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临习《石门铭》续

四、笔画和偏旁之变

笔画之变为基本之变,相同文字的不同变化乃更高层次的变化。

图一中“行”字有两撇画,第—撇直而短,第二撇长而略曲,既形成对比,又协调统一。“创”字“仓”部两撇画行笔方向略有不同,第一撇运笔中稍有波折,第二撇末端粗重按后平出,末端更粗重一些。

众所周知,隶书创作有一条基本法则,即“燕不双飞”,也就是说,“燕尾”在字形中只能出现一次。实际上,在楷书创作中也默认这样的定律。图一中“凿”字右上方的捺画应为反捺,但此字却反其道而行,同样用长捺,但在笔画长短和方向上加以变化,反倒有不落窠臼之美。“作”字“乍”部中两短横之变化,上方横画小而尖,下方横画形体较大且有隶意,使整个字形显得神采飞扬。

将图二中“霜”、“露”二字进行对比,差别在于:“霜”字中两点为三角形,较为轻盈;“露”字中两点为长方形且较厚重。各字中的两点相差只在毫厘之间,妙在变化无痕。

《石门铭》中一些结构对称的独体字也体现出高超的变化技巧。图二中“林”字,右高左低,左粗右细,左缩右伸,同中求异。“两”字细微之变在于二“人”的处理,左侧中的点画处理成反捺,右边则是捺画形态,不留心甚至看不出区别。图三中“幽”字“山”中竖两边的部分:左侧的两撇画,不知是初始状态还是后天自然风化形成的效果,笔画粘连,右侧的则断开。“兹”字中相同的两部分或高或低,或方或圆,或开或合,极见趣味。.最耐人寻味之处在于,左右两部分欹侧取势,错落生姿,造型生动。“北”、“非”二字形体接近,左右两部分相背。类似这样的字形容易写散,因而要做到“貌离神合”。

图四中“皆”字为上下结构,上方“比”部左右高低错落极为悬殊。“晶”字尤为特殊:上方“日”部转折处笔画伸出,中间横画粘连左边框;左下方“日”部转折为方,中间横画粘连右边框;右下方“日”部形体最大,稍有错落,中间横画粘连左右两边框。最有意思的是,如果将“书”、“昼”二字进行对比,两字几乎不似出自同—碑刻。“书”字笔画以圆转为主,大朴不雕,得萧散之美;“昼”字笔画方整规严,转折处舍圆求方,与后世“欧体”极为相似。

《石门铭》中偏旁占多数者乃“门”字框和“辶”(这与碑刻内容有关联),笔者因而选择这两类偏旁来加以分析。

图一中两个“门”字笔画较轻细,行笔方向上有变化,尤其是第一个“门”字的左右欹侧之变,使整个字顿生奇趣。第二个“门”字较为端正,变化之处不言自明。再对照其余“门”字框的字来看,较为宽博,字形较为严谨;“关”字具有行书笔意,中锋、侧锋兼施,用笔变化很多。图二中前两个“阁”字,前者较窄,后者宽博,笔画接近隶书《石门颂》。第三个“阁”字结字更宽绰一些,字形较扁,字间笔画较为疏朗。《石门铭》中的“开”字也有不同变化。图二中的“开”字笔画瘦劲,起收笔处方整严谨,临摹时要注意节奏变化。图三中第一个“开”字结字较为紧凑,与第二个“开”字有明显的差别。另外,“门”字框内的部件与“门”字框左右竖向笔画的粘连情况也有明显差别。

“辶”的变化同样很多。图三中的“进”字流动飘逸,“迥”字从容舒缓。图四中的“回”字捺画末端出钩,稍有顿挫;“遒”字的“辶”瘦硬劲挺;“递”字的“辶”平捺宽厚沉雄;“遣”字的“辶”捺脚取势飞动,尤其是长横与“辶”的穿插,使该字显得非常别具一格。

五、同字异形

图五中“二”字仅有两笔,变化处理难度大,极见巧思。第一个“二”字含隶法,笔画之间较为疏朗;第二个“二”字两笔画排列紧密一些,并且两字笔画凹凸方向不—样。对照图五中两个“四”字,一密—疏,一方一圆,变化十分明显。图五中两个“百”字,前者笔画粗壮有力,后者线条较细;结体前者近正方,后者略呈长方。《石门铭》中的“乍”字主要是通过竖画长短来加以变化。其首笔撇画也有相同,如图六中第一个“乍”字重入轻出,第二个则轻入重出。

图一中的“息”字之变主要在于形体宽窄悬殊。第一个“息”字上部较窄;而第二个“息”字上部较宽,整体上显得疏朗一些。图一中两个“通”字风格差异很大:前者清秀,后者雄强。第一个“通”字捺画近后世唐楷行笔,起笔较为轻盈,且“甬”部与“辶”粘连;第二个“通”字在字形上较为宽博,“甬”部与“辶”断开。

图二中两个“有”字变化不大,但前者较为工稳,后者较为随意。图二中的两个“月”字,第一个“月”字的两横与边框互不相连,字形疏朗;第二个“月”字较为开张,两横画与左撇画相粘连。

图三中的“自”字之变很有趣味。第一个“自”宇横画与左边边框相连,转折处见方;第二个“自”字反其道而行,字中两横画粘连边框右侧,转折处方圆并举,前者为内犀,后者为外拓。图三中两个“太”字主要区别在于字形疏密不同、点画位置不同,所表现出的艺术效果也大相径庭。

也有一些变化是通过行笔方向来实现的。如图四中两个“广”字看上去大同小异,但末笔捺画行笔方向不同,一为平捺,一为反捺。而图四中的两个“汉”字,末笔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六、疏密关系及隶、行笔意

从结构上来看,《石门铭》结字较为宽博,气势开张;疏密关系处理上,时见强烈对比。魏碑是楷书的不成熟形态,没有后世唐楷的森严法度,时有不落窠臼之美。《石门铭》中,有一些字保留了隶书遗意,也有一些则流露出行书笔意。

1.疏密关系

图一中“山”,字笔画少而简单,但中竖伸长,两侧竖画相对缩短,表现出较为突出的疏密关系。“乃”字处理得极富特色,出钩很长且与撇画相粘连,形成密封状。“自”字左侧极为缜密,两横画皆粘连左边框,右侧留出空间。“阿”字“P”部占的空间比例很小,“可”部尽量夸张。

图二中“氏”字的处理很独特:将钩画伸长,左上方密,右下方疏,形成局部对比。“夷”字上密下疏,得“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之妙趣。“朔”字的“月”部中增一横画,出钩粘连左撇画,形成人为的疏密变化。“凯”字则充分利用字形结构特征加以变化,形成了左密右疏的格局。

2.隶、行书笔意

图三中“正”字为典型的行书体态,笔画凝重。“平”字两点画有明显的行意,“洛”字“各”部保留牵丝之笔。“皇”字起笔撇画与竖画相连而成“一笔书”,最末一横画还保留了隶书遗意。

图四中“升”字掺入行意,显得飘逸流动,在郁郁苍苍的摩崖风格作品中尤其显眼。“伤’’字左部顺势而下,牵丝连笔,有很强的流动感。“后”、“往”二字左部直接以行书笔法代替。图五中“起”字“走”部、“楚”宇“之”部,都显出行书的符号化特征。

图五中“此”字为草书写法,但线条仍是魏碑形态。“纪”字收笔出钩,以行草法为之。图六中“此”字末笔本应出钩,但在此处理成波磔,隶意较为明显。“阳”字右部也是隶书的写法。“再”字起笔横画隶书特征更为明显。“匪”字“E”的末笔为隶法,行笔较为舒展。

七、结字之变

1.宽博沉雄,有夸张,有对比。作为摩崖书,《石门铭》较之一般造像、墓志等作品气势更加宏大。但其结字形态并非一味求大,也有极个别做“小”处理,这样就形成了极强的对比。如图一中,“献”字较大,而“公”字较小,由字形夸张而形成对比。有的则是由笔画的极力伸展夸张和极力缩短而形成对比,有的则是利用字的高矮来制造对比。

2.撇捺伸展,体态开展。《石门铭》气势宏大的风格主要得益于撇捺画的舒展开张,如图一中的“久”字。即使在字中撇捺画较多的情况下,也努力突出这一点,如“发”字。值得注意的是,《石门铭》中左右结构的字,并不对某些笔画进行伸缩避让处理,这在唐楷中是很少见到的。如图二中“将”、“输”二字,左右两部分均各行其是。以“将”字为例,“寸”部横画左边应缩进,但这里一任自然,反成一种风格。

3.因字生形。《石门铭》的很多结字一时有一时之态,不拘常调。如图二中“方”字点画重入,横画一波三折,撇画很长,气势非凡。“成”字笔画处理有意识“松散”,使整个字变得很疏朗。图三中“州”字形体本身很特殊,三部分大致相同,但此字自左至右逐渐向下倾斜,动感顿生。“仁”字单人旁稍向左倾,“二”部向右倾斜,左右两部分形成互动。“崄”字造型很别致,“山”部安放在左上部,力压千钧,却又稳稳当当。“途”字“余”部欹斜取势,“辶”恰如一叶小舟,上面一船夫正奋力划桨,乘风破浪,驶向远方。

4.特殊点画。特殊点画在字中常常起到改变字形、字势的作用。如图四中“经”字,右部捺画一般都处理成反捺,此处却用长捺,改变了整个字的重心。“惟”字“隹”部竖画倾斜,使整个字具有了动感。“梁”字尤佳,末笔本应为顺势与左侧点画相呼应,但这里自行舒展开来,使整个字似倾非倾,平中见奇。再如“则”字,从左至右渐高,左右两部分距离较大,临摹时切忌拆散字形。

八、临摹取法《石门铭》的代表书家

《石门铭》乃魏碑名品,影响很大,取法者众多,尤其集中在清、民两代,代表性书家有康有为、萧娴、李瑞清、张大千、胡小石、庄蕴宽和于右任等人。当代书家陆维钊、潘良帧等人I临摹《石门铭》也很有特色。

康有为一生对《石门铭》和《爨龙颜》用功尤深,同时参以《经石峪》和云峰山诸石刻,书写上以平长弧线为基调,以圆转为主,以长锋羊毫挥写出特有的粗茁、厚实效果。萧娴的书法格调近似其师康有为,也深受《石门铭》启发,但一些捺画出锋时多重按,似乎有些夸张过度。

庄蕴宽行楷有六朝风云,致力《石门铭》尤多,这是他—生书法的基调。他的作品,结字、用笔极为夸张,点画粗细悬殊,时有惊人之笔。他善用浓墨,将《石门铭》结体的劲厉遒古、奇肆狂野发挥到了极点。

于右任将墓志、造像、摩崖等合成一体,遂成潇洒新格。他的一些对联,《石门铭》笔意十分浓厚。

陆维钊临《石门铭》已脱去形貌,刚劲利落,得北碑生猛之气。

潘良帧临摹《石门铭》可看出隐士风度,全无一般人临摹时刻意表现出的剑拔弩张之气,十分恬淡,别开生面。

最后附上康有为五言对联(见图一)、庄蕴宽七言对联(见图二)和于右任五言对联 (见图三)供大家欣赏和分析,相信对我们临习《石门铭》有借鉴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门铭》临习指导
如何临《西狭颂》?这里都讲透了....
《石门颂》《石门铭》的学习方法
石门铭
《石门颂》临摹解析(3)
书法讲座 | 《石门颂》临摹解析(2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