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问卷帘人

          

昨天在网上听到了霍尊《卷珠帘》,顿时被他独特的嗓音和唱腔所吸引。

《卷珠帘》是一首深具中国风特点的歌曲。歌词通过截取闺中女子在“窗纱微微亮”的寂静月夜和细雨霏霏的“初春的清晨”这两个时空场景,来表现她不尽的相思与感伤。我想,这首歌最成功之处,不在歌词,而在于歌者独特的音色,以及对《卷珠帘》这个词牌和歌曲整体情感基调的把握,他把闺中女子那种“相思蔓上心扉”的缠绵和“叹流水兮落花伤”的惆怅感伤演绎的恰到好处,甚至相比于“菊花台,满地伤”更别有一番断肠滋味。

 

“卷帘”,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典型意象,通常用以表现闺怨或是宫怨题材。

古时,闺中或宫中的女子拘于礼制,不能随易在外抛头露面,也不能被外面的陌生男子等闲窥见,因而常常居于深宅大院或是小楼高阁中。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描写的就是宋时闺中女子的一种居住状态。

而帘子这种看起来似实而虚,似虚又实的物什,就成了闺中女子与外界之间半虚半实的屏障。透过帘子,端坐闺中,可以隐约窥见外面的世界,而外面的人又不易窥见房内情景。帘子,实在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掩蔽之物。

说起帘子,现代人首先联想到的可能是窗帘。其实,在唐宋之际,“帘”大多是指门帘而非窗帘。唐末五代词人韦庄在其词《浣溪沙》中写道:“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卷帘直出画堂前”,意思就是卷起闺房的门帘,出门来到画堂前。如果这里的“帘”,是指窗帘的话,那就不可能卷帘后“直出画堂前”了。

在古时,因季节和气候的不同,闺房庭户会悬挂不同的帘子。

在冬季或是清寒清暖的春季,挂的多是“帘幕”,也就是用长布做成的帘子,这样可以遮挡外面的冷风,阻挡寒气侵入室内,起到保暖的作用。如:欧阳修的“清晨帘幕卷清霜,呵手试梅妆”,“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即是指此帘幕。

在和暖的春日或是夏秋季,讲究点的人家,多会把“帘幕”换成“竹帘”。当然富贵家的那就换作“珠帘”或是“水晶帘”了。如:李白《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中,宫女回屋时,垂下的就是水晶帘。范仲淹《御街行》“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中,卷上的就是真珠帘。

“真珠”,即珍珠。“真珠帘”也就是用珍珠穿连起来做成的门帘,有时也简称“珠帘”。这种“珠帘”也就非等闲人家所能用了。

 

关于卷帘的诗句,我想,大家耳熟能详的大概最数李清照的《如梦令》了: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年少初读这两句时,真被李清照这个女子的风雅所折服。她不仅爱折菊赏梅,“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而且深爱海棠,她曾在《好事近》中写道:“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此女子真是花的化身。

而从这首《如梦令》的词意猜测,李清照家,应是植有海棠的。至于植处,或是院中,或是楼下,亦或是窗边,已不可知矣。因而在雨疏风骤后的清晨,卷帘出户,便可望见。

后来读到唐代韩偓的《懒起》一诗,中有:“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再后来读周邦彦的《少年游》,又有:“南都石黛扫晴山,衣薄耐朝寒。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

至此,不由得我们联想翩翩。

我们将韩偓、周邦彦、李清照的上述三首有关“卷帘”的作品并联起来观照,不难发现,三者有不少共同之处:描写的都是春朝风雨后的景象,都有“卷帘”和“海棠”这两个意象。

再从时间上看,韩偓,唐代诗人;周邦彦和李清照都是宋代词人,而李清照比周邦彦小了将近三十岁。周邦彦的这首《少年游》大约是在他三十五岁客居荆州时所作,而此时的李清照才六七岁左右。因此,从时间顺序看,韩偓在先,其次是周邦彦,李清照居末。

三者艺术造诣的高下我们暂且不论,单从这三篇作品的历史流脉来看,我们或许不难得出这样的猜想:周邦彦和李清照的上述作品或许都是脱胎于韩偓的《懒起》一诗。

这样一想,我们也许就能会意一笑了。

回首再读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我们脑海中或许就会有浮现出这样的情景:

在一个雨疏风骤的晚上,嗜酒的李清照又喝得酩酊大醉,沉沉睡去,以致第二天早上醒来,宿酒尚存,卧床不起。在这乍暖还寒的暮春时节,躺在床上,酒困力乏,百无聊奈。伤春困酒,无以消遣之际,不由得想起了那些与赵明诚赌书销得泼茶香的浪漫而又温暖的时光,想起了他们曾经一起诵读过的诗词,恍惚中,忽地忆起了韩偓的那首《懒起》:“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于是,躺在床上,一首《懒起》,在心里反复咀嚼涵咏。仿佛自己就是那诗中的女主人公。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虽然相隔几百年,但这风,这雨,这春寒,是多么相似。唉!风雨又相侵,落花流水又一春。

共鸣。感伤。愤悱。灵感。

于是,扶头起身,于案前,铺纸,执笔,挥毫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如梦令》。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源于虚构。也许卷帘人空,也许海棠无影亦无踪。一切可能都源于艺术的虚构与再造。亦如今时的霍尊,端坐家中,遥想古时的卷帘人,创作出了这首风靡一时的《卷珠帘》。

试问卷帘人,有时读诗不必太较真。古时诗词,出于对仗和平仄之必要,或出于渲染情事之需,往往错金镂缕,极尽铺陈渲染之能事。一条普通的小船,被称作“兰舟”;寻常的一个酒杯,被称作“金樽”;一座寻常院落,被夸饰为“画堂金屋”;一辆牛拉的板车,被夸饰成“宝马雕车”。有时甚至无中作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读诗词,尤其是读宋词时,我们应学会褪其芜色,明其本真。

当然,我们也不能走向艺术的虚无主义。文学并不等同于现实本身,适当的虚构、藻饰和创造是必要的。通过增减有无,调珠弄玉,才能使作品凸显主旨,脱俗增趣。寻常情事,等闲文字,经此一变,也就会出落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赏析唐宋词:李清照《如梦令》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为什么不是“风疏雨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海棠花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知否知否?《如梦令》藏着李清照最美好的少女时光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