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英吉利海峡

编辑本段概述

  英吉利海峡(英文:English Channel,布列塔尼语:Mor Breizh,威尔士语:M?r Udd,法文:La Manche)是隔离英国与欧洲大陆的海峡。其最狭窄的地域为多佛尔海峡,多佛尔隔海与法国加莱相望。历史上曾在此发生多次军

事冲突和海战。

  法式地图英吉利海峡这名称以在18世纪早期时就被广泛地使用了。可能出自于16世纪前荷兰的航海图中。在这之前这被西元二世纪时的地理学家托勒密称做为英国海(Oceanus Britannicus),这名字也沿用到意大利的地图中,直到1450年时给了另外一个名称"canalites Anglie",法自17世纪起用的字"La Manche" 是因为英吉利海峡长的就像是袖子一般 。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位于欧洲大陆和大不列颠岛之间。法语称拉芒什海峡。西南通大西洋,东北连多佛尔海峡。两海峡共同构成长约600千米的水道,沟通着大西洋与北海间的航运。英吉利海峡同多佛尔海峡的分界线大体是法国塞纳河口到英国朴次茅斯的连线,连线西南称英吉利海峡。长约563千米,平均宽度180千米,最大宽度220千米,面积8.9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60米,最大水深172米。多佛尔海峡的平均深度为30米,最浅处仅24米。

  英吉利海峡是大西洋的一部分,位于英格兰与法国之间,西南最宽达240公里﹔东北最窄处直线距离33.8公里,即从英国的多佛尔到达法国的加来,多佛尔到加来这部分海峡是英国海峡协会认可的横渡区域。多佛尔到加来的距离虽然不到渤海海峡的1/3,然而,其难度并不是单纯以距离衡量的。英吉利海峡的平均水温13.6摄氏度。  
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战略地位重要。国际航运量很大,目前每年通过该海峡的船舶达12万艘之多,居世界各海峡之冠。历史上由于它对西、北欧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曾起过巨大的作用,人们把这两个海峡的水道称为“银色的航道”。

编辑本段自然气候

  海峡区气候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常年温湿多雨雾,日照甚少。1月气温最低,平均约为4~6°C;7月最高,约17°C。在多佛尔海峡的法国海岸一侧,全年有200多个雨日,年降水量约800毫米;在英国海岸一侧年降水量要少些,每周雨日也有3天。海峡地区多雾,经常灰雾茫茫,又加白浪滔滔,严重影响舰船的航行。

  海峡地处中纬度西风带,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比较凉爽、冬季温湿多雨,云雾缭绕。7月平均气温17℃左右,1月平均气温4~6℃,是北半球同纬度气温最高的地区,这多赖大西洋暖流的调节作用。温带气旋的频繁活动使云雨日较多。一年中大约有150多个雨日,年雨量800毫米左右。同时沿大西洋吹来的暖湿气流和从北冰洋吹来的冷气流经常在海峡交汇,形成茫茫大雾,每年有30~50个雾日。海峡呈西南宽阔、东北狭窄的喇叭形状,约束了大西洋海流由西向东进入海峡的强劲势头,以致流速减慢、水体聚积,形成巨大潮差,尤其在法国一侧的圣马洛湾和松姆河口一带 ,潮高可达9~12米,最大潮差曾达13.5米,著称于世。巨大的潮差蕴含着丰富的潮汐动力资源。

编辑本段旅游景区

资源

  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是西欧沿岸各国以及全世界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每天通过海峡的船只达300多艘,居世界各海峡之冠,成为世界最繁忙的海峡,人称银色航道。

  矿产资源丰富,蕴藏有石油、天然气,盛产青鱼、鲱鱼、鳕鱼和比目鱼等。海洋潮能约有8000万千瓦,约占世界

海洋潮能(10~30亿千瓦)的3~8%,是世界海洋潮汐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1966年,法国在朗斯河口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潮汐电站,总容量为24万千瓦,年发电量为5.44亿度。

  潮差较大,有丰富的潮汐动力资源,潮汐以半日潮为主,但浅水分潮(主要是四分之一日潮)亦较显著。潮波具有前进波特性;以开尔文波的形式从大西洋向海峡推进。由于地球自转效应和地形的影响,海峡南侧(法国西北岸)的潮差大于北侧(英国南岸),前者一般为5~6米,后者仅2~3米,其中法国沿岸的圣马洛湾和索姆河口,以潮差大而著称。大潮时潮差约为9~12米,最大潮差可达13.5米。在奥尔德尼水道,大潮时的涨潮流速达5.0米/秒。

相关城市

  法国的加来市

  加来市位于法兰西共和国最北端,南距首都巴黎270公里,西与英国多佛尔市隔海相望。加来是连接英国和欧洲大陆的中转枢纽,也是欧洲大陆通往北海的重要门户。加来是法国加来省第一大城,下辖4个区、12个镇、居民7 6万人、面积3350公顷。

  英国的多佛尔市

  多佛尔地区位于英格兰东南部,靠近欧洲大陆。这个地区占地121平方英里,主要包括3个镇:多佛尔、迪尔和三维治,人口1073万。多佛尔镇曾被称作“不列颠之门”,在罗马入侵前是不列颠的战略要地。除了港口和货运,当地的主要产业是旅游业、包装业和化学仪表业。多佛尔镇有许多名胜,如古城堡、圣玛丽教堂、圣爱德蒙德礼拜堂等,都具有1000多年的历史。

隧道

  欧洲隧道是指横贯英法之间多佛海峡的海底铁路隧道,又称海峡隧道。它西起英国的福克斯通,东到法国的加

来,全长50公里,水下长度38公里,为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

  这项工程由三条隧道和两个终点站组成。三条隧道由北向南平行排列,南北两隧道相距30米,是单线单向的铁路隧道,隧道直径为7.6米;中间隧道为辅助隧道,用于上述两隧道的维修和救援工作,直径为4.8米。在辅助隧道的1/3和2/3处,分别为两运营隧道修建了横向联接隧道。当铁路出现故障时,可把在一侧隧道内运行的列车转入另一隧道继续运行,而不中断整个隧道的运营业务。在辅助隧道线上,每隔375米,都有通道与两主隧道相连,以便维修人员工作和在紧急情况下疏散人员。

  隧道启用后,把伦敦至巴黎的陆上旅行时间缩短了一半,3小时即可到达。从伦敦飞到巴黎,航程一般需要3小时左右。而事先还要订票,经隧道乘火车,时间一样,却省去不少麻烦。据英国铁路当局估算,每年通过隧道的旅客人数可达1800万人,货运可达800万吨。

  欧洲隧道于1987年12月1日正式开工,造价150亿美元,原计划1993年通车,后延迟一年。修建资金主要来源于国际银行贷款和出售股票,由英法财团承建。欧洲隧道使用的客货列车,均由2台机车牵引,每台机车功率为7600马力,平均最高时速为140公里。

  在1994年5月6日欧洲隧道的通车典礼上,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隧道两端——法国的加来和英国的福克斯通共同主持了盛大的通车剪彩仪式。两国元首在剪彩典礼上发表了讲话。密特朗说,两个多世纪的理想实现了,他本人和法国人民都为这一工程的实现而感到高兴。这一工程将促进欧洲统一建设,英法两国之间所做的事不会使欧洲其他地方感到无动于衷。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说,这是第一次英法两国元首不是乘船,也不是乘飞机来会面的。她希望海底隧道能增加两国人民间的相互吸引力,希望两国继续进行共同的事业。

  隧道的开通填补了欧洲铁路网中短缺的一环,大大方便了欧洲各大城市之间的来往。英、法、比利时三国铁路部门联营的‘欧洲之星’(Eurostar)列车车速达300km/h;平均旅行时间,在伦敦与巴黎之间为3个小时,在伦敦和布鲁塞尔之间为3小时10分。如果把从市区到机场的时间算在内,乘飞机还不如乘‘欧洲之星’快。欧洲隧道还专门设计了一种运送公路车辆的区间列车,称‘乐谢拖’(‘LeShuttle’)。各种大小汽车都可以全天候地通过英吉利海峡,从而使欧洲公路网也连成了一体。人们称誉这项工程,‘一梦200年海峡变通途。’

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英吉利海峡是不列颠岛天然的防御关键,它允许欧陆国家介入国内一些事务,同时又不让来自欧陆的冲突对其产生足够的威胁。历史上著名的威胁有在拿破仑执政时期的拿破仑战争,二战期间的纳粹等。

  英吉利海峡也是为数众多的入侵行动或意图入侵的重要场景。包括了罗马入侵不列颠,1066年诺曼人入侵,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1944年诺曼底登陆等。发生在海峡上的重要海战则有1652年古德温暗沙战争,1653年波特兰战争,1692年 Battle of La Hougue 。

  在大部分和平时期,海峡则扮演着连接大众文化以及政治的枢纽,尤其在1135-1217年安加望帝国统治时期特别明显,近千年来,海峡也提供了凯尔特地区上及语言上的连接。

两岸交流

  20世纪由於深水捕鱼的发展、海洋资源耗尽及海峡中往来频繁的油轮和渡轮的污染,海峡中的传统渔业已衰落。朴次茅斯和朴里茅斯是衰败中的军港,南安普敦和哈佛港则逐渐失去越洋旅客,而增加大量的货柜船和炼油容量。英法两国皆使用海峡的水来冷却核能发电站。海峡两岸许多港口有定期渡轮(尤其是气垫船)往来。

  几世纪以来英法两国之间的通行只靠船只。1802年一位法国工程师首先提议在多佛海峡建造英吉利海底隧道,他察觉到海峡白垩岩海底所具有的可能性。拿破仑曾对这个构想表示兴趣,但战争再起使问题延搁,19世纪期间还一再被提出来。1880年代早期有几家私人公司著手在英格兰肯特的福克斯顿(Folkestone)与法国汕格提(Santerre)之间挖掘一条铁路隧道。英国这边已挖好一段长1,828公尺(6,000呎)的导向隧道,但一家报纸宣染这条隧道对英国安全可能带来的威胁,使政府取消该计画(英吉利海峡可确保英国安全,免受以欧洲大陆为基地的任何陆路进袭)。

  1960年代中期英法两国政府再次同意建造一条穿越海峡下方白垩层的铁路隧道,到70年代中期,约2公里(1.5哩)的初步挖掘在海峡两边均已完成,但英国政府以花费过大而取消该公共融资的计画。1987年海底隧道(ChannelTunnel)的计画恢复并开始建造。这次计画由英法两国公司共同进行私人融资(出售股票并向数家国际银行贷款)。1994年完工後的双线铁路隧道连接英国福克斯顿和法国加莱,而采用高速火车使伦敦和巴黎间露天交通的时间缩短一半。

  1994年5月6日,是英国与法国乃至欧洲大陆关系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1.1万名工程技术人员用近七年之久的辛勤劳动,终于把自拿破仑·波拿巴以来将近二百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滔滔沧海变通途,一条海底隧道把孤悬在大西洋中的英伦三岛与欧洲大陆紧密地连接起来,为欧洲交通史写下了重要的一笔。

第一位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

  孤身一人横渡英吉利海峡,创造四肢瘫痪者孤身一人航行距离的新纪录。

  2006-12-28 ,由Rinspeed公司首席执行官驾驶的"Splash"水陆两用车在本周三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共耗时3小时14分钟行驶36公里,刷新了该项目的吉尼斯世界记录。

  2004年6月14日,英国男子布兰森(左)驾驶一辆水陆两栖汽车在英吉利海峡行驶。当天,布兰森用1小时40分钟横穿英吉利海峡,创造了驾驶两栖汽车穿越英吉利海峡的最快纪录。

  2005年08月04日 ,38岁的德国人克里斯多夫就完成了横渡英吉利海峡,并以14分钟的优势刷新了一项记录。从英国南部的多佛尔海峡出发,在水中经过了近34公里的长途跋涉后,克里斯多夫最终成功在法国的格里斯-奈兹海角登陆。他所花的时间是7小时零3分52秒,这比1994年美国人查德创下的记录快了14分钟。

  最早的横渡者:英国诗人拜伦于1810年5月3日横渡赫勒斯滂海峡(今达尼尔海峡),历时70分钟,据说是为了缅怀一对传说中的恋人。

  影响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横渡:国际性的横渡英吉利海峡活动现在每年举办一次。

  年龄最大的英吉利海峡横渡者:1982年,66岁的美国人阿什比·哈伯,用13小时52分游了33公里的路程。

  年龄最小的英吉利海峡横渡者:1988年,英国11岁的男孩托马斯·格雷尤里游了56公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详情
好消息!英法两国有意在英吉利海峡上建一座长35公里的跨海大桥!
英吉利海峡宽,还是台湾海峡宽?
没有相机年代的英法战争,就是用脑洞先把自己吓到
海底隧道 挑战从未休止
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