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6张图带你了解草书的发展

站在一个非专业的角度来看草书,你会有这样的认识:草书就是潦草的,令人看不懂的字。而如果以一个专业的角度来认识草书的话,草书其实并不简单。下面笔者就从书法史、文字学的角度,带领大家认识认识草书。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草书的母体。草书不是从天而降的,它是经过长时间的文字演变而逐渐成熟的,而最早的草书,或者说草书的母体是古隶。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古隶哪?古隶大约存在于战国至汉初,在成熟的隶书之前的一种书体,现在能看到的古隶大多数是秦地出土的简牍, 如下图,

里耶秦简

云梦睡虎地秦简

这种秦简像隶书,但又不是完全成熟的隶书,因此古文字学家称之为古隶,它是草书演变的母体。随着人们日常书写的不断简化,草书慢慢的成熟,章草首先出现。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较早的章草是出土于西北地区的汉简,如下图,

居延汉简

可以明显地看到,此时的草书较之前的古隶更加活泼,笔画更加连贯,对于一些字我们可以很容易辨识。汉代草书不断地发展,并在汉末出现了一批草书书法家,像张芝、索靖、陆机、皇象,他们都是早期草书艺术领域的佼佼者,正是因为他们的出现,使得草书逐渐朝艺术化的方向发展,并引起了社会上一股学习草书的热潮。

东汉 张芝《八月帖》

西晋 索靖《七月帖》

西晋 陆机《平复帖》

三国 吴 皇象《急就章》

以上即是汉末出现的一批书法家的草书作品,这些作品的的书体皆为章草。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到章草的一些特点,强调字字独立,在一字的结尾处多有捺脚。他们中的张芝,被认为是今草的开创者,而今草,强调的是加强字与字之间的连贯,使原本独立的上下字之间有所关联。后世书法家看到了张芝草书中的这些特点,但是,今草在张芝书法上表现的还不够明显,换句话说,此时的今草还处在初始阶段,保留了章草的特征,还没有形成鲜明的特点。真正意义上的今草,出现在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作品中。

东晋 王羲之《远宦帖》

东晋 王羲之《十七帖》

东晋 王献之 《鸭头帖丸》

东晋 王献之《十二月割帖》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草书开创了一代新风,草书在他们的手中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他们的草书改变了章草的某些特征,形成了笔笔相连的今草。特别是王献之的草书,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基本上是笔笔联接,一气呵成,被后人称赞为“一笔书”。

后来书法家的草书,或多或少都是从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草书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的风格,但很难脱离他们父子的樊篱。

唐 张旭《肚痛帖》

唐 怀素《自叙帖》

其中唐代的张旭、怀素两位草书书法家,他们将更加追求狂放,为了以草书表达自己的情性,甚至破坏了今草的结字,形成上下翻转飞扬,神气十足的狂草。

宋 黄庭坚《诸上座位帖》

明 徐渭

近代 林散之

由此,我们知道,草书是经过数千年的演进发展而形成的,而在演进中形成了章草、今草、狂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而无论是哪一种书体的书法作品,都是书法家在经过了长期的训练,所展现出独特的精神气质的艺术作品。它并不是我们今天开玩笑所说的“龙飞凤舞”,它有自己的书写要求,每一个字都有严格的草法,如果不去遵循,那么就不是草书,也很难是艺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书法简史讲座课件
历代行草书浅说
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区别
书法发言稿:书法的灵魂
中国书法五体第三课:草书
公考笔试行测-笔墨丹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