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出游】临海遗风古韵,紫阳古井

紫阳街, 这条流淌着遗风古韵的街道,一堵墙,一角屋檐,一口古井都会让人浮想联翩。抚今追昔,若想了解紫阳街,最好从古井开始。

紫阳街多古井,古井中最显眼的当属古街南端的千佛井,这井建于元代,井壁砖上阴刻着千尊佛像同巾子山脚的千佛塔相呼应,千佛塔佛像为阳镌,阴阳相契,以求和谐之意。在紫阳街北端樱珠巷旁边,还有一口为了纪念紫阳真人而掘的“紫阳井”,可见前人掘井除饮用外,还赋予了深层的文化内涵。据地质勘察,古城内陆上古时由海湾沉积而成,不仅水源丰沛,还含有砂砾层,经了砂砾过滤的泉水纯净而甘甜,因此当地院落里大都凿有水井,井深达到4米左右,便有清泉涌出,一年到头取之不竭。可见先人在此择居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尽管如此,深受儒、释、道文化影响的先人,对凿井一事还是极为郑重和讲究。听老年人讲,水井开凿前,大户人家必先请风水先生用罗盘选定井的方位,然后择一个吉日开凿,凿前还要焚香祭拜神灵,祈求井水长年清澈不涸。为让水井坚固耐用,户主还会在井的构造上下一番功夫,井壁大都采用青砖或者上好石料垒砌而成,井底则敷铺砂砾石块,防止污泥上泛;井台和围栏自然也不敢疏忽,请来石匠细细打造。像这样用心打造的井一般泉水清洌,极少干涸。现在紫阳街一带院落里尚留存着不少古井,泉水长年涓涓不绝,让后人享用不尽。
井水冬温夏凉,冬日里人们用它浣衣洗菜,暧意融融;夏日用它冲凉,通体爽快,在每日晨昏,井台上吊桶丁丁冬冬的脆响不绝如缕。也许是长年受清澈甘纯的井水滋养的缘故,古城出的女子大多水灵聪慧,男子则刚健俊逸。居民对水井也极为珍惜,汲过水后一般会阖上井盖,以防污物掉入井中,井台附近总是冲刷得干干净净杂草不长。古城虽然雨水充沛,但遇到大旱之年,多数水井也会汲不出水来,这时古井却极尽魅力,汩汩一汪清泉有如甘霖,让人感念不尽。

有意思的是,古城人常常把一口井称为一眼井,这带有诗意的描述就给井赋予了一种灵性,使波澜不兴的水井有了生命。岁月悠悠,一眼眼古井仿佛是一只只清亮的眸子,见证了紫阳街的荣辱兴衰,它映照过汲水的花季少年如何经了岁月的磨砺,慢慢老去;它读过历代的变迁就像如歌的行板,道不尽唱还休。也许是对古井慷慨赠予不求回报的高贵品性的感悟,走在紫阳古街上,我们就会发现古城人的性情大都沉静内敛,不浮不躁,同时又古道热肠,乐于助人;因长期受传统文化熏陶,古城人既使目不识丁也会沾上一种儒雅之气。观照历史,喝井水长大的古城人虽少壮怀激烈之士,却也出过很多名士学子,使得古风氤氲至今。

现在古城的古建筑早已修葺一新,紫阳街也重现了昔日的的繁华,居民家家户户装上了自来水,但古城人对水井仍情有独钟,街巷里的井台上时时会响起吊桶那好听的丁冬声,这声音犹如龙兴古刹的晨钟暮鼓,悠长而幽远。


版权申明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忆】建水古井——行走的心,不老的乡愁
【实影记】云南行摄记32:建水古城(四)
台州府古井
東南雄鎮江南長城
霭士井的故事
石佛寺巷:甘泉留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