要求调查对象选择是否参加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如果没有则跳过此题,若是参加过则选择相应的普通话等级;最后在陈述了当前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权威辞书对于“背包”一词的两种不同标音之后,征询调查对象对该词的正音意见,即对“bēibāo”较满意或是对“bèibāo”较满意。
从反馈回来的数据可以看出: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背包”一词的正音意见与其平时读法大都是一致的,亦即人们倾向于制定符合自己平时的习惯读音的规范和标准。具体从职业上来看,随机抽取的160个样本中有教师13人,其中92.3%的人平时读作bēibāo,所有人都选择对“bēibāo”较满意;传媒工作者有11人,90.9%的人都读阴平声调,并且都认为这种标音比较合理;公务员有7人,都读作bēibāo,且持有相同的正音看法;包括大学生和研究生在内的各层次学生共占48人,其中有96.8%的人读bēibāo,并无一例外地赞同bēibāo的标法。应该说从事这四种职业的人都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教育层次,分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教学语言、媒体宣传语言和行政语言的使用面貌。其它职业的人士共计81人,87.7%的人平时读阴平声调,而支持如此标音的占85.9%,极个别人在实际读音和正音意见上不一致,个中原因可能较为错综复杂。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职业
人数
平时读音
意见
教师
13
A—92.3%
B—7.7%
A—100%
B—0
传媒工作者
11
A—90.9%
B—9.1%
A—90.9%
B—9.1%
公务员
7
A—100%
B—0
A—100%
B—0
学生
48
A—96.8%
B—3.2%
A—96.8%
B—3.2%
其它
81
A—87.7%
B—12.3%
A—85.9%
B—14.1%
表3. 按职业分类的调查
(注:A代表bēibāo,B代表bèibāo,下同)
从调查对象的性别来看,共有107个男性,53个女性,平时读作bēibāo的分别有92.5%和88.7%,认为标准读音应为“bēibāo”的分别有91.6%和88.7%,其中男性认可“bēibāo”的比例与其平时读作“bēibāo”的比例相比略有下降,而女性在平时读音和正音意见上则完全一致,详见表4:
性别
人数
平时读音
意见

107
A—92.5%
B—7.5%
A—91.6%
B—8.4%

53
A—88.7%
B—11.3%
A—88.7%
B—11.3%
表4. 按性别分类的调查
就分布的年龄段而言,属于18~2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数最多,占81人,其中98.7%的人都读“bēibāo”,96.7%的人认为应标作“bēibāo”;26~35岁的共有21人,读作“bēibāo”的有90.5%,而他们中的所有人都对“bēibāo”的标音比较满意;36~50岁的16人,全部读阴平声,而持这种正音意见的人略有下降,约占93.8%;另外还有50岁以上的42人,他们各自按照自己的习惯读法给出对读音规范的意见,需要注意的是该年龄段中读“bèibāo”的人数最多,占读“bèibāo”的样本总数的78.6%;同样它们之中支持“bèibāo”标音的也占赞同“bèibāo”标音的样本总量的绝大多数,合计78.6%。
年龄段
人数
平时读音
意见
18~25
81
A—98.8%
B—1.2%
A—96.3%
B—3.7%
26~35
21
A—90.5%
B—9.5%
A—100%
B—0
36~50
16
A—100%
B—0
A—93.8%
B—6.2%
50岁以上
42
A—73.8%
B—26.2%
A—73.8%
B—26.2%
表5. 按年龄分类的调查
此外,在调查对象中有38人参加过普通话水平测试,一级甲等的有10人,一乙的9人,二甲的17人,还有两个二级乙等的,就他们的平时读音来看,一甲获得者中只有两人读“bèibāo”,一乙获得者全部读“bēibāo”,二甲和二乙获得者中各有一人读“bèibāo”;就其正音意见而言,一甲证书持有者全部倾向于读“bēibāo”,一乙和二甲水平者各有一人对“bèibāo”较满意,而两个二乙证书获得者都乐意读“bèibāo”。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们采用的是随机抽样调查,因而有些数据不那么均衡,有的调查对象数量差别较大,所以我们在计算百分比时分别以其实际人数为基数,以反映各种层次的人对“背包”一词的平时读音和正音意见在其所属人群中的比例,从而试图找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因此单纯地从百分比的高低上并不能轻易下结论,重要的是参照其基数。
(五) 有声媒体调查
在检索了中国传媒大学传媒有声语言语料库后,我们提取到了20条含有“背包”一词的音视频文件,并记录下了相关媒体对该词的实际发音。调查结果表明,现有的音视频语料中无一例外地都将该词读作“bēibāo”,分布的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栏目涵盖新闻联播、特别关注、实话实说、今日说法和第一时间等,且分布在同一栏目的不连续的不同期节目中。实际获取音频语料中的“背包”都是作为一个名词来用,而不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例如:
(1)在飞行途中,他曾声称自己的背包里藏有炸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2005.12.8)
(2)从地铁出口到嘉年华的两个入口,象这样怀抱背包兜售矿泉水的人不下20个。(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2005.8.8)
(六) 历史溯源调查
为了弄清该词的发展脉络,我们又进一步做了“背”字及“背包”一词的历史调查。“背”字最早读“bèi”,表脊背义,在《说文解字》中就有了。根据《广雅》的记载,该字至少在魏晋前就分化出动词“用背驮负”的意义,并读为“bēi”,也写作“揹”。看来该字异读由来已久。至于“背包”一词的产生,应该是比较晚近的事情。我们在北大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两亿多字的语料库里进行了搜索,在1949年前的语料中,没有检索到“背包”一词。在所有语料中共检索到了299个“背包”,其中出现较早的应是老舍先生1954年写的长篇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的两条,都是指军队中背在背上的衣被包裹。299条语料中表
“行军或者外出时背在背上的衣被包裹”义的有83条,表“一种可以背在背上的包”义的有171条,从上下文看不出来即不确定的有45条。看来该词表“背在背上的包”的意义是后起的确定无疑。至于这些条目的读音,就无从考察了。
二、 数据分析
通过上述调查我们发现,在2005年《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出版之前,辞书出版界中汉语词典大都以《现代汉语词典》为据将该词的读音标为“bèibāo”,对于这种标音的理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词典编辑室的有关编辑已在上文中做出了较为详尽的解释。汉外词典主要是由外语界的人士来编撰的,他们在标音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是根据人们的读音习惯。这种事实似乎又说明,在此前较长一段时期内,社会上“背包”一词的读音可能就有分歧。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普通话推广处的有关负责人表示,《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是根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制定的,如果审音表改动的话,《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也会随之修正。尽管我们没有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找到这样标音的直接证据,但人们对国家语言法规的重视及遵从还是可见一斑。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科书虽然将该词注为“bèibāo”,但是实际的问卷调查显示,无论学生还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都倾向于读“bēibāo”。对于该词存在的这种读音不一致现象有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可以接受“bèibāo”,但是在生活中仍然要读“bēibāo”,也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小学课本要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读音保持一致,所以小学课本需要及时更正。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编辑室的有关编辑也表示,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小学课本也会进行相应的变动。
从随机的社会调查中不难发现,在调查对象中代表教学语言、宣传语言、行政语言几大窗口语言的人群普遍倾向于读“bēibāo”,这部分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在选择读音上态度坚决,也比较自信;相形之下,其它职业的一些调查对象往往在两种标音意见上犹豫不决,甚至反复修改,显得不那么自信。一方面可能是受其教育水平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方言的干扰。尽管调查者努力排除其受题干干扰而不自觉地揣测调查意图的各种可能性,但有些被调查者似乎仍旧表现出对权威的信赖而不敢轻易怀疑,以致推测各种可能的原因以顺应权威辞书的标法并说服自己接受。如有调查对象自言自语道:“可能是背(bēi)在背(bèi)上的包,所以读“bèibāo”还是有道理的”“大概是做动词用时才读‘bēi’,而做名词时都要读‘bèi’吧”等诸如此类的猜测和判断。在参加过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对象中,无论其水平等级如何均倾向于读“bēibāo”,这与《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中的注音是不一致的,体现了语言习惯对语言生活的重要影响。此外在调查对象中,读“bèibāo”的绝大多数是50岁以上的较为年长者,这可能是与语言的历时变异有关,这也为社科院杜编辑的解释提供了一个现实依据,即最初这个词的意义主要还是指行军打仗时士兵背在背上的衣被包裹。
在对有声媒体语言的调查中,从中央台到北京台的不同栏目都一致读作“bēibāo”,虽然所获取的数据不算很多,但这种并非偶然的现象也不能不说明一定的问题,尤其是我国电视新闻栏目中最有代表性的新闻联播在几期播报中都读作了“bēibāo”,看来持有普通话一甲证书的播音员们在实际的播音业务实践中并不是完全服从《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中 “bèibāo”的标音,而是采纳了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bēibāo”的读法。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语言规划工作中从俗从众原则的重要性。
三、 启示和结论
通过上述各方面的调查及分析,我们认识到:“背包”一词虽小,看似微不足道,但却体现了语言生活与语言规划的密切关系。
调查中的细节既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对语言问题的关注,也反映了从辞书编撰者到一般的普通民众对于权威辞书及国家有关法规的信赖与遵从,同时还表现出人民大众那种希望权威性的辞书、教材能够与自己的语言习惯相符合,减少这种异读现象给语言生活带来的不便的愿望。人民群众对语言问题关注和对语言规划这种信赖遵从的态度是我们进行语言规划工作的基础,是十分宝贵的资源,我们应该尊重和爱护这种资源;同时,人民群众希望权威机构制定的读音标准符合社会读音习惯的愿望也为语言规划工作提出了一条重要的原则:从俗从众。语言规划领域的资深学者豪根曾说过“哪里有语言问题,哪里就要求对语言进行规划”。①语言规划是为了解决语言问题,而不是制造语言问题。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社会习惯行为”②
面对人民群众对语言规划的态度,面对我们语言生活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为语言工作者必须意识到自己身肩的重任,在事关国家和亿万人民语言生活的语言规划上既要积极主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要特别谨慎小心,每一项哪怕再细小的语言政策和规定的颁布出台都须通盘考虑,遵循科学、经济、从俗从众等相关的被实践检验是正确的语言规划的具体操作原则,切忌“主观规范”,才能不辜负广大人民大众的信赖,切实为国家和社会的语言生活的健康发展服务。,是语言社团所有成员须臾不可离的交际工具,语言政策和语言标准的制定关系到千家万户,因此,必须要尊重社会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语言习惯,只有这样,语言规划才能赢得声望,赢得民心。
最后,我们认为,语言及语言生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语言规划工作也应该是动态的、相对稳定的,不仅辞书界的权威规范性词典要适时加以修订,对人们语言文字使用影响极大的出版物例如中小学教材、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等也应该保持一种动态的发展,随着人们实际的语言变化适时加以修订。因此我们建议有关部门能够尽快改变目前这种规范标准与实际语言生活不尽一致的状况,努力消除语言生活中的这种不和谐因素,切实按照作为社会语言生活主体的人民大众的意愿和要求,从为“背包”一词的读音制定明确科学的读音规范入手,“顺乎自然,因势利导,做促进工作”③,而不能脱离实际,使语言规范化工作滞后于社会语言的实际使用状况,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起到指导语言应用的作用,引导语言及语言生活朝着和谐的、有利于国家社会的方向健康地发展。
附注:
①参看E. Haugen《语言学与语言规划》国外语言学,1984年3期。
②许嘉璐《语言计划与辩证法》,语言文字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5年8月。
③陈章太《语言规划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36页。
参 考 文 献
[1]陈章太. 语言规划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2]许嘉璐. 语言计划与辩证法[A]. 语言文字学论文集.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语言文字规范与辞书编纂”学术座谈会简记[J]. 中国语文2004,(3).
[4]晁继周. 语文规范标准与规范型字词典的编写[J]. 中国语文1999,(1).
[5]E. Haugen. 语言学与语言规划[J]. 国外语言学,1984,(3).
附录1:小学生及家长调查问卷
关于“背包”一词的读音调查
学生姓名: 年级: 性别:男□ 女□
请小朋友回答下面两个问题(小朋友要自己完成哦!):
1、小朋友,“背包”这个词的汉语拼音是:
A、bēibāo B、bèibāo
2、小朋友,你从课本上学到的“背包”的汉语拼音是:
A、bēibāo B、bèibāo
谢谢小朋友!!祝小朋友学习进步啦!
尊敬的家长:
首先,感谢您对本次调查的大力支持!下面,劳烦您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对“背包”这个词,您平时的读音是:
A、bēibāo B、bèibāo
2、小学一年级课本上“背包”的注音是“bèibāo”,您的看法是:
A、完全接受,生活中也要读“bèibāo
B、可以接受,但生活中还读“bēibāo
C、不能接受,课本注音必须更正为“bēibāo
D、无所谓。
再次感谢您的大力配合!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附录2:社会调查问卷
关于“背包”一词的读音调查
1. 您的职业是( )
A 教师B 传媒工作者 C 公务员D 学生 E 其它
2.您的性别是( )
A 男 B 女
3.您属于下列哪个年龄段( )
A 18~25 B 26~35 C 36~50 D 50岁以上
4.您平时说话时怎么读“背包”一词 ( )
A bēibāo B bèibāo
5.您是否参加过普通话水平测试( )
A 没有 B有
如果有,所获等级为( )
A 一甲 B一乙 C 二甲 D 二乙 E 其它
6.对于“背包”一词,国家语委和教育部联合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以及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上都标作“bèibāo” ,而2005年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标作“bēibāo” 。对此,相关机构想通过民意调查做出合适的正音计划,您的意见是( )
A 对“bēibāo” 较满意 B 对“bèibāo”较满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了这么多年英语你对它了解有多少一定会吓你一跳(学习英语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单词和句子的读音)记单词是记不过来的记单词的方法来学英语恐怕永远都学不过来
现代汉语词典的使用方法!!1
特稿 | 高然:粤语词典编纂的基本原则
英语词典的分类与微观结构
给大家安利两款实用的学习效率提升工具,看到先收藏!
从“六安”的读音说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