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交友之道与文化交融

  利玛窦,意大利名玛提欧·利奇,428年前来到中国传教,400年前卒于、葬于北京,被其中国友人尊称为“泰西儒士”。尽管利玛窦进入中国时以传教为使命,但历史却最终将他定格为“明末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融的使者”,以此为名的利玛窦展近日在北京、上海相继展出,纪念这位沟通中西的先行者。

  利玛窦是16世纪末意大利的一名耶稣会传教士,在罗马天主教向远东扩张的过程中,他成为远赴中国的开拓者之一。利玛窦习汉字,着儒服,以汉语著述,以四书五经宣讲天主教义,以西洋科学及器物广交中国权贵名士,终得避免此前传教士被驱逐被囚禁的噩运,得皇帝恩准长居北京并长眠于此。

  明代思想家李贽赞赏利玛窦“尽能言我此间之言,作此间之文字,行此间之仪礼,是一极标致人也”,“中极玲珑,外极朴实”。《利玛窦传》一书的日本作者平川佑弘则称利玛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诸种学艺,和中国四书五经等古典学问于一身的巨人”,而利玛窦之所以能广交中国士大夫,正是由于他带来了新鲜先进的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和人文知识。明朝大学士叶向高在回答为何一个“外国微臣”能够破例葬在北京时说:“子见从古来宾,其道德学问,有一如利子者乎?姑无论其它事,即译《几何原本》一书,便宜赐葬地矣。”

  引介科学是手段,文化适应是手段,传播宗教才是目的,这是利玛窦始终坚持的。利玛窦和皈依天主教的徐光启提出要“补儒易佛”,意即用基督教来改造中国文化,保留中国儒家文化的因素,弃佛教、道教。以此标准来衡量,利玛窦算不得成功,皇帝没有皈依,官员名士们也大多只接受西洋科学而拒绝天主教信仰。虽然利玛窦在世期间中国多地建起天主教堂,但他死后不久皇帝便下令驱逐传教士出境。

  利玛窦59岁的人生中有28年是在中国度过的,以至于他最后“再没有勇气使用意大利文了”。他最初学习汉语、用汉语写作,是要以此“吸引捕捉”中国人的心灵,而漫漫28年,利玛窦又何尝不为中国文明所吸引捕捉?利玛窦曾赞叹“中国的伟大是举世无双的”,“中国不仅是一个王国,中国其实就是一个世界”。不过,利玛窦也犀利地指出,“在中国人之间科学不大成为研究对象”,他带来的世界地图、地圆说等对中国人的“天下”观念、“天圆地方”思想形成强烈的冲击。

  利玛窦时代的中国与欧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法国汉学家谢和耐看来,利玛窦开启的中西文化交流“是两个完全独立发展的伟大文明第一次真正的接触”。彼时,崛起的欧洲新文明充满了扩张的特性,而古老繁盛的中国难以避免地固步自封。利玛窦以文化适应的传教策略融入中国社会,中国士人则在“东海西海,心同理同”的理念下接受了许多来自异域的新知识和新思想,这一段中西文明对话终在中西交往史上留下难得的温馨记忆。“交友之旨无他,在彼善长于我,则我效习之;我善于彼则我教习之。是学而即教,教而即学,两者互资矣。”利玛窦在其第一本中文著作《交友论》中如是说。善哉此言,人类文明交往若如交友,则共生共荣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双城记:穿越时空的相遇
夏伯嘉教授: 在世界的历史中思考中国  采访 狄霞晨
儒家文化教育对欧洲近代文明的影响与启示
浅析西方对中国认识逐步深化—从游记、传教士、汉学家的转变说起
学界为何纪念利玛窦
明末清初时期的西学东渐: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冲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