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及其意义

一、什么是良好的师生关系 

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师生关系,并对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高度评价。所谓师生关系,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从广义讲,师生关系泛指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相师相学关系。从狭义讲,师生关系特指在学校教育机构中存在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本文所讲的师生关系是就狭义而言的,这种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那么,什么又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教学实践证明,影响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即师生之间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良好师生关系是指师生之间的相互认知,情感亲密、融洽,行为统一、友好、默契。具体讲,在认知上,就是教师的思想、道德、人格、个性、理想、世界观、兴趣、气质、性格等方面的修养程度和基本素质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以其为榜样,对老师的认同度高。在情感上,师生之间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相互宽容、相互关心、体贴,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重教师,彼此心心相印,感情融洽、和谐,达到情感共鸣、心灵相通。在行为上,师生之间行动一致、行为友好,教师主要依靠自身的专业知识、良好素质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在学生面前,教师敢于自我批评,学生听课注意力集中,情绪愉快,思维积极,师生配合默契,课堂上充满了团结友好的气氛。 
     
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心愿。教育家加里指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区别于父子和母女,区别于兄弟姐妹,区别于朋友同事,在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课堂的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无数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越良好,教学效果就越好;反之,则越差。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它也是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原动力。当师生关系良好、融洽时,学生就会对老师持肯定的态度,欣赏老师,从而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和兴趣。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教学是相长的。学生的这种强烈的学习愿望也会对老师产生巨大的感染力,给老师的教学产生推动力,激发老师对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能使课堂生动活跃,气氛浓郁,教学效果好,并不断激发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理学研究表明,当师生之间产生融洽、亲密的情感时,这种积极的情感往往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识,提高学习活动的效果。反之,如果师生之间情感对立,相互持敌视的态度,那么,就会抑制大脑皮层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对学生的学习造成消极的影响。一方面,人的认识活动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另一方面,情感反过来也能调节人的认识活动。实践证明,积极的情感常常能推动人的认识活动积极进行,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人的认识活动顺利进行。 
      3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导”着学生学的同时,学生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导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能动性发挥程度而定。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变量有三个:认知、情感和教学质量。其中,情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变量之一。布卢姆认为,那些带着兴趣和热情进入学习任务的学生比那些没有兴趣和热情的学生学习更容易,速度更快,达到的成绩水平更高,这就说明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供了“能源”,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4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学过程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学生情感的发展不是自发的,它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师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关系。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学生在课堂上应过着一种积极的、有血有肉的,甚至可以是说是沸腾的生活。否则,学生就会终日处于冷漠、惊恐的环境下,常受到无端的指责与呵斥,他们就不可能正常的发展。”由此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具体措施 
      1
.尊重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每一次尊重和宽容,都会使学生终生难忘,都会促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4]所以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尊重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尊重需要是与生俱来的,而且是相互的。只有教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甚至产生“爱屋及乌”的积极心理效应,把老师提供的知识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取,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去完成。相反,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势必与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对立,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也会产生厌烦心理,在这种关系下的课堂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2
.讲究教学策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日常的教学行为中,教师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有时教师的一句有失分寸的批评,甚至一个不恰当的表达,都可能会给学生造成心灵上的伤害。就拿学生课堂发言来说吧,有的学生不敢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即使勉强说了,态度也很不自然;还有一些学生特别害羞,往往说了半天,谁也听不清楚他说的是什么。学生不敢发言,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来自教师,怕自己说错,怕老师批评。教师如果不注意保护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上课发言的积极性,一次不恰当的批评,即使是一句不得体的话,都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当我们遇到学生提出一些幼稚的问题时,甚至是一些错误时,要艺术的处理,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 
      3
.鼓励学生,以艺术的评价激发其学习动因。鼓励是一种教学管理艺术,也是一种教学调节手段。适时而恰当的鼓励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增强学习的信心。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鼓励+希望”的做法,效果颇佳。例如,作为教师,可以经常这样鼓励自己的学生:“你的思路清晰、解法正确,如果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找出更多的解题方法就更棒了!”“你很聪明,思维敏捷,如果再细心点,克服马虎的毛病,就更好了。”“你的发言真棒,希望今后经常举手,踊跃发言。”当然,类似这样的评价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基础上的。学生从老师的这种评价中既看到了自己的闪光点,也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而且能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热心关注和真诚期盼,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和信心。 
      4
.师生共同努力,共建“情感课堂”。现代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是学习的三要素。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师生关系中的互动情感因素。为什么许多学生学习总是处于被动,找不到乐趣,不断地产生“学困”乃至厌学呢?究其原因,在这些学生眼中,知识是枯燥的,课堂是乏味的,师生间是冷漠的。要解决此类现象,就需要师生携手共建“情感课堂”,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1)培育“学习共同体”。在课堂上师生关系即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是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教师应该从一统天下的讲台上走下来,不再唱独角戏,少讲精讲,多让学生参与。师生共同质疑,共同探究,共同释疑。课堂应成为学生思维跳跃的舞台,教师的工作是启发、点拨、辅导、解困和鼓励发问。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变为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再进一步发展为“我爱学”和“我善学”。 
   
2)创设一个情感和谐的“场”。在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营造一种愉悦、温馨、宽松、安全、彼此心理相容的教学氛围上。在这个情感和谐的“场”里,教师应该满怀爱的情感,充分展现自己的知识、才华和人格魅力。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埋怨指责、讽刺挖苦,而是把学生当成朋友,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这个“场”里,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尊重老师,理解老师,积极思维,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师生互动,共同陶醉在一种良好的情绪里。(来源:中国校长网阅读原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课之前做什么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
“一次抚摸”被误读的背后
构建有效课堂教学之我见
和谐社会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重在创新能力培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